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寶回家:去除國恥情節
2009/02/24 19:32:51瀏覽724|回應0|推薦4

  佳士得似乎鐵了心要拍賣鼠首和兔首了,而我們似乎也鐵了心要把十二獸首收入囊中。而在某種程度上,後者就是前者開價兩個億的緣故。

  筆者曾給一位文物界的老專家打電話,問鼠首和兔首是否值兩個億。老專家說,這東西不值錢,搞文物的都知道,十二獸首,只是圓明園的“水龍頭”。中國文物協會名譽會長謝辰生先生,也有類似表述,而且直接指出了問題的核心:“我不承認它們是國寶。這絕不是國寶。它們是國恥。”

  我們花錢購買圓明園獸首,實則正是爲“國恥情結”埋單。我們似乎給自己戴上了一頂帽子,漂亮、華麗,還寫著愛國的標語。但是,這個帽子卻不期然成了負擔,讓我們無法理性行動。筆者認爲,當務之急,就是把這個帽子摘掉。

  這個“情結”已經讓我們花了不少冤枉錢,將來還會花更多。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隨著我們收集的品種越來越全,所剩下的文物,價格也會越來越高。 2000年,保利收購牛首,猴首和虎首,總共花了3000多萬港幣;而馬首到了2007年由何鴻燊先生以6910萬的價錢購得;這次,幹脆人家開出了兩億的身價。我們似乎不難推演出以後的價格走勢吧?不妨把人家看作是馬季口中的“宇宙牌香煙廠”,而我們只是在追著收集系列香煙而已。

  這一“情結”還在妨礙我們鑒別哪個才是“國寶”。面對中國近代史,國人的恥辱感難免油然而生。也因爲這段曆史,我們有衆多的文物流失海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粗略統計,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就有100多萬件中國文物。讓這些文物回歸故土,是一種情緒皈依,也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收購當然是良方之一,但是我們有何可能去將這些文物全部收回?此時此刻,需要睜大眼睛,去尋找真正有文物價值的東西,促進它們的回歸。可是如果我們仍被這種“ 國恥情結”所纏繞亂花錢,如何能讓真正的“國寶”順利回家呢?

  另外,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國寶回家的“靈活性”。這次律師團的行動,雖讓人解氣,但是卻讓我們忽視了一個現實,即在海外國寶回家的路上,司法途徑幾乎是走不通的。而外交、民間交流、回購等行爲,則更爲實際。本次的律師團起訴行爲,除了給對方形成一定壓力外,也帶給我們自己兩個惡果:第一,幫助別人進行了炒作,使價格更堅挺;第二,我們的相關機構,似乎也只能跟著“強硬”到底。

  一百多年前,我們被別人搶劫了一次,那次他們使用了暴力,用的是槍支;這一次,別人又來了,這次是利用我們的“國恥情結”,目標是金錢。那麽,我們就不必去上當了吧?否則,無非是舊恨上又添新仇。總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國恥,是不可能消除的,不添新就足夠了。

  至于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的問題,筆者認爲,我們的態度應該是:不但要通過法律等途徑嚴詞聲明不許你賣,而且要明確告訴你我還不買。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268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