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在英國 IPEX 印刷展會場,一家叫 Indigo 的以色列公司(後為 HP 併購),宣佈了全新的高速彩色列印系統 E-PRINT 1000,電腦直接輸入稿件,不需製版,同時採用特殊的電子墨,滾筒上的影像可以完全轉印到紙張,不留殘墨,所以每一頁的內容可以不同。大家在驚嘆之中,全球第一台生產用的彩色數位印刷機誕生,印刷業的生態也將從此改變。 數位印刷的直連電腦,給印刷市場帶來發展的空間:Web to Print 把稿件由網路上傳給印刷廠的電腦,再直接傳給數位印刷機,可以省去很多時間與人力。One to One的一對一印刷,每頁內容不同,是個人化市場促銷的利器。與資料庫連接,每印一頁從資料庫提取資料,讓每頁部分資料相同、部分資料不同,更是大家看好的可變印紋印刷 (Variable Data Printing)。數位印刷的吸引力逐漸擴散到了 IT 業界,有人提出資料開礦 (Data Mining),從資料庫開鑿出前所未知的資料與印刷連接,作為深一層的市場行銷策略。 多年的發展,數位印刷在短印量上的確有相當的成效,如 Lightning Source 的數位印書。但當初大家所期望的種種潛力,卻未能發展落實,業者雖然陸續添購數位設備與相關軟體,唯向顧客推銷這些新概念十分困難:為什麼要經網路傳送稿件?為什麼要一對一印刷、印什麼?可變印紋印刷有什麼價值、還牽涉到資料庫?在業者與顧客都不太明瞭之下,雙方只好用傳統的印刷語言溝通:印量、品質、價格、交件,而早期的數位印刷,在品質與價格上也確實無法與傳統印刷競爭,停滯不前在意料之中。 近幾年數位印刷技術加速進展,品質與成本不遜於傳統印刷,唯多年來大家對數位印刷的期望與憧憬,卻只見於展覽會場。進了會場大門,彷佛走進數位印刷的童話世界,而且一次次的為數位印刷注入新的活力,像是採用個人化網站 PURL (Personalized URL) 促銷,運用二維空間條碼 QR (Quick Response) 連接網路,結果這些偏向資訊技術的活力,只有讓印刷業者更加迷失。 一個叫 John Mahoney的美國人,二十多年前在加州矽谷開了一家連鎖複印店,全錄推出快速印表機 DocuTech 之後,就買了一台開始做新生意,矽谷是電子產業的聚集帶,製造的電腦有多種軟體手冊需要印製,Mahoney就抓住了這個機會,業務蒸蒸日上,又開了第二家公司。90 年中葉,數位印刷機相繼出現,就添購最新的設備,繼續為當地的電子公司做印刷服務,業務繼續蓬勃,Mahoney Printing 公司就建立雛形。 好景持續了幾年,直到二十一世紀初,高科技市場衰退,許多公司決定不再印製手冊,改用 PDF 檔替代。這一走勢,也適逢大家呼籲數位印刷時代的熱潮,特別是數位印刷的可變印紋特點,每一頁內容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似有無限的市場潛力。Mahoney 順應潮流,積極朝向數位發展,卻沒想到行銷極度困難,可變印紋更是處處觸礁。受創之餘,不斷的摸索,費很大的心思與毅力,終於把他的公司從印刷服務轉型為傳播服務,得以在今天印刷業衰退的環境中存活,繼續發展。 Mahoney 的轉型成功,僅是極少數之一,從思維的改變到方法的施行,曠日耗時、過程艱辛,直到最後體認到可變印紋印刷只是另一種商品 (Commodity),不是他以前做過所熟悉的印刷,才找到轉捩點。事實上網路印刷、一對一印刷也都分別是另一個商品,Vista Print 以網路接單印刷名片、信封起家,現在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印刷公司,名片與信封對印刷業者不過舉手之勞,但整體的資訊技術結構,數位化的作業流程,就可能不是印刷業者的專長。數位印刷對許多印刷業者來說,似熟悉、卻又陌生。 推銷更是一大挑戰,即使安裝完備的數位印刷設備與相關軟體,推售仍是困難。如果印刷廠的行銷人員對顧客說,我們有最新的一對一印刷系統,你們要不要用?顧客的錯愕反應可想而知,這也是 Mahoney 當初受挫最重的地方,因而改變推銷策略,放棄印刷,試著找企業的財務主管懇談,問他有什麼需要,結果終於找到了共同語言:提高他們企業的投資報償 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企業要照顧好他們的顧客,ROI 才有希望提升,而企業照顧顧客的方式必然是經由多種管道,網路、傳統印刷、一對一、資料庫印刷,都可能分別放置在營運的不同部位,相互協調運作。在這一概念之下,各類別的印刷,僅是整體系統的零件,以前所推銷的不過是零件,有多少人只會買零件? 推銷 ROI 自然較推銷印刷有效,雖然費時費力,Mahoney 說報償則遠高於傳統印刷。至於所需多重管道的知識與技術,印刷業者不可能完全自行負擔,但可以委外代工。Mahoney 公司目前僅有二十餘人,除了保留所熟悉的數位印刷之外,IT、創意開發、網站發展、稿件編排、甚至傳統印刷,則完全委外給專業,而帶給顧客的不再是印刷,而是整體的傳播服務。 最近兩年,開始有學者專家關注這一矛盾現象,為什麼展覽會場內與場外有這麼大的區別,經過不斷的討論、辯論,真相越來越明,主要原因是當初在概念上的偏差。網路印刷、一對一印刷、可變印紋印刷、資料庫印刷,雖然都以印刷為名,實際上是與資訊技術與印刷的結合,而且資訊技術占的比例高於印刷,也就是需要高度資訊技術的支援才能完成,把這一結合任務完全推給印刷業,非但有欠公允,執行起來困難重重,更不能期望每一印刷業者都是 Mahoney。 數位印刷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所需要的管理人力越來越少,而另一方面卻需要越來越多的資訊技術發揮來潛力,所以何不把資訊人力注入到印刷業界?事實上學界正在大力推動這個概念。,印刷技術名著於世的美國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多次呼籲電腦資訊的畢業生,加入多姿多彩的印刷行列,不過看起來還是緩不濟急。 要與資訊技術搭配,數位印刷醞釀成熟為 2.0,讓出版、行銷等行業受益,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