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中的新聞
2009/12/09 02:12:30瀏覽846|回應5|推薦43


1948年底軍事失利,蔣介石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後,宋美齡從紐約發至南京密電寫道:「介兄親鑒,報載兄已返鄉小住,對兄之健康與安全,妹萬分憂慮,深信上帝決不會任共產主義在中國能夠成功,請兄勿忘兄之安全為第一,則余等仍可繼續為國家努力奮鬥;此間並非無希望,且與多方人士已有聯絡,正在極力推動中,妹已另電經國,請兄日內同來加拿大,妹當在加候兄會商一切,盼復。妹美。」

1949年 宋美齡勸蔣介石遠走美加
(北美世界日報台灣新聞組台北8日電December 08, 2009)

7日是政府遷台60周年紀念日,國家圖書館目前正在舉辦「關鍵的1949─蔣中正總統的引退與復出」特展。


林滿紅受訪時表示,特展有很多珍貴史料都是首度曝光,「我覺得很汗顏,我學了半天歷史,竟然也不知道政府遷台的日子就是12月7日」。


特展中最受矚目的是蔣宋美齡與蔣氏父子的往來密電,宋在電報中以「介兄」稱蔣,並以「妹」自稱,蔣經國則稱宋美齡為「姨大母」。 蔣宣布下野後,當時客居紐約的蔣宋美齡,曾二度密電蔣介石父子,建議他們暫時避居美加,「以廣耳目」,但蔣以「徒起謠諑」等理由拒絕。


1948年底軍事失利,蔣介石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後,宋美齡從紐約發至南京密電寫道:「介兄親鑒,報載兄已返鄉小住,對兄之健康與安全,妹萬分憂慮,深信上帝決不會任共產主義在中國能夠成功,請兄勿忘兄之安全為第一,則余等仍可繼續為國家努力奮鬥;此間並非無希望,且與多方人士已有聯絡,正在極力推動中,妹已另電經國,請兄日內同來加拿大,妹當在加候兄會商一切,盼復。妹美。」


對宋密電催駕,2月24日,蔣復電宋,對她的建議明確拒絕。蔣在電報中寫道:「貴恙為何甚念,兄意仍望早日駕回面商一切,再定行止…因有複雜關係,決非面談不可,更非函電所能詳述;經國來美,徒起謠諑,更多不便也。如何盼速復。中。」


同一天,蔣經國也復電宋,對她建請蔣氏父子暫赴美加做出回應。寫道:「至兒來美一節,甚願有此一行,但父親一人居鄉,為父之安全見,實不忍遠行,但兒已將大人之意轉呈父親,一有決定,當即電稟,敬請保重玉體,並祝姨大母安好,兒經國敬稟。」

遷台前夕/蔣宋美齡 曾要蔣中正搬到加國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9.12.08 05:35 am


國史館館長林滿紅昨天透露一段歷史秘辛: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前夕,故總統蔣中正夫人蔣宋美齡,曾建議蔣中正搬到加拿大,這段電文史料,目前正在國家圖書館展出。

昨天是政府遷台60周年紀念日,國家圖書館目前正在舉辦「關鍵的1949─蔣中正總統的引退與復出」特展。林滿紅受訪時表示,特展有很多珍貴史料都是首度曝光,「我覺得很汗顏,我學了半天歷史,竟然也不知道政府遷台的日子就是十二月七日」。

林滿紅說,一九四九年是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移遷,守住了金馬,尤其古寧頭大捷,然後再增添了台、澎兩地。

林滿紅認為,大家應該把歷史關係說清楚,由於有這樣的歷史事實,政府移遷台灣後是一個有完全獨立主權的自主政府,這樣的獨立自由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應該要有對等談判的基礎,將來台灣要與大陸對談時,應該可以彼此尊重、對等。

除了特展,國史館和國家圖書館昨今兩天也共同舉辦「政府遷台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國史館還特別製作「存亡關頭:1949年的中華民國」影片。

【2009/12/08 聯合報】@ http://udn.com/

1949年下野 早布局棄陸保台 蔣介石日記 披露撤台前心情
2009-12-08 旺報 【黃清龍/《旺報》社長】

 ▲政府遷台60年學術研討會,7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林澔一攝)

 六十年前的今天,國府行政院遷都台北,兩天後,蔣介石自成都鳳凰山機場飛台,從此沒再踏上故土一步。這一幕,即使已經過了一甲子歲月,仍不免引人懷想:當時的蔣介石是什麼心情?是沮喪?悲傷?還是慶幸?透過蔣日記的揭露,吾人終可窺知一二。

 從成都到台北的飛行何其漫長,途中蔣不免心情沉重,以致「假眠三小時未能成寐」。12月10日當天的日記記載:「十八時半抵台北,與辭修同車到草盧寓(按,陽明山招待所)。空氣清淡,環境清靜,與成都灰塞陰沉相較,則判若天淵也。」

 自省一年慘狀 不敢回顧

 然而西南戰況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卻讓他寢食難安,惡夢連連。12月23日的日記記載:「昨晚冬至,夜間夢在新建未漆之樓梯,努力掙扎爬上梯底時已力竭氣衰而醒。若此為預兆,前途艱危可知,而成功亦可卜也。」

 當年的最後一天,蔣在日記自省:「一年悲劇與慘狀實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顧」。而最令蔣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軍隊為作戰而消滅者十之二,為投機而降服者十之二,為避戰圖逃而滅亡者十之五,其他運來台灣及各島整訓存留者不過十之一而已。」道盡飽嘗眾叛親離的苦痛。

 陳誠、孫立人 互為犄角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引退。引退前,蔣已為「棄大陸保台灣」的戰略預作布局。1月5日,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1月18日陳兼任警備總司令。此前,孫立人將軍已經在台灣南部訓練新兵多時。陳、孫兩人一北一南,互為犄角,成為台灣防務的重心。

 軍事之外,財政金融也是關鍵。早在下野前的1月10日,蔣即命令中央銀行將儲備金移往台灣、廈門,由蔣經國、周宏濤負責督運。這批資產,依1949年市值估算,約為5億美元左右。6月14日台灣實施幣制改革,以運台80萬兩黃金作為改制基金,蔣在日記自敘:「此乃最重要之政策,得以實施,為慰。」。蔣的保台布局,至此已大致完備。

 80萬兩黃金 運台作基金

 此時大陸局勢更趨惡化。1949年4月21日,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投共,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南京易幟。行政院遷廣州,李宗仁則飛往桂林,拒不赴穗。李宗仁提出六條方案,要求蔣不得再幕後指揮軍政大計,並冀其「暫時出國赴歐美訪問,免礙軍政改革,」作為赴穗的條件。蔣對李的前五條只做了敷衍答覆。至於出國一事,蔣則斷然拒絕,日記記載:「以余剿共之志,如國內有寸土可為我革命立足之地,則余不敢放棄此責任也。」

 除了內憂,蔣還須面對來自美國的質疑與挑戰。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予外界以美已放棄蔣政權的印象,一時之間,人心惶惶。8月12日蔣在日記寫道:「美國對華白皮書之發表,實為我國民族與革命最後最兇之一擊。」

 吳國楨任省主席 美屬意

 隨後,蔣做出妥協,根據鄭介民自美攜回的美方白吉爾上將備忘錄內容,於12月15日任命美方屬意的吳國楨為台灣省主席。蔣在日記記載:「此無異再冒險一次也。」12月31日,美國參眾兩院終於通過「繼續援華方案」,台灣的危局初獲確保。

 至此,風雲動盪的一九四九年總算過去。月底蔣偕家人到日月潭渡假,面對湖光平靜、山色蒼茫的明潭景致,蔣心有所感地在日記寫道:「在此重大失敗之中,亡命台灣猶有自由生活,殊覺自慰。」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theseattlerain&aid=3568506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建國大業
2009/12/24 13:03

在大陸看過中共拍製的「建國大業」電影,感觸良多。

假如電影的內容都是真的,國共的恩怨情仇呀,何時能解?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昔相比
2009/12/15 05:42

六十年前數百萬人為了自由逃離戰亂中的家園,忍飢耐凍,只求能到安全的台灣。如今這數百萬人的孫輩為了上課時能不能吃飯打瞌睡鬧到有人責備學校排課排太緊,真讓人不知說甚麼好。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09-12-16 02:17 回覆:

嘻嘻! 比之古人鑿壁借光何如?

看雲ㄚ!

那個時代教育部的目標是全民識字, 推廣國民教育.

為父母者更深知唯有接受教育, 方能在社會立足.

自然與今日養尊處優一代不同


M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樣的寫法是不夠深入的
2009/12/13 18:17

八十萬兩黃金,以1949年的市值約五億美金


以現在一般人的觀點,不會認為有多少~~充其量兩百億台幣罷了……1︰40

若要深入探討物價、購買力等因素,最最最…保守估算,當合現在的2000億!

就歷史觀點,當年那些黃金的意義、發揮的功能,又豈是兩兆可以比擬的呢?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09-12-15 00:41 回覆:

我完全沒有辦法作回應, 因為我缺乏理財細胞.

不過, 感覺上, 在風雨飄搖的時期, 不論五十兩或五十噸, 都是"信心".


一隻名叫Iris的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則回應帶有菜味~~^^=
2009/12/09 12:38

昨天和今天~~"中天新聞台"和"年代新聞台"在晚間九點都有特別的專輯,

講1949那個關鍵的時期~~國共會談、國共之戰、撤守遷台、.....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09-12-10 15:41 回覆:

國父革命, 多次流亡海外

蔣介石當時處境險惡, 宋美齡正在美國做最後努力

我看到這封電報中之建議並不驚訝

倒是蔣介石的回電讓我肅然起敬


陳文錫~就是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算
2009/12/09 10:50
唉~不知道是蔣夫人失算還是上帝失算,這共產主義竟然在中國給她"成功"了~~
本來就沒有,何必去強求;冷暖人間情,點滴在心頭。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09-12-16 03:12 回覆:
1945年9月27日,在接受路透社駐重慶記者甘貝爾採訪時,毛澤東說“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通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將保証國家的獨立、團結、統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我們完全贊成軍隊國家化與廢止私人擁有軍隊。”

聽其言,觀其行。一直到76年毛死亡的時候﹐甚至到了今天,這個國家究竟實現了多少這樣的理想﹖

這些都應該引起所有熱愛真相和自由的人們的思索。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09-12-10 15:29 回覆:

共產黨在最初也是以自由, 民主為最高理想

可是, 六十年了, 民主自由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