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1 15:38:52瀏覽1658|回應5|推薦57 | |
典藏品簡述 (一)古波斯浮雕:「捨杜」: 舍杜(希伯來語:šed (שד);阿卡德語:šêdu.1)是亞述文化中半人半獸的怪物。舍杜與另一隻形狀相似的怪物拉瑪蘇湊成一對,在亞述中經常會被置於入口的左右兩旁,守護寺廟或宮殿。舍杜又被稱為“亞述之牛”,為亞述人的眾主神之一,其臉部據說是按照薩爾貢二世的形象雕刻而成。 (二)米開朗基羅:「垂死的奴隸」: 約 1513 年 大理石,高 229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垂死的奴隸》又名《入睡的奴隸》,是米開朗基羅為羅馬教皇朱理二世陵墓創作的成對雕像之一,另件為《反抗的奴隸》。兩件雕像分別放置在建築物柱子前的兩邊,人像的四肢運動要受到建築形式的某種限制。 布雪(F. Boucher 1703-1770)布雪是法國18世紀洛可可繪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是華鐸的高材生,也是位多才多藝且多產的畫家,擅長表達生活情趣的田園風貌或優美神話中的魅力形象。這幅「戴安娜出浴圖」在沙龍展出後,受到當時蓬巴杜(路易十五的情婦)夫人的喜愛,也因此他的繪畫成為路易十五時期風格的典範。 這幅充滿性感的作品,明顯受到義大利繪畫的影響,尤其那麼嬌艷女神的裸體,細嫩光滑而充滿青春活力的形象,都是布雪這些維納斯繪畫的特有魅力。就像印象派畫家雷諾瓦偏愛布雪這幅「戴安娜出浴圖」他說道:「在佛拉德之後,這是第一幅真正使我感動的作品,並使人難以忘懷就像我們喜愛初戀的情人般。有人挑釁地跟我說,這種畫是不值得欣賞的,但又怎麼辦呢?當然布雪並不只是位簡單的裝飾家,即是的話這並不是種瑕疵。其實布雪是所有畫家中最了解女性軀體的一位,因為他是如此美妙地畫出那些年輕少女的臀部及小酒渦。」 1830 年 油彩‧畫布,260 x 325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德拉克洛瓦並沒有參加 1830 年的革命運動,但他是國民衛隊的成員。因此他把自已畫成在自由女神右側的人物,一個頭帶高帽、手持長槍的青年知識份子。 這幅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政治意義,除了作為政治宣傳之外,這幅畫是繼哥雅之後的第一幅關於近代政治的畫作。畫中旗幟上的紅、白、藍三色,和匍匐在自由女神腳下、仰臉、受傷的青年身上所穿的藍色長衫,以及頭上的紅巾,襯托著畫中的灰色和赭色的色調。整幅圖看起來構圖嚴謹,色彩協調,主要形體具有精確性和動態感,產生一種激情和真實感,使它成為近代政治畫的代表。
沈船原因歸咎於一位無能的船長,他是一位因復辟事件而復職的貴族。這場悲劇十分可怕,沈船時 利用木頭筏子逃生的倖存者有 150 人,而傑利訶所表現的畫面,是這場悲劇的最後時刻,此時筏子已經在海上漂泊了 12 天,亦即在阿爾古斯號船發現它時,只剩下 15 名倖存者劫後餘生的情景。為了繪製這幅畫,傑利訶參考了過去和當代大師的作品,特別是米開蘭基羅的作品,和卡拉瓦喬作品中光線的明亮度,以及魯本斯的畫面節奏。 1819 年,這幅畫以《海上失事》為標題,參加了沙龍展,但卻遭到強烈的攻擊。這些攻擊不僅出於政治因素﹝政府當局竭力隱瞞這一醜聞,因而為此畫感到極度的緊張﹞,而且也出於當時的美學觀點爭議的原因。因為這幅作品遠離當時非常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規則,其技法與當代那些無可爭議的大師相左,例如,傑利訶使用了強烈的明暗對比,以及光線的猛烈閃現,與大衛﹝Jacques-Louis David﹞那明亮而生動的色調相反。畫面幾乎是單色的,深深的棕褐色色調,均是通過瀝青來實現的。畫面表面上看來是建立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結構之上,但實際上則勾勒出一個精確的上升結構──最終結束於右邊倖存者高高舉起、拼命搖動的緞布上。一種高度的緊張感,一種朝著地平線的光線向前移動,期望得救的焦慮感,使這幅作品具有特殊的暗示力量。 這幅作品有力地證了傑利訶渴望蛻變為屬於自己的新時代,可是卻又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教條的影響,而矛盾不已的心態。 (九)安格爾:「大宮女」 大宮女》 1814年完成,布面油畫 91*162cm現藏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大宮女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於1814年創造的一副油畫。這幅畫是受拿破崙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國王后卡羅琳·波拿巴的委託而做。顯示土耳其內宮一裸體宮女。現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
創作時間: 1814 年 這一幅《大宮女》(這時法國的貴族上層對具有強烈的東方情調的土耳其內宮生活極感興趣,一些畫家為滿足貴族這種視覺需要刻意去描繪土耳其閨房的淫艷生活。安格爾先後畫過好幾幅土耳其宮女的形象。《大宮女》這一畫題是為區別他的另一幅油畫《宮女》)就是這時期他描繪裸女題材的代表作之一。 這幅畫在巴黎展出時,引起了觀眾更大的抨擊。人們説,作為達維特的學生,安格爾走得太遠了。他們諷刺説:“安格爾先生畫活人,就象幾何學家畫固體一樣。為使其預算好的線條賦予素描以立體感,他什麼事都做了!他把人體的各個局部忽而放大,忽而縮小,就象普洛克魯斯特床上的俘虜(Procrustes; 傳説中的古希臘強盜,縛其俘虜于鐵床上,如身長過榻則斷其足,如不及則強伸之使與榻等)一樣隨意伸縮。有時他感到沮喪,便不再去加強這種可詛咒的立體感,開始使輪廓完善。這就叫舍本求末,用刀鞘代替寶劍來決鬥。” 評論家德凱拉特裏説得較為中肯些,他曾對安格爾的學生説:“他的這位宮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節脊椎骨。”然而安格爾的學生、曾為其老師作傳記的阿莫裏杜瓦爾説得就更中肯:“他可能是對的,可是這又怎麼樣呢?也許正因為這段秀長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懾服住觀眾。假如她的身體比例絕對地準確,那就很可能不這樣誘人了。”
這幅《大宮女》就嚴格的古典風格去要求,確實存在很多“越軌”之處,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嚴重破壞,背景上很強的藍色和裸體肌膚的黃色,以及人體的明暗和粉紅色調極不諧調,其次是前面所説的誇張了的形體,這個女裸體幾乎成了變形美的一種試驗,它完全背叛了老師的庭訓。安格爾的學生杜瓦爾為此曾竭力為他作辯解,他説:“我並不想説,安格爾先生是個浪漫主義者。但我也要肯定,他從來不是當時所理解的那種意義的‘古典主義者’。”安格爾似乎在這幅畫上顯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獨立性,但由于安格爾的美學信念的堅定性,這裏的表現反而給人們造成對他的見解的模棱兩可性,攻擊與批評是在所難免的。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我們覺得安格爾具有他的探索勇氣,盡管他所畫的這個人物是有著很大的虛構性。
(PS:注意圖中的左腳,以比例來說,應該是第二個人的腳) (十)委拉斯奎茲:「瑪格麗特公主像」
(十一)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 漢摩拉比(或譯漢謨拉比、漢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語,演變自亞摩利語 ˤAmmurāpi 「同族的男治療者」(ˤAmmu「父系的親人」與 Rāpi「治療者」);阿拉伯語:حمورابي),是亞摩利人的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任國王(約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註 1]在位)。在一連串戰爭中,他擊敗鄰國,將巴比倫的統治區域擴展至整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從而成為巴比倫尼亞帝國的第一任國王。儘管他的帝國掌控了整個兩河流域,他的繼承者卻無力保持他的偉業,帝國最終走向衰亡。 漢摩拉比以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而聞名,在現代被譽為古代立法者。漢摩拉比法典是歷史時代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寫於超過2.4公尺(8英尺)高、於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核心論點是報復主義。
漢摩拉比最讓世人熟知的事跡是他頒布了一部新的巴比倫法律《漢摩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塊巨大的玄武岩石碑上,並放置於公共場所以便所有人能看見,儘管那時可能很少有人識字。石碑後來被埃蘭人所奪,並被運回埃蘭首都蘇薩。1901年石碑再次被考古人員發現,現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漢摩拉比法典》包括282條法律,由書吏用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刻寫在石碑,因為阿卡德語是當時巴比倫的日常用語,阿卡德語的條文可以讓城中所有識字的人看懂。
在刻有法典的石碑頂部描繪了巴比倫太陽神沙瑪什(同時也是正義之神)將法律授予漢摩拉比的情景,寓意著漢摩拉比是神選擇出來統治他的臣民,並給他們帶來法制的。與《漢摩拉比法典》類似的傳說中的神啟法律還有希伯來人的先知摩西受上帝耶和華啟發而編撰的《摩西五經》。兩河流域周邊文明制定類似的法典還有新蘇美爾的《烏爾納姆法典》和早期西臺的《西臺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受到了古代蘇美爾法律及兩河流域其他各國法律的影響,但也保留了一些古代亞摩利人習慣法的痕跡,例如它採用「同態復仇法」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第196和200條)的方式來解決上層自由民之間的糾紛,造成許多傷殘甚至死亡,以今天的標準看來過於殘酷。儘管如此,該法典在歷史上仍然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之後的歷代帝王仍不時提到它,以它作為榜樣。
鎮館三寶 作者 亞歷山德羅斯
後記: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