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財務認賠
2011/01/21 03:27:02瀏覽203|回應0|推薦0

創投的工作中,有時要對投資案做出「認賠」動作,也就是投資一間新創公司,已經好幾年了,卻遲遲未得到回收?分析現狀與未來的機會,前途黯淡?投資人遂決定將這筆投資認列為虧損,不求再從此投資項目得到回收。

然而,創投即使已對創業家作出「認賠」,仍不會寫信通知創業家說「我們已不指望你們」。所以,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創業家自己,往往是最晚對自己作出「認賠」的。若認賠是財務上的,譬如減資或甚至關了公司,創業家當然是最後拉下大門的,但,創業過程期間,往往有很多機會,創業家早該適時做出「非財務認賠」

什麼是「非財務認賠」?

非財務認賠比「財務認賠」更像是一種重要的人生藝術。「非財務認賠」,就是一些錯誤的決策,馬上轉彎過來調整、改變。或許是找錯了員工、選錯了店面地點,抑或是做錯了產品、設錯了單價……。總之,即時的止血,用乾乾淨淨、不受打擾的頭腦,去看看接下來的事情!

「非財務認賠」其實不嚴重但又蠻嚴重,最需要的是「勇氣」,而,這正是許多的創業家最不擅長之處!應該說,創業家有勇氣衝衝衝,相信某件事,固執地堅守著它;這件事很有可能尚未經過證實,最後押對寶、成功了,創業家便被視為「洞燭先機」。這是創業家的成功特質之一。所以將自己最初的想法「堅持到最後一刻」當然是件好事,但也是一個潛在的問題。創業家若不能果決的對自己已然錯誤的決策做出「非財務認賠」,可惜的不只是那已經虧損的投資,而是那段時間,以及其他沒能把握的機會!

通常,創業家遇到兩種狀況,不容易做出「認賠」:

一、因為已有「小成功」而不敢認賠:創業家可能已經得到初步的「小成功」,譬如開始賺錢,開始有了一些忠實客戶,或取得政府補助等等,不過,那是一年前的事了。這一年來,創業家可能拚命開發了一些新東西,想讓小成功變成大成功,卻再也沒成功過。創業家老認為這是「陷入低潮」、「遇到瓶頸」,仍然對這個專案特別保護,這樣很是可惜。創業家在創業期間,一定要想盡辦法用「原來的模式」來思考這件事,除非一直在成長,不然沒有不能放棄的。

二、因為「賭一口氣」而不願認賠:創業家奮起創業,往往會有許許多多的干擾,有些干擾甚至來自家人、伙伴或朋友,這些話都是很刁鑽的,不是直直的闖進就是偷偷的爬進你的意志系統,有的創業家漸漸的累了,有的創業家反而更抱著一股「不爽」而堅持下去。我們聽過很多創業故事都是像這樣想要「賭一口氣」的不是嗎?果然,終有一日讓每個人眼鏡都碎滿地!但,這些苦盡甘來的甜美案例,這就像德國轟炸機的彈孔測試,這些彈孔測試顯然非常不準,因為,真正能活著飛回來報告的轟炸機只是原先一小部份幸運者,剩下其他創業家都已經葬身海底。

創業家要記得,最後的目標就是要成功,一生只要成功一次,既然有勇氣去跟別人不同,更要有勇氣來讓別人笑;笑完了以後,創業家重新開始!

其實,不只創業,人生中許多事情,也和創業一樣──比如談戀愛、考大學、考證照、申請工作…有「成」也有「敗」,成敗若是在一瞬間就算了,許多偏偏是「不成不敗」,拖宕在那邊。這時候,「認賠」同樣重要。

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非財務認賠」課題!

我甚至認為,如同在證券投資市場上,有些人就是很厲害,能完全控制自己心理,完全不受股票走勢影響,該追就追,該認賠就認賠。在人生的舞台上,若能懂得適時作「非財務認賠」,本身也是一種競爭優勢。

反觀人生路上一路順遂者,反而比較不容易輕易的接受「認賠」,所以你會發現,雖然擁有較好的學歷與資歷,但在社會上,「認賠」的動作相對非常緩慢,走錯了一步,還想了老半天,才去調整下一步,我曾經也是這樣子的人,還好後來從事網路領域,一路下來都是非自願的「創業」,開網站、寫書乃至後來寫部落格,都是不斷的在失敗,從失敗中求取再一點點接近成功的機會,經歷許多的衝擊,讓我比較容易看得開,發現不對的,也不必顧面子,直接就「非財務認賠」了,率領團隊再去開發新的方向、新的機會,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懂得作「非財務認賠」後,很自然的,我們就會一直看著前面,不看後面了。

至於要怎麼「非財務認賠」,最快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去失敗一次,就算是自己跑去撞牆也好。失敗一次後,就會發現失敗不可怕,在成功與失敗的兩條路的一瞬間,就能作出明快、明智、明朗的決定。

認賠,就是讓自己更親近了那個尚未到手的「成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ink&aid=476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