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6 17:55:43瀏覽939|回應0|推薦0 | |
命理準不準,是它本身學術結構的問題,苟稱為「本質論」;而命理對人產生好或壞的效應是功能的問題,苟稱「功能論」。 「本質論」跟「功能論」是獨立的兩件事,我們不能以它帶來的功能好不好,去肯定或否定它的結構本質,譬如,有人以「命理會給帶來不好的暗示,所以命理是迷信」這是錯誤的推論邏輯;而有人說:「命理可以給人建議,所以它真準」,這也是錯的。這就猶如,以人長得好不好看來推論他是否善良;以文章寫得好不好來推論人的創作動機,都是不符合邏輯的。 所以,兩件事要分開談。 首先,就本質論來說,簡而要之,古人觀察了宇宙與自然的現象之後,將經驗系統化,並架構成一個模型,也用這個模型來推論未來,這個作法是合理的,也很科學。但,用一個模型要來推論真實世界會有多少準確性?我個人認為,它有一定的趨勢、範圍參考價值,但不可能非常精準。原因很簡單,這個模型本來就有誤差,再者,世界是變動的,並非規律的,所以不可能用一個標準模型來衡量。 我的結論是:它有一定的信度跟效度,但若說它能精確預言,則言過其實。至於它的準確度有多少?我想可能比通過國家考試的股票分析師預測股價高一點吧。 再者,就命理的功能論來說,其實決定命理功能的不是命理學的本身,而是人,就猶如決定一個工具會變成輔器還是凶器的,不是工具的本身,而是使用它的人。工具本身是無質性的。 但,我建議使用命理的人,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一、首先,當然要找到一個真正懂命理的人,而不是斂財騙色的人。而真正懂命理的人,他不會告訴你命理是宿命,當然更不會叫你晚上十二點去找他。 二、命理告訴你的,是一個參考(機率),而不是一個宿命,最後做決定的人還是自己。比如氣象局告訴我們,明天下雨機率百分之五十(這樣的機率感覺跟沒預測好像是一樣的),但決定要不要去陽明山的是你,不是氣象局。 三、所謂「順」與「逆」是人類世俗的看法,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順境時,人可以發揮專長,貢獻更多人;逆境時,韜光養晦,修行養性,這都是「得」,也都是「吉」。但,如果順境時把錢一直往家裡搬;逆境時便絕食,這都是「失」,也都是「凶」。 又如,單身有單身的自在和孤獨;婚姻也有婚姻的甜蜜和牽絆。我們應該看到它們好的那一面,而不是壞的那一面。又或者,我們應該平和的接受好與壞,因為沒有人可以都只要好的,不要壞的,好的一面,給我們快樂,壞的一面給我們磨練。 凡此種種,則諸事大吉,四季如意,新春愉悅,生日快樂!!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