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輕撫歷史傷痛 坐看兩岸故宮攜手
2009/01/13 11:43:47瀏覽4091|回應14|推薦7

【作者:王丰】

過去因為新聞採訪之機緣,有機會親聆幾位台北故宮長輩訴說文物搬遷的塵封往事,每次聽他們講述故宮國寶播遷滄桑,心裡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沉痛,這種沉痛,經常在午夜夢迴時分,浮上腦海,久久難以平撫。在人類歷史上,恐怕再也找不著第二個相似的悲劇案例,會像一九四九年故宮文物大遷徙那樣令人痛徹心扉。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很難用「對」或者「不對」的字眼,去籠統評說那次的文物大遷徙。但是,我們內心深處,卻人人都有一把尺規,確定人們「該不該」做那件事情。我經常想像,如果歷史重新來過,假設我們活在一九四九年,而且我們手上就掌握著故宮文物的命運,我們究竟會用什麼判準去決定是搬還是不搬這批國寶,炎黃子孫該怎麼下決斷? 

我看過北平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先生,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寫給國府教育部政務次長杭立武的一封信,先生的信上寫道:「立先生大鑒:…賤恙漸痊,而北平戰起,承中央派機來接,而醫誡勿乘機,祇得遵醫囑,暫不離平。…前得分院來電,謂三批即末批,閱之稍慰,今閱又將有四批,不知是否確實,弟所希望者,三批即末批,以後不再續運…。」 

在六十年前的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有馬衡這麼一個孤寂而高潔的靈魂,他在夜深人靜時,暗自琢磨,暗自神傷,南京當局的命令,是要把故宮文物全部搬到台灣去,南京方面也希望把北平的國府官員,全部用飛機運到台灣去。但是,他毅然下定決心,推說自己有病,去不了南方,更勸說杭立武,運了三批國寶,就別再運了吧!我欣賞馬衡這位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作的決定。因為,他是從國寶文物作出發點思考問題,而不是單從政治立場作判斷,他深知文物是受不了漂洋過海舟車搬運的折騰的,哪怕千萬件文物中的一件,在舟車勞頓過程中損傷、滅失,即使賠上十萬個杭立武、十萬個馬衡的性命,也是萬萬無法彌補的。 

今天我們回看這段故宮文物遷徙歷史,我真的很想用「悲劇」這類的字眼,去評說六十年前的那幕情景,但是,我又覺得「悲劇」二字仍難以概括這段歷史回眸。試問,世界上還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中華民族這樣苦難,國家分裂,生靈塗炭,竟連歷史文物都跟著遭殃,跟著被人為強行隔絕開來,而且產權的楚河漢界涇渭分明:這是我的,你不許碰! 

殊不知,歷史文物,國之重寶,不屬於任何人,而屬於整個民族!故宮文物屬於整個中華民族!兩岸骨肉分離六十年,如今,人們可以利用直航,彼此團聚,破鏡重圓,可是,我們很難想像,大陸上的同胞,想看看屬於自己民族的歷史文物,卻還要漂洋過海到台灣來看,這是一個多麼乖離詭異而又沉痛難言的文化悲劇啊! 

近日,台灣有一則消息報道,兩岸故宮將在十月於台北合作展出「雍正大展」。台灣的傳媒稱之為「兩岸文化交流的突破性進展」。但是,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這個「突破性進展」委實有待進一步「突破」,因為,消息指出:「至於連國際都在關切的『台北故宮文物,有沒有可能赴北京故宮展覽?』台北故宮高層說,這不是雙方合作的『附帶條件』,也非台北故宮所能決定,目前暫無可能。」換言之,目前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暫無可能」到北京故宮展覽。 

吾人欣見兩岸故宮邁出合作的第一步,這一步,令人鼓舞與激賞,但是,人們熱切期待的,不僅止於一次個別的合作展出,而是兩岸故宮更大範圍的、雙向的、常態性的有來有往的合作交流,「雙向」尤其應是兩邊合作的主要精神,否則,單向交流,如果台北光是知道向北京借文物,卻私心為用,小氣八拉的,不借文物給北京,這怎麼稱得上「交流」、「合作」?怎麼「交流」、「合作」得下去?惟有雙向交流,台北的故宮文物也要常態性到北京作無償展出(台北不向北京故宮收取費用),兩岸故宮博物院有來有往,才足以彌合過去六十年我們民族的傷口,才可真正為民族文化作出有力的貢獻,以彌補過去歷史人物犯下的錯誤! 

更多好文章:http://blog.ifeng.com/1250347.html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256089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菲德里河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國傢和民族不能分裂
2009/01/26 23:49
我們用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博愛精神彌補這歷史的傷痛,讓我們的民族和國傢不再髮生內戰,國傢和民族不再分裂。

Chuck
remember cultural revolution?
2009/01/26 23:35
I agreed that this is a biased review -- the author obviously didn't
consider the damage done to countless cultural artifact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fact i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did
preserve a lo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artifacts, people, and
etc) that would have survived otherwise. 

QINGNIU
小樣兒?
2009/01/26 20:09
北京故宮文物的到台北展出,台北的故宮文物不能去北京?

anom
bias
2009/01/26 13:09
a bias narrative. disappointing.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