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遠東觀察】英法核潛艇爲什麽會相撞?
2009/02/18 12:21:08瀏覽2780|回應0|推薦5

文/遠東巡洋艦
早在今年2月6日,法國國防部曾發表聲明稱,該國海軍壹艘核潛艇“近日”撞上“不明水下物體”。但壹直到2月16日,英、法兩國才證實,本月早些時候,壹艘英軍的“先鋒”號戰略導彈核潛艇與來自法國的“凱旋”(也有翻譯爲“勝利”)號戰略導彈核潛艇在大西洋中部發生“碰撞”。據悉,這兩艘核潛艇都攜帶有核導彈等武器。雖然英法兩國海軍強調,本次碰撞造成的損失“不特別嚴重”。但事故發生後,英軍“先鋒”號導彈核潛艇被拖回位于蘇格蘭的基地維修,可見其受傷之重。據稱法軍潛艇用了三天時間才返回本土基地接受修理,說明法國核潛艇同樣受到重創。
英法兩國核潛艇相撞原因
潛艇戰鬥力和威懾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第壹是潛艇能否保持自身的高度隱蔽性,第二是能否做到先敵發現,並對敵人實施“壹劍封喉”。壹般來說,在潛艇和反潛的對抗中,潛艇在未被發現之前往往絕對處于上風,而壹旦被發現,則反潛兵力處于上風。
因此潛艇的威懾力主要表現在它的無處不在而又不被發現。如果讓敵人知道這片海域有潛艇,但又總是找不到,從而使敵人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其大部分海上力量因用于反潛或因畏懼而不敢貿然進入爭議海區,從而喪失最佳作戰時機或者無法支援陸上力量亦或無法對陸上目標進行打擊,進而影響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果。
兩艘“北約”盟國核潛艇在水下相撞不可能是有意而爲,而顯然是屬于誤撞,這表明兩艘潛艇在事發前並不清楚對方的確切位置。從“北約”要求其成員國互相通報本國海軍戰艦“大致方位”的規定來看,英法兩國潛艇相撞似乎不可思義。不過戰略導彈核潛艇作爲壹國最重要的戰略威懾力量,其活動範圍與具體方位絕對是絕密的,同時爲了保持它的隱蔽性,這種戰略核潛艇可能會以較低的速度行駛,並關閉主動聲納系統,以減少自身發出的噪音,但此時潛艇對外的探測能力也極低,這可能是雙方發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們得到兩個重要信息,壹是各國對戰略核潛艇的活動範圍是高度保密的,即使在英法這樣的盟國之間也是有所保留。二是即使是西方海軍強國,其潛艇在保持自身隱蔽與先敵發現之間存在的技術難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也許是未來戰爭中可以利用的壹個重要的技術因素。
核潛艇碰撞其後果不堪設想
據研究兩艘核潛艇都處于海洋中同壹位置的幾率是幾百萬分之壹,它們利用聲納系統發射聲波來定位。即便是來自“同壹陣營”的英法兩國核潛艇尚有可能發生水下碰撞事故,未來其他國家的核潛艇之間上演“水下接吻”的可能性不能小看。壹旦這些裝備有核武器的龐然大物發生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幾年前,美軍的“舊金山”號攻擊核潛艇因“海圖過舊”而在關島附近撞上了海底“山嶺”,造成艇首嚴重毀壞和官兵傷亡,所幸反應堆無恙。去年,壹艘俄羅斯核潛艇在試航途中發生嚴重事故,結果造成40多名官兵喪生。所有這些,都爲其他潛艇大國確保核潛艇的安全敲響了警鍾。
本次事故發生後,壹些反核武團體表示,各國的核潛艇部隊是環境的巨大威脅,壹旦這些帶有核武器的“水下幽靈”發生猛烈碰撞,可能對自然環境産生災難性後果。他們甚至呼籲英軍停止派戰略核潛艇出海。此外,英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此前也曾發生嚴重事故,這也是英國國會撥款升級核潛艇部隊的重要理由。
核潛艇常識
先介紹壹點潛艇的常識,潛艇上的設備按功用主要分5個部分,分別是:
1、觀察系統,用于潛艇觀察外部情況,如雷達、聲納。
2、通訊系統,用于潛艇的內外聯絡,如電話、拖曳天線。
3、導航系統,用于潛艇航行引導,如羅經、慣性導航儀。
4、武器系統,用于作戰,如魚水雷、導彈。
5、機電系統,包括船體、動力系統。
觀察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武器系統通常是最爲人們關注的部分,大家習慣以這4個系統的技術參數評定潛艇性能,這是不科學的,實際上機電系統是以上各系統存在和正常使用的基礎,是影響潛艇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核潛艇的機電系統通常有以下幾部分:
1、反應堆系統。該系統是整個核潛艇的心髒,全艇的動力源。主要設備有:反應堆,主循環泵,相關管道、設備,各種控制、測量儀表。
2、二回路系統。該系統主要負責把核反應産生的熱能轉化爲機械能,用于帶動汽輪機發電和帶動螺旋槳轉動。主要設備有蒸汽發生器、汽輪發電機組、主汽輪機組、給水泵、海水泵、軸系、海水淡化機、相關蒸汽管道及閥門等。
3、電氣系統。該系統主要負責全艇各用電設備的供電。主要設備有汽輪發電機組、主變流機組、柴油發電機組、蓄電池、配電盤、各種電機、電纜及相關儀表。
4、艙段系統。主要功用是全艇滅火消防、主水櫃注排水、液壓供應、生活垃圾處理等。主要設備有高壓氣站、液壓站、廁所、探滅火裝置、各個水櫃等。
5、空調系統。主要作用是電解水制氧、淨化空氣、冷卻全艇空氣。主要設備有制冷機組、制氧裝置、空氣淨化裝置、全船通風裝置及相關管道儀表等。
壹般來說,壹個級別的艦艇不論制造了多少艘,機電系統的主要設備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主要是武備觀通等上層設備,商船如此,航空母艦也是如此,當然核潛艇也不例外。改進通訊系統只需把天線、發射機等換下來再重新寫入程序就行了,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壹般都較小。如果要更換主汽輪機,那可是項大工程,先得把艇殼割開,要是反應堆出了大毛病,這艘艇就該退役了。所以,核潛艇初始設計最主要是機電系統的設計,制造上也數這壹塊最麻煩,平時故障也多如牛毛。
相關資料:
法國“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從1982年起,法國海軍著手發展第三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凱旋”級。首艇“凱旋”號1988年2月開工,1996年正式服役,第2艘“魯莽”號于1999年底入役,法國目前已經擁有4艘戰略核潛艇。法軍的“凱旋”號核潛艇載有111名官兵和16枚戰略導彈。這種導彈每枚都配有六個核彈頭,並且射程高達1萬公裏。
“凱旋”級艇體設計成拉長的水滴型,外型呈光順的流線型。中部有較長的平行中體,用于布置導彈發射筒。指揮台圍殼位置居中靠近首部,圍殼舵布置于圍殼前部稍高處的兩側。爲了減小水下噪聲,設計中采取了壹系列安靜化改進措施,其中包括將艇首改爲流線形,減小導彈管上部整流結構,采用流線形指揮台圍殼。此外,在艇尾水平舵端部設置了明顯的固定板,使其操縱面布置形式呈H狀,不再采用常規和大側斜螺旋槳,而是泵噴推進器。據稱,凱旋級安靜性比現在美國海軍的同型艇好。
“凱旋”級技術參數
外形尺寸:長138米、寬12.5米、吃水10米。
排水量:水上12700噸,水下14335噸。
航速:水下25節。
潛深:大于300米(可能達500米)。
噪音量:110分貝。
自持力:60天。
人員編制:110人(軍官15名)。
動力裝置:1座K-15型壹體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1台推進電機,功率爲41000馬力,單軸。
武器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飛魚潛艦導彈和海鳝魚雷。導彈艙有16枚M45彈道導彈,每枚攜6個彈頭,彈頭威力爲15萬噸TNT當量,射程11000公裏。
電子設備:“雷卡”1229導航雷達,SAD作戰數據系統,SAT和DLA4A武器控制系統,ARUR-13/DR-3000U電子對抗系統,DMUX80型多功能被動首/側基陣聲呐,DUUX5型被動測距/偵聽聲呐,DSUV61型拖曳基陣。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資料顯示,英軍的“先鋒”號核潛艇于1993年開始服役,艇上共有140名官兵,可攜帶射程超過壹萬公裏的16枚“三叉戟”戰略導彈(最多配備48枚核彈頭)。根據英軍作戰條例規定,至少有壹艘戰略導彈核潛艇處于“隨時能開火”的大洋巡航狀態。目前,英軍共裝備有四艘戰略導彈核潛艇。2007年,英國會撥款300億美元打造新的戰略核潛艇。英國“前衛”級核潛艇參數如下:
       排水量:15900t(水下)。
       艇長:149.9m。
       艇寬:12.8m。
       吃水:12m。
       航速:25kn(水下)。
       人員編制:135人(其中14名軍官,2組船員)。
       動力裝置:核動力,1座羅-羅公司的PWR2型核反應堆。2台英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蒸汽輪機,功率20.5MW(27500馬力),單軸,噴水式推進器;2台可收縮式輔助推進器;2台WHAllen渦輪發電機,功率6MW;2台帕克斯曼公司的柴油發電機,2MW(2700馬力)。
       導彈:16枚洛克希德公司的“三叉戟”Ⅱ(D5)型潛地遠程戰略導彈,3級固體火箭,星體慣性制導,射程12000km戰鬥部爲8枚分導式熱核彈頭,每枚彈頭相當于100~120ktTNT當量,圓概率誤差90m。D5型可載12枚分導式熱核彈頭,但1993年11月來自制造廠的消息說每艘潛艇最多可載96枚彈頭(英國制造)。該級艇也載有低威力核彈頭。
       魚雷:4具533mm首魚雷發射管。馬可尼公司的“旗魚”線導兩用魚雷,主/被動尋的。航速70kn時射程26km;航速50kn時射程31.5km;攻擊航速55kn。戰雷頭重300kg,定向能炸藥。
       對抗措施:2部SSEMK10誘餌發射裝置,用于發射2066和2071型誘餌。雷卡公司的UAP3型被動偵聽設備。
       作戰數據系統:道梯-塞瑪公司的SMCS數據系統。
       火控系統:道梯公司的戰術控制系統。SAFS3火控系統。
       雷達:凱爾文?休斯公司的1007型導航雷達,I波段。
       聲呐:馬可尼/普萊西公司的2054型組合多頻聲呐,含馬可尼/費倫蒂公司的2046型拖曳陣,2043型艦殼聲呐,主/被動搜索。2082型被動探測和測距聲呐。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266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