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5 22:02:45瀏覽520|回應0|推薦2 | |
日本對兩岸交流抱何心態?
關於這一協議的重大意義,台海兩岸雖表述不同,但是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聲,提高了中華民族的國際競爭力。陳雲林會長還表示;事實證明,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完全有智慧和能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在7月1日舉行的「臺灣新契機,亞洲新時代」中外記者會上,馬英九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協定的簽訂,“真正打通臺灣任督二脈,把加在臺灣脖子上的枷鎖一項項拿開時,簽ECFA是把臺灣經濟裝上翅膀,有機會振翅高飛。” 對這一有利於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大地保障了台海安全的劃時代之舉,鄰國日本卻是心情矛盾,醋意十足,神情彷徨而逆施倒行。 當6月26日民進党與李登輝之流發動的反ECFA大遊行,要求就ECFA進行全民公投時,日本的各大媒體都做了大幅報導,以對臺灣人民的“心聲”進行報導的形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而對於海峽兩岸的這個協議,日本一般都認為這是自1949年“國民黨在內戰中敗給共產黨逃到臺灣去後,兩岸第一個框架協議。”(《產經新聞》) 在協議簽字當天,《朝日新聞》就發表社論,似乎不太情願提出兩岸接近將影響台海戰略現狀的憂慮,說日本原來就警惕中韓貿易,在中日韓三國合作研究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中,三國對開放農產品市場的立場分歧很大,中國與日韓也有知識產權問題的不同立場。甚至還唯恐天下不亂地說「“中台”(首先這一提法就與事實不符,儘管中國有關方面一再提出,大陸與臺灣是海峽兩岸,不是什麼“中台”。)隔著海峽尖銳對立的時代好像已經逝去,但是中國還有大量導彈對著臺灣、美國還繼續走著對台軍售,這一現實依然存在。”」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韓國對華出口占出口總額24%,主要20種出口項目中有14個項目與臺灣對大陸出口的項目一樣。日本原本希望與韓國先締結自由貿易協定,重溫小淵惠三1998年的伎倆,拉韓國來迫使中國讓步。但是現在海峽兩岸通過談判協商,排除了干擾締結了自由貿易架構協定,韓國很可能會很快跟進,日本將陷於不利境地,很明顯,日本必須迅速修訂中國市場戰略,但是日本卻沒有那麼做。 共同社明確表示,台海通過締結自由貿易架構協定,不僅走向經濟一體化,而且可能影響東亞安全保障局勢。與《朝日新聞》一樣,共同社消息的言下之意是“要對日本安保戰略重新進行檢討”。但是具體的應如何檢討,卻語焉不詳。而相比之下,親臺灣的《產經新聞》表達的就十分明確了。《產經新聞》發表社論說,這些協議“是中國通過經濟,向文化,乃至政治統一的戰略第一步,日美兩國從安全保障的觀點來看也需要做出積極的應對。”並呼籲“日美兩國儘快與臺灣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以阻止臺灣經濟過分依賴大陸”。同時又自相矛盾地說什麼“這次台海締結自由貿易架構協定大陸單方面做出重大的政治性讓步,有大陸記者指該協定影響福建等臺灣周邊省份農業和漁業的程度,“是(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以來,中國簽訂的最不平等條約。” 我們注意到日本有些媒體最近經常採用這種手段,借所謂的中國學者或記者之口,說出自己想說而又無法表達清楚的意思。如日前的《朝日新聞》在報導日本向中國擴大開放旅遊簽證時,竟然引用中國學者的話說,讓中國人用自己的五感來體驗今日的日本,藉此可以打消由“中國共產黨所控制的”媒體偏向的報導而培養起來的“反對或厭惡日本的感情”。因為這些都是由於缺乏親身體會所造成的。事實果真如此嗎?據世界報業協會公佈的資料表明,日本是全世界人均買報最多的國家,每1000人購買630.9份報紙,其讀報率達到了91.3%,而中國老百姓每週接觸報紙的平均天數不足3天,還有40%的人從不看報,所以中國人受新聞媒體影響的程度遠遠比不上日本。但凡略有些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中國老百姓對日本的感情,是日本皇軍當年帶著槍炮“雄飛”到大陸去後“被體驗”出來的。且不說這一所謂學者的觀點是如何荒誕,只是如此將觀光旅遊之類相互之間的正常交流都看作是“對華工作”一環的話,那麼還有什麼民間交流可言呢。 面對海峽兩岸日益擴大而且不可逆轉的交流大潮,日本應該迅速地找准自己的位子,不能再那麼猶豫/彷徨和倒行逆施下去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