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沖:中國人為何愛奧運勝過愛世博
2010/05/10 14:45:17瀏覽562|回應0|推薦4

盼望著,盼望著,世博來了,有關世博的消息也躍上各大傳媒的顯要位置,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又一重大國際性活動即將啟程。

 

對於2010上海世博會,老百姓也會偶有談論,但和當年對奧運激情澎湃的態度大有不同。可以說,普通的中國人沒有像期盼奧運那樣熱切地期盼世博,也沒有像重視奧運那樣重視世博,這裏有著思維的、文化的多種原因。

 

對於中國而言,奧運是榮耀,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一槍射下第一塊金牌,從此中國邁上了體育強國之路。奧運成了抒發民族自豪感最佳的舞臺,而奧運到北京,是這種自豪感的一個頂點。而世博會則不同,世博的歷史實際是西方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世博歷史上那些新奇的創意、精巧的產品和中國沒有多大關係。世博的到來,只能說是這個頂級的展覽到了中國,而不是說中國成了這個頂級展覽裏萬眾矚目的一員。

 

也就是說,奧運的榮耀要遠遠大於世博,世博無法像奧運一樣滌蕩起民眾心中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關注度自然也稍低一些。

 

其次,奧運前夕上演了諸多劇碼,有斯皮爾伯格退出,有國外政客抵制,有搶奪火炬的行為,這些激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這種憤慨和對奧運的情感進一步提升了關注度。而世博會則相對要安靜一些,純粹一些,少了一些讓人激情澎湃、怒火中燒的外在因素。當然,這是好事,一方面說明我們不準備賦予世博會太多科技展覽之外的訴求,更理性地對待這起盛會;另一方面,也說明見過了大世面的中國民眾不再賦予世博會更多崇拜之情。

 

換個角度看,中國人輕世博也和民族的性格特點和科技素養有關。奧運會的比賽充滿激情,可以盡情地宣洩,可以給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全力鼓掌歡呼。可世博會呢,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欣賞西方設計師的那些超前的理念,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靜下心來思考那些設計背後的涵義。

 

我不懷疑世博會的人數會創歷史新高,但我相信很多人去那裏只是“隨大流”,顯示我來了,我看了,拍幾張照片回去和家人朋友炫耀一番。

 

沒辦法,我們的整體科學素養和藝術修養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比如說,和德國相比,中國飯店林立,但少見博物館,既然中國人那麼擅長吃,好像還沒有見過專門介紹中國飲食文化的著名博物館,而到德國就是看博物館。每到週末,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人滿為患,大人小孩都在裏面盡情觀看、思考。而中國人對博物館的重視程度要差得多。因此,世博會有些像嘉年華也很正常。

 

不過,凡事都要向前看,世博會所能帶來的,正是中國欠缺的科學精神。五四時期,我們把科學稱作“賽先生”,如今,賽先生到了上海,建議每個有機會去世博會的人,都仔細看看,仔細想想,不虛此行。

 

為了不虛此行,最好是各國的展館多看看。零點公司的一個調查顯示,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所有展館、展區中,中國館的期望人氣值最高,60%的市民都想參觀。這又是一個誤區,如世博門票上的一句話“不出國門,看遍世界”,世博會是欣賞各國科技、文化的絕好機會,是和不同國家的人平等交流的好機會,切莫只為了中國館的宏大而孤芳自賞,畢竟,世博會不是爭奪冠軍的競技場,而是融會貫通的大舞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401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