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4 09:27:06瀏覽165|回應0|推薦5 | |
時間過得真快,離職已經一年半多了, 當初因想休息同時兼顧自己孩子的功課 (因不喜歡課輔班的模式,也不希望孩子補習, 望孩子能將學習專注於學校老師的教學, 我告訴他們: 媽媽用少少的錢就相對於用多多的錢讓你補習一樣, 其實都是學習,就看孩子自己認不認真了。 孩子班上有一位同學,從一到六都在補習, 所以學校上課時無精打采、聊天或做自己的事, 我家孩子問他:你上課都沒專心聽講,不會怎麼辦呢? 他說:到補習班再學就好了啊!補習班都會教! 想想,家長是不是浪費錢讓他補習了呢? 其實,我認為學校教育就夠了,而孩子不會的部分, 自己應試著解決,他可以問老師、同學或家長。), 所以離去當時的幼教工作, 已從事幼教十五年的過程中,約每隔五、六年自己就會休息一陣子, 因為不想自己因在一個園所太久而產生"習慣"和"懶惰"的情形, 因而對於每日面對孩子的自己,缺少了一份最初的熱誠, 如此就枉費從事幼教的自己,同時更對不起被我教的孩子們了! 離職後,自己先預計放鬆半年,做自己想做的事, 接著從事英文家教的工作,至今已約一年了, 我覺得無論哪一種教學,孩子真的是我最大的快樂, 反而有時是家長的問題,讓我會不知所措, 長久以來,如何面對家長就是我一大罩門, 不過相對也是一種學習啦! 回歸正題 今天的國語日報上有一篇文章值得自我省思, 教育哲語--引發好奇心,善用提問鼓勵探索 近代教育學家陶行之說: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教學者切忌盲目且空洞的要求, 也勿陷入一味給予得窠臼,應視學習者需求, 讓他體認到學習的必要性,此時才是最佳教育時機。 學習者得主動一旦被啟發,就會像孔子一樣, "入太廟,每事問" "每事問"不是因孔子沒學問, 而是因為求知若渴,有強烈的學習動機。 首先,教師應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不應只是呆板的嚴格要求, 技巧引發孩子的"驚奇(wonder)、好奇(curiosity)、興趣(interest)。 所以老師應做好身教與言教, 言行表現為師者的高尚仁格、豐富學養, 學生因此產生崇拜進而模仿學習。 其次,教師應善於提出問題, 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內在探索歷程。 問題解答和內容說明可稍慢, 儘量讓學生有摸索歷程和成就感。 當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時, 要善用鼓勵,讓他產生更強的動能。 而資質普通者,也應讓他有再次練習的機會, 只要他認為自己的挑戰成功, 一樣會有成就感和後續學習的興味和動能。 最後才是教師的完整說明和講評。 常常中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歷程, 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挫折",和良好學及習慣建立的一種干擾。 ---------出自國語日報 100年9月14日 我想,這篇文章不只針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其實也是家長與孩子間的關係, 現今忙碌的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 也可從中思考出端倪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