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衛金桂:中國式洗澡 西北大部分農民為何一生只洗一次澡?
2009/10/27 13:35:19瀏覽1550|回應0|推薦2

西北大部分農民為何一生只洗一次澡?

 (鳳凰《你週刊》陳泰然主編約稿,特殊專題需要,文字一反常態.

如果到西北農民家裏去,你問他們為什麼不洗澡,人家肯定會笑話。許多沒出過遠門的老人,不知洗澡為何物。如果詳談,會一臉不好意思。我們那裏夏天有些淘氣耐冷的小男孩偶爾在河流積水的河坑裏憋氣來回爬兩圈,叫做“打澡兒”,這是最高水準的游泳或洗澡了,實際就是玩玩水。如果一直在那裏生活,一生只洗一次澡是常態,那就是洗三,即孩子出生第三天接生婆給做的儀式。

洗三的習慣許多地方都有,比如,無錫曾流傳一首“洗三歌”,有“洗洗蛋,做知縣;洗洗溝,做知州;洗洗頭,做王侯”之句。雖然筆者不知道西北“洗三”的具體含義,但有一點想必是肯定的,那就是起於男尊女卑和婦女生殖系統不潔的看法,想清潔嬰兒身上來自母體的連帶。何以見得?女人褲子晾在高處的繩子上會遭到干涉,認為男人有可能不慎從下面穿過而帶來黴運;婦女生孩子用來接羊水和血液的草木灰不倒進廁所作肥料,而是深埋到某處,以免污染了莊稼;有些老頭老太太說自己見不得月婆子,見了她們就眼睛疼;不慎闖入月房,出門會朝地上吐唾沫以除去穢氣;三年前我在長途車上被擠得站立不穩,不小心坐在了旁邊一農民的糧食口袋上,他憤怒地說:“一個婆娘坐過的糧食,讓我怎麼吃?”等等。由此可見,孩子如果不洗三,以後大家要親他們抱他們,還不得了心理疾病?洗三以後一輩子是否再洗澡,各地和不同民族就有了差異,比如,有些地方姑娘出嫁前,會在大木桶裏洗一次;回民去世後會洗一次;氣溫較高河流較多的地方,會在夏季清潔清潔,等等。 

不洗澡是沒有洗澡的條件。

西北山區很少有水庫,除了水少,很少有田地具備灌溉條件,蓄水也無用。絕大多數河溝的水來自高山融雪和地下山泉,水溫極低,而且多為小溪,人爬在水裏不得沒背,很滑稽的樣子。一些大的河流,由於山洪等原因,河床上到處是尖利的石塊,如果不想被凍僵和剖腹,最好還是不要下去爬行摸索了,挽起褲子淌一淌水趕緊上來吧。至於黃土高原上的水塘,那是從各家各戶廁所和路溝裏流下去集中起來的水,你想洗就洗吧,越洗越髒。游泳?在哪里遊?水塘邊上的稀泥滑得要命,稍不留神滑進去,栽在底下的泥潭裏不得動彈。見過黃河邊上劍齒象的骨骼化石吧?就是這樣形成的。家裏洗?人吃的水來自遠處的小泉眼,翻山越嶺挑回來一擔,洗臉都未必捨得,你忍心洗澡嗎?再說,誰家也沒有準備洗澡的木桶,去哪里洗?如果生活困難,換的衣服都沒有,洗了也等於白洗。

不洗澡是沒有洗澡的迫切需要。

西北農村以土炕為主,睡覺、吃飯、遊戲、聚會,等等,幾乎都在炕上。老人和小孩不少有上炕不脫鞋的習慣。就是上炕脫鞋的,為免於自己的鞋子在炕沿下被頻繁上下炕的人踩個亂七八糟,往往將鞋子脫到離炕沿較遠的地方,光著腳從泥土地上走過來,然後上炕,實際上脫不脫就沒有了區別。講究些的人家,掃炕和掃地用兩把笤帚,許多人家用一把笤帚先掃炕再掃地,土裏來土裏去,土裏坐土裏睡,土粘在身上,又被摩擦到地上,衣服不可能一天換洗一遍,洗澡就成了多此一舉。氣溫比較低的地區,如青海和甘肅西部海拔較高的地方,短暫的夏季最高氣溫不到攝氏25度,關節不好的老人夏天穿著棉褲,人出點汗都難。比起洗澡後短暫的舒服感覺,折騰和寒冷更加煩心。

不洗澡還是不願袒露肌體的文化傳統。

因為氣溫低,地勢複雜陡峭,加上思想保守等原因,西北農村幾乎沒人穿裙子和比較透亮、超短的服裝,以簡潔便利的長褲長袖衣服為基本裝束,長此以往,養成了儘量小面積和儘量低概率透露自己身體的習慣,將身體看的很隱秘,筆者印象中第一次洗澡就有如此思想。上大一時,從洗澡間端個盆出來經過操場,大老遠看見班裏幾個男生在打籃球,於是躲得遠遠地趕緊走,總覺得剛洗過澡是很害羞的一件事,替男生浮想聯翩。不料快到宿舍時,迎面走來我班一個大我好幾歲的進修生,他問我一句“幹嗎去了?”我頭一低不吭聲,臉上火辣辣的,再抬頭,人家臉上一絲奇怪的笑容,徑直走了,想必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定回宿舍後怎麼笑話我呢。 

不洗澡和衣服少肯定帶來衛生問題,蝨子和蟣子氾濫就是最突出的表現。這些傢伙生命力極其頑強,繁殖的結果,女孩子的髮辮底下白花花一片,嚴重時蔓延到頭頂上,不得不在洗頭水裏滴進醋,將它們泡膨脹後用篦子梳洗過濾。衣褲上更不用說了。怎麼辦?冬天在寒冷的夜裏將內衣掛在外面反復凍,夏天燒開水燙幾遍。相比于前者,開水燙很毀衣服,給貧困的人家雪上加霜。所以,捉蝨子依然是消滅寄生蟲很必要的方式。2000龔書鐸先生給筆者講中國近代文化史的課程,記得他說過幾遍:英國人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上有藏民在牆根捉蝨子的圖片,他說西方人就是對中國有偏見,不知這是哪個年代的照片?究竟是哪里搞到的?先生生在臺灣,新中國建立前後到了北京,自然不熟悉內陸的生活。當時我真想給他說曬太陽捉蝨子是我們那裏所有女人會做的功課,我就托人給自己捉過,也替別人捉過。這些年農民打工的多,加上其他形式的改善,衣服換的勤了,蝨子蟣子在不少人家絕跡,此乃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不洗澡的情況依然如故,蝨子蟣子也沒有絕跡。

不洗澡少洗澡又不僅僅是水源、習慣、物質生活水準、衛生因素,也與氣候情況密切關聯。

我到北京讀研時,冬天每週發一張澡票,其他得托老師買。我覺得還好,冬天應該這樣。來自江西的同學設法多買票,說你們西北人行,我們南方人一周洗一次不行。我再次慚愧,覺得自己得加強衛生習慣了。幾年後我去了九江,一上午洗了三次澡,比江西人勤快多了,甚至不想從水裏出來。那個鬼地方,悶熱悶熱,汗珠子不揮發,直往地上滾,周身黏糊糊的。這時的南方人要在我們西北,不定舒服成什麼樣子呢,還想洗澡麼?

鳳凰博報出品《你週刊》第38期 “中國式洗澡”

請參閱http://blog.ifeng.com/dir_cdn/static_special/eyou/bath/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4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