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0/30 12:01:44瀏覽886|回應4|推薦5 | |
假如沒有龍應台,肯定沒有《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那本書。如果沒有那本書,對於那個年份的紀念就只剩下張揚和喧囂,沒有哀傷和悲憫。 沒有那本書,我們實際上只有一半的漢語歷史,缺少另一半,就像缺少了女人,男人就剩下一半一樣。所有的24史,所有的黨史國史在一邊,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在另一邊。一邊是勝利者的歷史,另一邊是失敗者的歷史。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正義和慈悲卻不一定。 假如沒有龍應台和她的那本書,我們國家可能只讓人看到一副面孔,父性的面孔,看不到母性的面孔。父性面孔是城頭的旗幟,只要有征服和勝利,它的榮耀就獵獵飄揚;母性的面孔是天上的月亮,只要有傷害和毀滅,它的哀傷就汩汩流淌。 有太多的冤屈沒有得到昭雪,有太多的冤魂沒有得到撫慰,有太多戰士的遺骸還在別人的土地上和不為人知的角落裏腐爛,有太多離別的眼淚像大江大海一樣永遠流淌,有太多破碎的家庭在風中飄散,有太多的兒女因愛國而犧牲而受難,有太多的忠貞剛烈被踐踏被遺忘,陰險狡詐被加冕被頌揚,有太多的尋人啟事沒有應答,太多的…… 用龍應台的話說:“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六十年來,沒有一聲‘對不起’。” 衡量一個民族的偉大,不只是建築物的高度,更是自省的深度;不只是GDP的數字,更是對為自己民族作出犧牲的兒女的記憶。日本民族長於記憶,而短於自省,我們中華民族呢?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士們都找到自己的姓名了嗎,得到紀念了嗎,遺骸都回到家鄉並妥善安葬了嗎,被侮辱被損害的人都得到撫慰和道歉了嗎? 假如沒有龍應台,我可能不會明白,對於一個偉大而多難的國家紀念日來說,可以狂吼“萬歲”,但也要低語“對不起”。 龍應台的書寫了400多天,15萬字,其實她只寫了6個字:感恩,謙卑,悲憫。 不僅國民要懂得感恩謙卑,國家和政黨也要懂得感恩和謙卑。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