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曉陽:民國官員如何重視教育之張作霖篇
2009/09/10 14:52:00瀏覽752|回應0|推薦3

 張作霖:被抹殺的貢獻

——9評民國之6,民國官員如何重視教育之張作霖篇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從教師節一個著名案例張作霖謝師開始:據曾在吉林做過校長的李鼎彝(李敖的父親)回憶說,每當孔子誕辰日,張作霖都會脫下戎裝,穿著長袍馬褂,到各個學校給老師們打躬作揖,坦言自己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仰仗各位老師,特地趕來致謝,云云。

    我們的歷史教材中,常把民國官員形容為軍閥模樣。一說起這些官員與教育的關係,似乎就是打壓進步教育、鎮壓學生遊行(黑暗的“舊社會”允許學生遊行?果然黑暗)。 

    其實,民國官員的素質,尤其是這些官員對民主政治的理解(當時的形勢所迫),是後來很多年某些官員所不具備的。

    今日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在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之間,有意醜化前者,美化後者。其實,張作霖對東北的建設頗有功勞,他在反抗日本佔領軍方面也做了相當多的工作(所以才導致後來日本人要炸死他;另外,根據前蘇聯解密檔,張作霖系蘇聯為挑起中日對立,佈局謀害的)。而張學良,幾乎沒有做過幾件好事,其生性風流是他自己的事,暫且不說,只說他對民族做的幾件大事:日本人發動9·18戰爭後,張學良為保存實力,帶兵退出東北,然後把不抵抗的屎盆子扣給國民政府(但是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證據);張學良說自己在東北不抗日,是因為要服從政府命令,可幾年後,當中央政府要求駐紮在西北的張學良迅速剿滅共產黨軍隊時,張學良卻又不服從政府命令了。原來,是否服從命令,是要看形勢的:在東北,張學良有路可退;在西北,他無路可退,為了保存實力,不惜發動兵變。他改變了中國,領先江先生一步。

    張學良出了幾塊錢,讓一個叫劉長春的人去國外運動場上跑了幾步,就被大陸某些患有嚴重的“東亞病夫自卑症”的人反復歌頌;而張作霖為東北教育撥付的經費可以用數字驚人來形容,卻被大陸那些所謂歷史教材、歷史學家刻意隱瞞。無恥可以很輕易地戰勝良知。

    好,言歸正傳,說一說張作霖對東北教育的貢獻。鑒於當代歌頌類文學達到5000年中華歌頌文明的頂峰,特仿照當代歌頌文章的8股模式來說:

1,張書記思想上重視教育
    1916年,張作霖出任奉天省長。上任伊始,即在一份教育條陳上批示:“學務為造就人才之所,振興國家之基,關係最重,而奉天又處特別地位,若不從整頓教育入手,更無以希望。” 


2,張書記切合實際的教育理念
    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性人才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但在1915年以前,由於對職業教育缺乏認識,奉天省職業學校僅有8所。這遠遠滿足不了對實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張作霖統治奉天之後,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取得很大的成績。
19161027,張作霖頒發省教育會決議案給各縣。決議案指出“中國興學十餘年,畢業生千萬數。其優異者,赫耀裏閭,平庸者或執教鞭,或事庸書舍,餘則無業可操,學校多一畢業學生,即國家增一無業遊民,貧累家庭,貽譏社會。考其主因以學校教育純屬空談,遂致積弊日深,幾乎不可挽救。”“中國欲富強,必以職業為基礎,各校添授職業教育,實為當務之急。”
    張作霖所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加強課餘時間的職業教育,將職業教育寓於普通教育中。為此,他特於1917122訓令各道尹、省轄各學校,強調學校教育務注重實用。要求“所有中小男女各校,對於圖畫、手工、算術各課程,毋徒專求美觀,務當注重實用主義”,以使學生全面發展
    他還派人對全省的職業教育狀況進行調查摸底,以瞭解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種人才,何種職業最受歡迎等情況,以便制定實施職業教育之標準。張作霖還指定辦理職業學校專款抽收園圃捐,用作此項專款,使奉省教育的發展有了可靠的經濟保證。
    在張作霖的一再催促下,各地方加緊進行職業學校籌建工作。到1929年,全省的職業學校總數達45所,省立6所,縣立39所,在校生4798人。


3,張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從經費上保障教育
    教育經費的短缺一直是制約奉省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此,張作霖認識深刻,他認為,必須把教育經費問題當作首要大事來抓。因而,他於19161028,訓令各道尹重申省令,嚴責各縣知事增加教育經費,要求各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占全縣歲出總數的40%,並將此標準作為考成各縣知事政績的內容之一。191812月,他再次重申學款應占歲出40%的標準,並嚴訂辦法,如“今後各縣知事仍不實行辦理,即以廢弛學務論,照地方興學考成條例予以相當之處罰”。 
    請問:後來的政府,哪個敢承諾財政支出的40%用於教育


4,張書記要求從制度上保障教育經費不被貪污
    除以行政命令加強教育管理外,張作霖還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完善教育管理。在191910月,奉天省教育廳成立之前,由張作霖親自過問而制訂出來的關於奉天教育的地方法規就有二十多項,涉及教育行政,教育視導,教育經費,初、中、高等教育,師範、職業,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
    分明是“依法治國”在我國教育戰線的充分體現。


5,東北大學:張書記的豐碑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在整軍經武的同時,再次狠抓教育。他欣然採納奉天省長王永江、教育廳長謝蔭昌的建議,創辦東北大學,並對王永江說:“我沒讀過書,知道肚子裏沒有墨水子的害處,所以可不能讓東北人沒有上大學求深造的機會,岷源(王永江的字),一切事我都交給你了,開學越快越好。用錢告訴我,不管多少,我寧可少養5萬陸軍,但東北大學是非辦不可。”
    1923426,東北大學正式成立,校舍暫用位於省城大南關的高校和文專兩校舊校舍。後於北陵購置500畝地,開始動工興建新館。購地款除外,東北大學的基建費用即達奉洋600萬元。 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規模之大,功能齊全,在國內亦是首屈一指。

    除興建校舍外,奉天省長公署還在北陵附近劃撥官地200畝,撥款280萬元,興辦大學工廠。這種大學設附屬工廠,既顧及學生實習,又保障經費來源的模式,也是當時國內其他大學所沒有的。東北大學另有植物園地100畝。這樣,整個校園面積達900畝,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校園。
    東北大學常年經費在各大學之中也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學當時的常年經費是90萬銀元,南開大學40萬,清華大學雖有庚子賠款補貼也只有120萬。奉天省財政向東北大學的投資巨大,經費每年160萬,人均為奉大洋800元。
    東北大學開課後,在聘請師資上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外省學者不瞭解奉省財政狀況,唯恐來東北大學教書,月薪用奉票發給,一旦奉票貶值,必至影響收入,因此不願應聘。瞭解此情況,張作霖當即作出決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為吸引一流學者來此任教,東北大學所設定的薪金和待遇相當優厚,甚至高於國內的幾所知名大學。以教授為例,北大、清華教授月薪300元,南開240元,東北大學則為360元。後期章士釗等人竟高達800元。東北大學還為教授們蓋新村,建別墅,安排寬敞舒適的住宅。教授們回北京探親,還予以報銷往返路費。這與當時國內戰爭情況下,各校教授欠薪、減薪為常事形成鮮明對比。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此句型是歌頌類文學常用,一定要熟練運用)。東北大學的這些優厚待遇,引來了當時許多的知名教授前來任教。據東北大學1928年的統計,在其128名職教員中,留學歸來的有77人,其中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而且他們其中大部分留學美國,畢業於美國的一些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其餘40名即使沒出國“鍍過金”,也是畢業于國內一些知名的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等。其教授陣容之盛,遠非其他大學可比。 
    東北大學的教學設備在當時國內也數一流。東北大學的實驗儀器和機械,諸如物理和化學儀器、工學機械、動植物標本、圖書、工廠設備,幾乎無一不備。而且大都購自國外,比較先進,這在國內名校中也不多見。據1926年的統計,學校藏書共33164冊,各類儀器標本共13516件,以及價值達86. 53萬元的機械設備,為學生閱覽、實驗和實習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1920年代末,東北大學己是國內學生最多的大學,教授300人,學生3000人,而當時北京大學也只有學生2000人。
    最初,有不少日本人不相信張作霖會把東北大學辦好。可是,日本學者新島淳良在參觀東北大學之後,也不得不說:東北大學的實驗設備是第一流的,教授薪金也比國立大學高許多。其教育水準“高於日本在滿洲開辦的高等教育院校”。


6,張書記為中國人爭氣
    成立東北大學本是中國自己的事情,可是日方得悉東北當局要自己辦大學之訊,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竟公然向王永江提出“勸告”:“聽說你們要辦大學,那可不容易呀!又費錢,又沒人。你們要讀理工科,我們已有‘旅順工科’;你們想學醫,我們早有‘南滿醫科大學’;你們願學文法科,也可以派留學生到帝國大學去上學,大日本政府將予以優待,給予官費補助。你們何苦自不量力,自尋苦惱,而去自辦大學呢?”王永江當即將此談話報告給張作霖。張作霖聽後,十分氣惱:“媽拉巴子,他們越是反對咱老張辦大學,咱們就是非辦不可。得快辦,要辦好,快出人才。”
    除東北大學之外,張作霖為培養交通人才,還於1927年用北京交通部名義,在錦州建立了“東北交通大學”。這同樣引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滿,怕張作霖辦好鐵路事業,影響日本南滿鐵路的收入。所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30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