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14 08:32:43瀏覽494|回應0|推薦9 | |
作者:張世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研究所 所長 (兼)造形設計系 系主任 全文刊於:「兔子不見了!-臺灣童趣工藝展」手冊 藝術品—感動人心的能量載體
接下來談談藝術家與藝術品。畢卡索可說是是公認的近代藝術家代表人物,他在十多歲就畫出技巧成熟、非常像真的素描作品,但世界上具有像他這種技巧能力的天才兒童或少年何止上千?然而少有人能夠如同畢卡索一樣,永遠是在被肯定後,仍發揮原創精神和能力再闢新路、再創新局,繼續與自己作競爭,突破自己既有的成就;並引起大家的認同、讚賞、甚至追隨的。所以說,真正的藝術家要能永保原創自己、超越自己。
再來討論藝術品。藝術品是能讓人內心感動能量的載體;而這種內心感動正是此載體能量所作的功(效應)。怎麼說呢?想想看:或許我們觀賞每一件藝術品,就從其形式上來比較,可說是大同小異,相差無幾,但為何一般人所書、所畫和張大千或畢卡索的作品,其物理形式或許相差無幾,但其價值(也是價格決定要因)卻差異何止千萬倍?
我們再試著思索一下以下的對比:雞毛和令箭、酋長的權杖和樹枝、收信章和印鑑或玉璽…,接下來想想這些供對比的物件其形式均甚為相似,但其功能效益卻相差極大的原因和在?原來是我們自己在心中主觀性地賦予它們不同的配重,因而也就產生不同的效應。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這種效應的差異,並非立足於原來作品的客體形式之別,卻是產生在欣賞者觀眾內心自己產生的主觀性感動。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