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如同黑暗時代的一道曙光,照亮了整個電子書的前景,也給了出版社以及版權人們無限的遐想與希望,當然這也歸功於不少的App先行者,他們看準了 iPad的特性,甚至也整合了iPhone的小平台,讓電子書成為可能,這讓某些參與者賺足了銀兩,但其實市場正悄悄的變化中… 試想,電子書行業的先行者都是哪些呢?絕對不是出版社,也不是個別的作者,而是一些追求新創意的player或創業者,他們的想法很簡單,顛覆這個傳統的 閱讀市場,因此他們靠著滿腔熱血以及對市場的期望踏入,他們一路跌跌撞撞,因為一直沒有一個好的模式,也談不到什麼版權,所以要不選擇原創,要不先做盜 版,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E-Ink,可惜成本太高,玩不下去,直到iPhone/iPad出現,讓電子書的商業模式得到確立… 然而,賺錢的行業總不乏競爭者,因此看到了這個趨勢,所有搭得上邊的競爭者全部一哄而上,因為他們的格局不同,不若這些先行者,先行者追求的是一種中短期 可獲利的商業模式,因此他們從App Store賺到了他們應得的報酬,也許不多,但這個獲利模式可行,這個時期的電子書仍是藍海市場,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得償所願,然而當市場上的競爭者實力不 對等的時候,電子書就面臨一個劇變… 中國內地的盛大推出了一台低於一千元(RMB)的E-Ink電子書,這顯然是賠本生意,但盛大有其格局有其願景,也經得起這麼折騰,他們想得是贏者通吃, 相同的,中國移動也打著相同的算盤,以誇平台的方式,先給讀者們好處,為的也是市場的佔有率,不管是盛大或者移動都有自己的利基,要不是內容,要不是通路 與平台,而且他們都有龐大的資金當靠山… 相同的局面在台灣也一樣,在台灣的App store可以發現不少小的團隊推出電子書,百家爭鳴,只是每家的圖書數量有限,但這種情況應該很快會改觀,因為電信業者挾大量資金進場了,他們有著平台 與傳播上的優勢,一方面當送財童子,用錢解決版權問題,大量收買作品,一方面也大方的先讓用戶看個夠,讓用戶養成閱讀的習慣,此舉不僅引起其他電信業者的 效尤,連出版社也加入競爭行列… 此外,傳統的硬體代工廠(OEM)也推出了電子書的整體解決方案,如果一家出版社,或者某3C的品牌,如果你想推出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那麼他可以提供你 各種方案,你可以選擇採用Android來當硬體平台,也可以選擇自建系統,另外,他們也養了一群版權交易談判人員,專門收購版權,也就是說,當你採用他 們的硬體閱讀器,他們同時也把這些電子書版權轉授權,如此一來,你就擁有一個非常完整的電子書平台… 所以可以想像,電子書的進入障礙變低了,然而競爭的門檻也堆高了,大型參與者的加入,用資本方式來滿足讀者的需求,樹立起高牆,建立自己的電子書王國,並 以人海戰術來圈地搶時間,跟有同等實力的競爭者廝殺,當然讀者從中得利,但市場一夕間也由藍海轉變為紅海,因為大者恆大的規則正式套用在電子書行業之上… 可以想像,出版社、版權人以及作者因為內容而母以子貴,因為他們不需透過拆帳的方式,期待自己的作品在App Store上大賣而獲利,取而代之的是,也許你有不錯的作品,就有人願意收購,姿態也高了… 如此一來,電子書的想像空間不再那麼大,難以期待短期從中獲得高報酬,而是要先有龐大的投入,至於output也許不那麼的明朗,最近聽到一個案例,中國 某電信巨頭私下聲稱,根據內部的評估,他們電子書的布局,起碼要十年才能回本,十年是什麼概念,誰可以精準的估算十年之後的大環境與市場呢?那麼這個十年 的回本期是否具有實質意涵呢? 那麼,電子書之後,數位內容產業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呢?不少人瞄準了教育市場,也不少人注意到影音聲光的這一塊,當然教育市場一直都是眾所矚目的,也是比 較容易獲利收割的,透過整體教材的打包銷售,仍舊是一個選擇,而影音聲光,在中國內地也正火熱,免費高清畫質(HD)的App也不少,他只是一個網路到 App或者其他行動裝置的延伸… 其實,大家忽略了一點,何謂免費經濟,何謂網路精神?網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內容,不管他是什麼形式的,關鍵在於應用與深耕,這不僅可以做出很多差異化的數位商品,也可以從中找出一些獲利點,也許這又是一輪新的循環,市場總有先行者,而後被複製放大,而後找尋下一個出口… 只是,電子書蟄伏了好幾年,這一夕之間的丕變,來得真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