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子坑的人文及生態
(山) 地層實體觀察區
從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正門上去,右手邊是一片美麗的白色岩壁,在這片岩壁可觀察到貴子坑地區的兩大類岩石:一為沈積岩,另一為火成岩。貴子坑地區的沈積岩是3,000萬年~2,400萬年前的五指山層;火成岩則推測是距今80萬到60萬年前的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碎屑物覆蓋在五指山層上堆積而成的安山岩角礫。
五指山層是臺北市最古老的地層,是亞洲大陸東部的河流沖刷下來的泥沙沈積在淺海平坦的大陸棚上所形成,其中含大量半透明至乳白色的石英砂與高嶺石及一層層「煤層」,和砂層交互疊置。原本水平的層理,在「蓬萊造山運動」時被推擠而傾斜、彎曲成「褶曲」、破裂出「節理」或斷裂成「斷層」。貴子坑所見的傾斜、彎曲岩層,見證了造山運動的巨大力量。
面對管理室方向,砂岩層有非常發達而整齊有序的鋸齒狀構造,是因砂岩受壓力推擠產生垂直規則狀的節理,因風雨順著節理不停的進行風化、侵蝕,久而久之岩層被切穿逐塊剝落,留下鋸齒狀邊緣。
(人) 鬼仔坑的前世今生
在休閒區外側可見整治過的水磨坑溪,整條溪被區分為一階一階的,這就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目的在消除水向下流的衝力,以減緩水的沖蝕力。由於工程方式特殊,深究後才知,是因為貴子坑地區曾發生嚴重的土石流災害。
貴子坑地區由於有厚層的石英砂及高嶺土,為製造玻璃及瓷土的原料,從日據時期起就提供北投陶瓷業原料來源,但由於濫採造成礦渣堆積、土石崩塌,又位處偏僻山谷,月黑風高行經於此,每每令人毛骨悚然;加上遇大雨、颱風即造成土石流,使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所以此地被當地居民稱為「鬼仔坑」,後取其諧音改稱「貴子坑」。
民國66年7月31日薇拉颱風侵襲,造成地區嚴重土石流災害,民國67年臺北市政府禁止開採礦石,並整治貴子坑溪及水磨坑溪。為記取人類不當使用土地,乃於此設置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內有地層實體觀察區、褶曲地形觀察區,並有邊坡植生、格樑框護坡、截流溝、沈砂池等處理區,以教育民眾重視環境,珍惜水土資源。
(林)財庫豐盈土地銀行
沿階而上,轉過一個90度彎道,有個崩塌岩壁。岩壁前破壞地,大量的咸豐草、芒草、牛筋草、兩耳草生長茂盛,其中雜著矮竹子、木薯等經濟作物,顯見目前尚屬初期的森林演替狀態。
森林的發育過程是有一定的步驟,森林被破壞後,禾本科植物如芒草會最早長出來,而原來埋藏在土壤中或外地飄入的陽性植物種子,例如:血桐、白匏子、山黃麻、構樹等也會漸漸萌芽茁壯。數年後茂密的樹冠層遮蔽陽光,讓土壤內半陰性或陰性物種,如:香楠、江某、樟樹等能在樹蔭下成長。而濃鬱的樹下灌木層亦逐漸形成。草本、著生植物、蔓藤植物及蕨類任意參雜其間,這種看起來好像雜亂的植物社會,其實蘊含極豐富的生命力。
臺灣森林的土地中不僅含有許多養分,更是充滿生命的種子貯存庫。這些種子有的成為森林動物的糧食,因此供養了許多生物;有的則是未來森林樹木死亡後,填補這些空間的後起之秀。土壤種子庫是森林延續的命脈。
土壤要是經常受到人為開墾干擾,土壤種子庫一直「取出使用」,卻得不到任何補充,種子庫逐漸消耗殆盡的窘境,在步道上林相,要是只多見竹林、果園等,或局限較少天然樹種,就是個警訊,需要更多的關懷,不可任其惡化。假以時日,原本荒蕪之地,將又是一片次生林的景觀,讓我們期待吧!
(風)山風引白雲,溪流伴我行~背風的溪谷生態
續向前行,步道旁另有一座木製涼亭可供暫時休息,步道兩旁可見到相思樹、青剛櫟、茄苳、香楠、竹林等,鳥聲傳唱,好不熱鬧!
貴子坑是個具有特殊地質景觀的小山谷,北方有大屯山屏障,強勁東北風由淡水河口吹進山谷時,讓這一帶曾種了許多桂竹,發出「唧-唧」、「咻-咻」的聲響,令人害怕,也加深「鬼仔坑」之印象。
貴子坑是由水磨溪與貴子坑溪貫流的袋狀山谷,由於袋狀封閉地形的保護,加上谷地的溼度、風速、植栽等優越生態環境,是動物躲避東北季風的最佳避難所,也讓貴子坑具有蝴蝶谷的天然條件、善用氣流遨翔的大冠鷲常盤旋天際。貴子坑的森林樹型高大,以桑科、樟科植物為主,並具有板根、幹生花等熱帶雨林特徵。仔細觀察的話可發現這裡的大明橘、紅楠等長得比較高,與稜線上植栽明顯不同,可見東北季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水) 小橋流水 V.S. 蟲鳴鳥叫
站在仿松木的小橋上,只見上游自然蜿蜒、充滿生命的貴子坑溪順著散落溪床上大大小小的石頭流,像小瀑布般清澈涼冽。溪床上沒有水流的區域,長著溪溝生態常見之蕨類、水冬瓜、姑婆芋…等,尤其是姑婆芋碩大翠綠之葉,將溪溝點綴得更加夢幻。
兩旁山壁上溼地指標植物冷清草、俄氏草在微風中搖動著身影,筆筒樹優雅、挺拔,像一張張大傘般。靠近橋邊有水麻、長梗紫苧麻,每一枝條都往溪溝盡情延伸著。水麻的枝幹上住了許多泡沫蟬,白色泡泡裹著身驅,就像棉花糖般可愛。沿途可聽到像鳥叫聲的斯文豪氏蛙的蛙鳴,紫嘯鶇獨特的急促的腳踏車煞車聲,這些都是溪溝生態中代表性的生物。
(火) 火山噴發的見證
由125平台向北側仰望,可看到下層的沈積岩(五指山層)與疊在上面沒有層理的火成岩有一明顯界限,這個明顯的界限稱為「不整合」,見證了火山噴發的過程。
280萬年前,臺灣北部開始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直至十幾萬年前才停止,陸續噴發的火山有大屯火山群、觀音山,以及基隆火山群。貴子坑位在大屯火山群的週邊地帶,大約在80萬年前,是大屯火山群噴發最劇烈的開端,地底下的炙熱岩漿沿著地底裂縫竄升,在大屯火山區噴發出大量的安山岩岩漿和火山彈、火山角礫、火山灰等碎屑,並向四周的低地漫流、堆積。一層層的安山岩角礫岩在貴子坑一帶堆積,「不整合」地覆蓋在已經褶曲的石英砂岩地表面。至此,貴子坑一帶主要的岩石和地質構造已經大致底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感想】:
1.這個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整理的非常好,可以預約導覽,不需門票。
2.我們是搭信義捷運在北投站下車,轉搭計程車,跳表車資120元,若四人分攤,每人僅付30元而已,很方便。回程我們是從山上,沿著貴子坑溪一路走下山,再轉搭公車(223)到復興崗捷運站回來。整個行程半天,不累。
3.我在轉職教書前,在經濟部礦業研究所做礦石的X光繞射分析,我老闆的研究計劃就是高領土。高嶺土是黏土的一種,黏土的種類很多應用很廣,許多用於高科技。
4.我決定帶我朋友來一遊,兼學習。
**********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位於台北市北投區西北一隅,屬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中游集水區範圍,貴子坑山區擁有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主要是由厚層的粗粒砂岩所構成,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工業原料,也因此難逃被瓷土業者開腸剖肚濫採的惡運。
商人在貴子坑山區大量採掘工業用砂岩,磨碎後,用溪水掏洗瓷土,濫採的結果,致使地表嚴重破壞,溪流凌亂,礦渣處處,被當地居民稱為「鬼子坑」。時代變遷以後由於名字不雅,乃取其諧音稱為「貴子坑」。
貴子坑採土區,每逢下雨就沖下大量土石,造成下游地區嚴重災害,居民損失慘重,尤其民國六十六年七月三十一日薇拉颱風豪雨侵襲災情最為慘重。臺北市政府為維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避免災害再度發生,自民國六十九年起陸續辦理貴子坑溪、水磨坑溪整治工程、採土區坡面穩定工程、岩坡植生綠化工程及崩塌地處理等水土保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