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請問,這個生萬法是做什麼用的?!
是安身立命嗎?!是經世致用嗎?!是造福人群嗎?!是懲奸除惡嗎?!是演示作為人群教化之用嗎?!
答案都不是 ... 法不作用於相對的對待上。
生萬法,這萬法都只是拿來對應和處理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此而已。
萬法的作用在於讓我們的心得定、心得淨,並歸復於最起初自己的那個狀態,也就是三摩地。所以法作用的對象叫做 --- 自己。
當我們將這些法作用在自己的身上,它會產生一種時程順序,也就是( 戒→定→慧 )這樣的推進,智慧的產生當於心定之後。
而這裡有個戒,佛陀當年涅槃之後曾經留下『以戒為師』這四個字給後人,那麼這裡我們來瞧瞧這個〝戒〞的用法如何?!
一般當人們遇上〝戒〞這個字,通常很習慣便將它和〝限制〞、〝禁絕〞這樣的字眼聯想在一起,而這裡我會想要提出一個問題,難道這個〝戒〞字我們就只能依著〝限制〞或〝禁絕〞的用法來做為它嗎?!
生萬法,既然談得是法,那麼這裡我們不妨用法的角度來作探討...
如果要做為戒這個字,於法的範疇裡,請問我們可以找到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呢?
個人的淺見是 ... 無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茲心非心,慈悲,依布施對象讓自己如是,心無住於宗教所架出之藩籬,不依自己之需所而生心,依眾生真實需所而生心。
無住,讓心不住於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讓心不住於境,境是流亡所,隨順是心,溫來溫去,冷來冷走,不留心於這些境待裡著相而無法出離。
比方說酒色財氣的酒這件事,無住...讓心無住於酒上,一個從沒有喝過酒的小孩子,你說他會成天就想著要喝酒嗎?!答案是不會,而這就是無住,小孩的心沒有住在酒上頭。
而那些沾過,曾經被酒地風味口感刺激過且留下不錯感覺的人呢?!你們說他們的心會不會住在酒的上頭?!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的心很容易住在酒的上頭,而這裡請問...關於喝酒這件事,他這個人有沒有著相的問題存在?!而他清不清楚自己可能已經著相的這回事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的心已經有了著相的現象存在,於喝酒這件事情上頭,而對這他自己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習性把它隱藏得很好。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赤子之心的重要性,一個人沒了赤子之心,即使他讓自己廣博地學習了百法、千法、甚至萬法,但...最終這些學習終究只是白搭,心不對,學的法雖然也能成法,但此法能夠作用的目標,仔細翻翻找找裏頭一定沒有自己這個對象,修了半天,識見不斷地累積,像是架好天梯般一路向著雲端伸去,可雙腳卻沒有一絲上爬的信心,它們始終黏在原地。如果唯識是學習的唯一依止,那個人很好奇接著這信解行證該要如何才能真正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呢?!
請問,學習中...這些識見是將你這個人的位置更加地帶近了這顆赤子之心?還是更加的帶離帶遠?!
若是你的身上沒有一顆赤子之心,請問你要怎麼無住?!而沒有無住這個法的幫襯,是不是你就只能依賴限制和禁絕這種方式來做為〝戒〞呢?關於這部分我有沒有說錯?!
裡再提出一個問題,請問一個人可不可以藉著限制和禁絕來達到〝定〞這個效果呢?!
個人理解...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人的確可以藉由限制和禁絕來達到定這個目的,但是...這樣的做法裡它還免費附贈人們一種與法無關(或應該說與法相悖的副產物)那就是...奴性,奴性與限制、禁絕向來都是相依的唇齒,這種戒作為到最後,人把自己變成了法的奴隸,而自在呢?自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