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04 21:09:54瀏覽1719|回應3|推薦54 | |
關西潮音禪寺,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縣關西鎮東安里的佛寺,建築為泰國風格。 歷史沿革 寺址本為關西鎮東安里1號,今址為關西鎮中豐路一段80巷10號。照片中央為大殿及解脫門,右側為青銅觀音,左側為覺皇寶殿。 此寺創立於1913年,最早是齋堂,名叫「文化堂」,由當地仕紳陳慶、劉洋清、魏和、楊金水發心購地,其地理位置在鳳山溪、粗坑溪與牛欄河3流域交會處。1921年改為佛寺,1931年重建完成,1936年時該寺之地址為新竹州新竹郡關西庄下三屯一一二之三,主祀釋迦摩尼佛。 昔日關西有所謂關西八景,該寺就有名為「潮音曉鐘」、「南流野渡」的兩景。其中梵鐘係自中國大陸直接攜來,掛在該寺正門樑柱上;「南流野渡」指以前的鳳山溪渡船頭。過去鳳山溪在被濫墾、濫採前,溪水充沛,深可渡船。從中國大陸來台的第一代住持常悟法師,常枯坐溪中巨石,不管潮水撲面,潛心苦修。 該寺原為三合院建築,1990年於住持真頓法師任內重建。由於真頓法師長期於泰國弘法、修行,重建工程也獲得泰國信徒奧援,故將佛寺改建為泰國風格以感念。2015年時記者採訪時該寺的泰式裝飾包含高聳白柱、門窗及屋頂邊緣的金色邊條、笑顏和善的「天獅」、大象圖騰、牆面神像浮雕等,寺內也供奉泰國四面佛,大殿內則供奉三尊來自緬甸、11呎高(約335公分)高的玉佛,分別為釋迦牟尼、藥師如來、阿彌陀佛。 2007年,接任第七任住持的悟禪法師增購土地、建造彼岸橋、並籌建文化長廊及青銅觀音像。文化長廊於2010年完成,長度為100公尺,供奉彌勒佛及三十三自在觀音。該長廊部分地基於2012年8月2日晚間被鳳山溪掏空,寺方於次月16日發動信徒將長廊遷移至對面50公尺處。 2011年該寺開始興建高19公尺、重42噸的青銅觀音像,塑造者為張見有,參與動土典禮者包含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行政院顧問劉文禎、縣議員劉良彬等人,2013年完成,後來又在前方設置四大天王像。 2017年該寺建寺百年,寺方為安奉開基釋迦牟尼佛像,而於解脫門前建構占地1500平方公尺的覺皇寶殿,並於該年7月15日建寺百周年紀念大典時落成安座。活動參與者包含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前立委鄭永金、前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長朱武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釋圓宗等諸山長老、法師。寺方也規劃於該年10月中舉行水陸大法會。 阿彌陀佛碑 寺方於關西鎮北山里118線上的高橋坑橋旁立有阿彌陀佛石碑。高橋坑橋橫跨的是一條小野溪,該溪雖小,卻有20餘公尺之深。鎮公所主任秘書陳勝達表示,據地方耆老回憶,此橋雖有欄杆,但許多人因不明原因墜落身亡,同一地點在1941年也曾有日軍因空襲而集體陣亡。後來潮音禪寺法師集體到橋上頌經念佛超渡,同時設置一塊阿彌陀佛碑,此後便不再聽說有墜溪意外。1990年代末,118線拓寬,原本設在橋頭的石碑也打算敲毀,後經地方一致反對,最後保留下來放置在路邊。(文章取自網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PS:這是台灣唯一一座泰式的佛寺,當年由許多旅居東南亞的華僑捐助蓋的。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