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媽媽
---面對洋媳婦﹑洋女婿﹐不由得戒慎恐懼起來
作者/本名: 徐喚民
當年看著婆婆和媽媽兩個人談天的樣子覺得好玩﹐
如今自已也當上婆婆媽媽﹐
尤其在美國﹐每天都可以聽到一籮筐的丈母娘笑話﹐
把她們形容成不講理﹑嘮叨﹑賴著不走﹑
百無一是的老太婆。
面對洋媳婦﹑洋女婿﹐不由得戒慎恐懼起來。
中國古時候的婆婆﹐尤其經過電影和小說的渲染﹐
總是想盡辦法折磨兒媳婦﹐
若是遲遲不生育﹐那更是打入人間地獄﹐永無翻身餘地。
然後當媳婦熬成婆婆的時候﹐連本帶利﹐
一齊發洩到下一代身上。
新時代以來﹐如徐志摩一輩﹐
在外面組織新式小家庭﹐婆婆就鞭長莫及了。
等到我當媳婦的時候﹐風景完全轉換﹐
婆婆成了小家庭的寶貴依靠﹐
早晨匆匆上班去﹐把大門輕輕帶上就成。
兩小口子生氣了﹐婆婆一定站在媳婦一邊﹐
數落那個莫名其妙的兒子﹐還督促他趕快賠不是。
下班回家﹐滿屋香氣﹐
一定是前一天從電視食譜節目學來的新菜。
生了小孩更是跟娘家媽媽搶著給做月子。
我媽媽跟我婆婆十分談得來﹐
她們倆只要其中一個開了頭﹐
妳說妳的﹐我說我的﹐各自表述﹐
然後捕捉到對方一兩個字﹐又開始各說各的。
兩個人都高興得很﹐親家母長﹐親家母短﹐
婆婆喜歡媽媽種的辣椒﹐又香又辣﹐
媽媽喜歡婆婆織的毛背心﹐鳳尾花織得漂亮極了。
如果問我婆婆跟媽媽有什麼不同?
很簡單﹐跟媽媽不高興了可以跳腳撒嬌﹐
跟婆婆就要有禮貌﹑有分寸。
雖然我們把小孩從小帶到美國來﹐
內心裡還是盼他們和中國人結婚。
可惜我們居住的小城
沒有年紀相當的中國青年讓他們培養感情。
他們雖然孝順﹐但等了幾年﹐還是愛上了美國對象。
媳婦天資聰穎﹐專攻遺傳學﹐
愛家﹑愛孩子﹑更愛我的兒子。
表面上的禮數是不差﹐
無論是在家裡做或帶到餐館﹐全家每個星期都有聚會。
逢年過節更是卡片禮物十分週到。
但是﹐她要做主婦, 我只能當客人。
她無論治家﹐育嬰都有她的規距﹐
我熬的雞湯不能餵我的孫子。
她從來沒對我直接有什麼不悅的表示﹐
但兒子受不了耳邊嘀咕﹐經常得來和我溝通。
孫子對很多種食物敏感﹐
一歲以前不能亂吃﹐這我很快就理解﹐
但夜裡把孩子放進小床睡覺﹐哭了很久也不許抱﹐
教我這做奶奶的如何受得了?
生完第二個孩子﹐媳婦就辭掉工作在家育嬰。
正好女兒也待產﹐就把我接來她家。
女婿是個十分孝順的兒子﹐
對他的母親琳達非常體貼關懷。
經常帶琳達出去吃飯﹑看表演什麼的。
隔兩個星期還去為母親整理院子﹑剪草伐樹。
我是自已駕車開了兩千英哩來的。
經過山區時﹐緊跟在大卡車後面﹐
有很多公路上被撞死的動物﹐我也隨後壓過﹐車身沾了很多血跡。
女婿見了緊張地問:“媽! 發生什麼事了?”
我據實以告。他則忙著搬箱子﹐安頓我進屋。
女兒已經燒好了雞湯麵端到飯桌上。
一夜無話﹐第二天醒來﹐
我的白車已經被女婿開出去洗得發亮﹐加滿了油回來。
女兒家氣氛完全不同。
女兒說﹐這就是家。沒有家規﹐您全權作主。
女婿很勇敢﹐我做的中國菜他都喜歡吃。
小兩口經常買票送我和琳達去聽音樂會﹑看藝術展覽什麼的。
產前女兒帶著婆婆媽媽一起去醫院看胎兒的超音波。
生產的那天﹐女婿則接我們倆到待產室﹐
嬰兒一出世﹐就抱來和奶奶﹑姥姥拍了一張珍貴的合照。
我想﹐無.論是那個世代﹑那個國家﹐
人與人相處﹐還是靠緣份和彼此的瞭解程度。
一個人的本質和成長的環境造成他形之於外的表現﹐
如今透過婚姻成了一家人﹐
彼此若能以包容的愛心﹐互相尊重﹐互相關懷﹐
又有什麼不能容納的呢?
(2007﹐3-28﹐刊登于世界日報家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