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8 15:57:23瀏覽731|回應0|推薦2 | |
清代伊斯蘭繼續蓬勃發展,一個個蘇菲教團來到中國西北,伴隨著嘹亮的讚主詞,西北五省的伊斯蘭化在悄悄地進行著。到十六世紀,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茲、烏茲別克六個突厥民族相繼歸信伊斯蘭,伊斯蘭教牧歌般地傳遍了新疆各個角落。接下來的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穆斯林的比例均已占了絕大多數。內地的發展也並不遜色,即使陝甘穆斯林後來遭到了滿清的大屠殺,穆斯林人數銳減,但在華北、東北的幾個大省,至今仍有大量的穆斯林後裔。僅河南一省,穆斯林人數就多達百萬以上。在許多城市都有人口眾多的穆斯林聚居區,大平原上分佈著一個又一個穆斯林村莊,豫東有的地區穆斯林村莊的數目甚至占總數的一半以上。
然而,與明代對穆斯林鼓勵和優待的政策截然不同,清代統治者一直在致力於消滅中華大地上這股強勁的伊斯蘭力量。這是因為清王朝的統治是異族對華夏民族的征服。中國穆斯林作為中華民族,同其他同胞一樣無疑也是擁護明代政權,反對外族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再者,明代王室和伊斯蘭的特殊的關係,也必然會導致清政府對伊斯蘭的仇視。按照程連飛先生的主張,清代政府仇視伊斯蘭是由於仇視明王室,屠殺穆斯林也是為了屠殺所有與明王室有著共同信仰的擁護者。這種觀點是不無道理的。退一步說,即使明代王室並不崇奉伊斯蘭,但由於它對伊斯蘭的親善以及穆斯林對它的擁護,也足以讓清王朝寢食難安。所以,清王朝對自己這一心腹大患的態度自不待言。清初,由於統治者致力於恢復元氣,所以擺出一副仁覆天下的樣子。然而,自乾隆開始,清王朝認為自己的江山已經穩固,就暴露了本來面目,將屠刀揮向了穆斯林。1781 年,乾隆的密旨中寫到:“應明白曉諭歸教之人,赦其互相爭教之罪,令其殺賊自效,如此以賊攻賊……既壯聲勢,又省兵力,而賊勢益分,剿滅自易。”—— 摘自《伊斯蘭文化論集》392 頁 在這裡,乾隆將新教舊教統統認定為賊,並令剿殺,其消滅伊斯蘭的面孔暴露無遺。自此之後,清王朝對穆斯林的壓迫和屠殺政策再也沒有改變過,這樣一直延續到清王朝的覆亡。 由於伊斯蘭在中國的強大,使她在清代中葉構成了對統治者的嚴重威脅。西北一代的蘇菲主義各門宦的興起,已經部分地實現了伊斯蘭的政教合一。在中國內地伊斯蘭的傳播與發展過程中,無論哪個層面,似乎都不存在真正原初意義上的神聖權威與行政權威相結合的網路,而只有蘇菲的門宦是例外的,它們建立了跨地區的垂直的線性領導體制,並把公共關係納入教權之中。然而正是這樣,它運作起來必然同大社會發生矛盾,這些矛盾持續積累而不是消解就可能釀成事端。 因此,為數眾多的信徒,必然會遭到禁止,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會引起劇烈的衝突,清代對穆斯林的剿殺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