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1 09:03:21瀏覽1057|回應8|推薦38 | |
記者媽和記者女兒聊天(二) ~~~問君錦囊深幾許
「媽﹐我覺得自已越來越像爸爸了。」
女兒說:「我變得好認真。」
女兒近日特別忙﹐工作起來非常投入。
還摻雜些挫折感
這情形我太明白了!
我對她說:「孩子﹐這是責任心使然。」
不過﹐孔子說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個人的自信﹐就是對自已能力的肯定。
她爸爸在世的時候﹐是一家之主﹐是家庭事業的老板﹐
他必須要有一付寬闊的肩膀去擔當一切;
他必須要有前瞻性的視野﹐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
他必須要為全家要走的路選擇方向﹐要策劃引導我們前進。
所以他對新的科技資訊特別重視﹐以便從中解讀新的趨勢
所以他的眉頭總是皺著﹐絕少像我這樣整天樂呵呵地。
我常說﹐他是革命家﹐我是實踐家。
自從女兒自已創業﹐自已做了老板﹐一切都要自已來﹐
從策劃到執行﹐向工作人員闡釋理念﹐鼓勵﹑引導…
以至早起為公司會報訂取點心。
還要面對同業的置疑:「她又懂得多少?」
我想起當初選擇轉換跑道的時候﹐也曾遇到相同的問號﹐甚至
有競爭者等著看笑話。女兒和當時的我﹐面臨的情勢是一樣的。
其實﹐是劣勢﹐又何嘗不是優勢?
我們由於沒有受傳統的束縛﹐隨時求新﹑求變﹐
所以能在新的事業裡「乘風破浪」二十多年。
女兒談到一般相同性質的公司﹐都是到雜誌﹑電視﹑報紙裡
…去找時尚﹑趨勢﹑流行…去找「Trend」。
但是﹐有經驗的媒體人就知道:今春流行的服裝﹐早在去年就做好了;
這一期雜誌的特寫﹐三個月前就定稿﹑攝影﹑四五個月以前就策劃了!
等著追風﹐也只能捉到風箏的尾巴。
所以﹐她把公司的精神﹐放在趨勢的最前面。
當學界還在向業界介紹可利用的科技資源的時候﹐
女兒早已將這些「新科技和資源」融入工作之中
畢業後這十一年來﹐她已經從一名報社的小記者把自已訓練成一個
可以運用多媒體功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的媒體諮商人。
2005年﹐她在服務的報社推出 On Food Podcast 的時候﹐
立即受到華爾街日報的注意﹐第二年﹐她又為報社寫布落格﹐
用聲音﹑電子網頁型態﹐把印刷媒體的定義延伸出去。
由於她曾經應同業邀請﹐上他們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以她在跨行的技術上
隨時都能得到朋友指點。
當初﹐她跟我談這些新計劃時﹐剛巧我也讀到有關這方面的報導﹐「布落格」﹑
「pod cast」 隨著個人電腦和MP-3的普及﹐很多年輕人
已經開始小規模地做得有聲有色了。她說﹐新的技術和工具已經存在﹐
未來一定是朝這個方向走的。於是﹐我送她一個ipod,
她自已買了麥克風和錄音機﹐著手做起訪問節目﹐
報社也開始有了聲音。而且﹐一般廣播只能在本城附近收聽﹐
她的pod cast 卻隨著網路無遠弗屆!
有了這樣的經驗﹐她的公司就變得多元化﹐遠超出一般公共關係一行的範圍﹐
例如她為農夫市場設計了「駐地大廚」節目﹐每週由名廚在市場設專門攤位﹐
分送食譜及回答問題;她的公司為客戶寫發佈新聞的稿件﹐非常受歡迎而有效。
由於她有報社工作經驗﹐知道報社運作機制﹐所以能適時提供;
她們更知道編輯想收到的﹑可用的資料﹐
甚至希望能見到﹑而不必費好大精神改寫就能直接上報的專業作品。
由於她在廣播﹑電視界曾經多次為他們的節目助拳﹐她所提供的線索也受到重視﹐尤其﹐她出的點子新鮮有趣﹐電台都爭著為她的客戶安排專訪…
我們談出兩個結論:
別人如果不知道我們錦囊有多深﹐就不知道怎麼設防; 當我們永遠往前走﹐就不怕別人踩到腳後跟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