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元明鼎革時期的中國大陸,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不斷增強。特別是驅逐蒙古人完成統一霸業的明太祖朱元璋,向琉球等周邊夷國頒詔宣佈明朝建立。流球國王 察度適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建立了與中國王朝的官方關係。明朝頒詔的翌年(西元1373年),察度立即派出王弟泰期奉表進貢,使行受到朱元璋接見賞賜,更重 要的是,中山使團獲賜《大統曆》,由是確立了與明朝的宗藩關係。在明廷眼中,中山王儼然已成“琉球王”的代名詞。
明朝崛起,建立起以明朝為中 心成熟的冊封朝貢體系。明清兩代封貢制度之完備,為前代所不及。明朝建立到清末宗藩關係崩潰之間的五百年間(13世紀末-1870年)視為東亞“封貢體 系”時代。琉球王國是封貢體系中重要一員琉球王國一直將向中國進貢、接受中國朝廷的冊封作為國策的基調。歷代琉球國王籍中國皇帝的冊封,在國內確保其神聖 不可侵犯的權威,同時,成為封貢之國後得以坐收貿易利潤、回賜等實惠,大陸文明亦得以隨之源源不斷進入琉球。中國朝廷被尊為“天朝”,“天朝”的使者則被 稱為“天使”。每逢中國朝廷有喜慶、國喪諸事,便會向周邊的屬國派遣“天使”諭告該國。周邊屬國有世代交替、世子冊立,也會主動奏請中國朝廷遣使予以冊封 確認。琉球孤懸海外,無陸路可通,冊封使行列一定要由水路乘風破浪才能抵達該國。除了風濤之險,還可能遭遇海盜襲擊。所以,即使中國的航海技術已經較諸國 領先,但是長途航海仍被視為九死一生的危險旅程。為著這個緣故,官員們一旦被皇帝欽點出使,便只好自認晦氣,親朋好友就只有作生離死別,或為其憤憤不平, 以至於有人曾出言抱怨:“天朝之使,遠冒乎險,而小國之王,坐享其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