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浩:中美关系未来互动的策略路向
2009/11/11 15:02:09瀏覽316|回應0|推薦1

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展開他的首次亞洲訪問活動。其中,對中國43夜的訪問行程最受矚目。正如奧巴馬在今年7月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指出的,美中兩國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間面臨的共同利益與合作,不僅讓兩國人民獲益,而且也會讓全世界受益。

從奧巴馬執政一年來看,中美關係已經在外交、經濟和軍事等重要領域,基本上完成了“過渡”過程。兩國間的高層互動幾乎從未間斷過。其中今年2月,出任美國國務卿不久的希拉蕊首次對中國進行訪問,向中國展現了美國新政府願意與中國在包括經濟、氣候變化等領域“全面合作”之意;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已經在今年4月“G20倫敦金融峰會”及9月“匹斯堡峰會”期間有過兩次會面,兩國首腦就雙邊關係和國際重大問題交換過意見;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將10月訪問美國,與美方就兩軍關係發展走向和加強兩軍合作交流達成多項共識。

但是,長久存在於中美之間的分歧也是顯而易見的。近期,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已經成為奧巴馬政府在推進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中相當礙眼的“負資產”。很明顯,中美兩國缺乏戰略互信仍然是兩國關係中最大的問題。

值得留意的是,在美國國會、軍界和學界依然把中國作為“假想敵”的仍大有人在。美國智庫“東西方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丹尼.羅伊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警告,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有關中國將接替主導世界的看法,可能會促使美國“通過戰爭來阻止全球權力向中國轉移”。他甚至警告說:“美中關係一直處在動態調整中,一旦雙方不注意,就有可能引發衝突”。美國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湯瑪斯.法戈也認為,在太平洋地區,儘管安全形勢在不斷改善,但是潛在的衝突和聚變依然存在。美國國防部在這一區域未來的對策就是:不在於基地的位置和數量,而在於軍事威懾力的持續存在。

筆者認為,雖然奧巴馬總統已經多次重申“美國並不視發展的中國為敵人,而是合作夥伴”,並把中國納入美國開啟和建設21世紀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夥伴國之列,但是,在合作中“制衡”中國、在發展中“平衡”地區內各種力量以維護由美國及其主要盟國主導的均衡態勢,則依然是美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策略,但這並不會成為兩國進一步推進全面關係發展的“逆流”。顯然,在當前共同應對全球經濟衰退、氣候變暖和各種非傳統安全挑戰過程中,美國絕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也不可能擺脫與中國的合作。美國在未來處理全球事務中對中國的所依所求只會不斷增加而非相反,而中國在自己的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對美國的需求也會按幾何級數增加。兩國之間不僅僅是“同舟共濟”的經濟與貿易方面的互利互惠關係,而且很可能將發展成為在共同維護國際社會安全、穩定新型的國際秩序方面,結成具實質內容的“戰略合作核心夥伴國”關係。

這也即如美國著名戰略家、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瑪斯.巴尼特在他的著作«五角大樓的新地圖:21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指出的那樣:“我相信中美之間不斷增長的聯繫將比世界上任何關係更能改變21世紀。這個世界要實現真正的全球和平,美國和中國必須保持長期的、深遠的戰略夥伴關係。我迄今為止沒有見到其他值得創建的通向未來的路徑,因此它必須如此”。

筆者去年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做訪問學者時,常常聽到美國學者有關“中國和平發展”引起他們“不安”的言論。這些言論與美國國防部的簡單、武斷的“中國發展軍力不透明、意圖不明確”完全不同,而帶有也讓我們自己深入思考的啟示性作用。例如,其中一個“不安”是說,“如果中國不能用讓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語言來證明自己的快速發展並不會給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的話,如果中國政府無法或無力持續保持正確的政策而使這種發展不斷進行下去的話,如果中國的理論界不能用足夠的理據解釋現行政策為何‘不會出現偏差’的話,那麼,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就有理由懷疑中國存在巨大的潛在危險,其他國家自然也就因此而有必要嚴加防範”。

筆者不得不承認,這種“懷疑”具有一定道理,這也是我們中國自已應該面對的問題。因此,具體到中美關係問題上,筆者認為,未來中美關係在“操作層面”(與外交辭令不同)上,應該注意一個原則,即:儘量縮小分歧,盡可能地控制摩擦,同時盡最大努力地避免衝突。這看上去似乎是“被動的”發展,但這恰恰是對正面推動中美關係發展進程中的必要保障。

當然,中美關係健康發展與否,絕不在於那個國家是否心存願望,這種願望其實早已存在了。但關鍵是如何實踐,如何落實在具實際意義的各種合作上。

中美關係發展仍將在“可控制的摩擦模式”中循序漸進。兩國都已經認識到:太過頻繁的摩擦或太傷各自利益的摩擦,都將誘發更大的衝突(包括武力衝突)。因此,盡可能地遏制摩擦就成為“避免衝突”的最後一道理智防線。一旦這道“理智防線”被衝破的話,“避免衝突”也只能是靠“盡最大努力”而為之了。

另外美國還有一個“不安”。美國學者認為,在中國軍隊記憶體在一種“不懼怕與美國對抗”的情緒,而且這種“情緒正逐漸轉變成一種對美政策的一部分”。對此,筆者完全不以為然。在軍事戰略層面,對“假想敵”的防範顯然並非美國的專利,更何況美國全球戰略(儘管今年以來已經有所調整)依然把中國當作“圍堵”的重點。在此情況下,中國加強防衛力量並把贏得未來戰爭當作捍衛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的使命,是不容置疑的。中國奉行防衛性國防政策,但也並不懼怕任何主動的戰爭挑釁。這一點美國也必須充分瞭解。因此,“避免衝突”的責任也就主要由美國來承擔而非中國了。

總而言之,中美關係會隨著奧巴馬總統的到訪而加強。中美關係發展的主流依然會延續“不損害各自核心利益並互惠互利”的原則逐漸推進。在面對現實的情況下,“儘量縮小分歧,盡可能地控制摩擦,同時盡最大努力避免衝突”將會是中美關係可操作的發展路向。

                                                                                                     2009.11.10.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48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