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9 16:09:34瀏覽2696|回應4|推薦39 | |
資料來源: TV SERIES 205期 武俠劇式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中國有張紀中高調涉足”江湖”,引來不少爭議評論。但尷尬的是21世紀的男人們已經不時興PK,全跑去看突擊諜報戰,近兩年的張紀中似乎也無法產生令人興奮的武俠劇了,反而常讓網友批評:張紀中又去糟蹋金庸作品了! 至於香港拍武俠劇的功力,也在10年前開始弱化。更別提台灣的武俠劇,早在20年前就已經式微了!只是新世紀的這句「江湖再見」,是否代表著不是不見,而是何日君再來呢? 此時空恨隔雲泥 2001年至今,香港製作武俠劇的主線不再是「武」與「俠」,取而代之的是小生之間的互動-《尋秦記》中的古天樂與林峰,《大唐雙龍傳》的林峰與吳卓羲,《覆雨翻雲》的林峰與黃宗澤,《少年四大名捕》的林峰、陳鍵鋒、吳卓羲、馬國明等。 由此可見香港TVB的監製過程除了強調兄弟情的糾葛外,更安排每位英雄少年配上一個紅顏知己,相對而言原本的主線「俠義之道」反而有所削弱,縱使採用學藝報恩、國仇家恨的主題,卻在對白中以貼近現代社會的話題,進一步與觀眾產生交流。 新世紀的武俠劇標示著愈來愈空泛的「江湖道義」已經逝去的年代。 然而,台灣武俠劇的拍攝與香港一致,總是相互交流並各自發揮所長,獨立製作中也有不少代表作,基本上體現的還是武俠劇的幾個要素:一個紛亂的江湖、一群酷帥的少俠、數段糾纏不清的男女關係、一個幕後黑手。 其中以《終極一班》為代表,講述現代一個看似普通的校園,一群天賦異秉的年輕人身負拯救世界的重責,歷經爭武俠排名,學習武功及參與幾大戰役後,終於一笑泯恩仇。此類劇情表現出『現代江湖』的精神,受到現今許多年輕學子的喜愛,算是武俠劇歷史上的奇葩。 江湖已不是那個江湖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新武俠」的概念,七、八十年代則是武俠劇風起雲湧的時代,到了2000年之後,新世紀武俠劇呈現的又是另一種新姿態,每一代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江湖,一代江湖一代英雄,正是俠義社會中的一種精神體現。 江湖景致更寫實 喜歡武俠劇的觀眾,對於上世紀武俠劇中的假山假景應該非常熟悉,甚至對劇中的花花草草,大俠的逃亡路線都有一種心領神會的默契。跳崖永遠是那個山坡,跳海永遠是那個峭壁,打尖一定是在悅來客棧,打架一定是在龍門客棧…… 到了新世紀的武俠劇,拍攝場景的山水壯闊,打一場架換一個地方,拍一個鏡頭換一個位置,絕對不會重覆,保證了武俠實打的質感,又間接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讓這江湖,更大,更美,更炫。 武功特效更泛濫 武俠劇發展至今,從凌厲暴躁的寫實武打,到今日天馬行空的浪漫武俠,大氣豪邁的刀劍全景,對武術指導的要求更高,必須適切地將「武之力」與「舞之麗」結合起來。 但是,因為過度崇尚武術上的美感,而使得武俠招式偏於花拳繡腿。也是武俠劇現況必須面對的缺陷之一,爆破、特效的過分使用,則讓武林高手一個個彷彿是天上的女神般神通廣大。 此現象以武俠電影《風雲1》開始,大俠們已經不再實打實戰、拳拳見肉了,一大部份的江湖人士轉練內功心法,這全拜電腦特效的功勞,特效的過度使用也使武打場景顯得不那麼「耐看」。 大俠卻還是那個大俠 螢幕上的武俠劇多了,「大俠」這個職務的競爭也變激烈了,如何在新世紀保持著不敗的地位,成為一代經典,對於各位大俠來說,不能不算是一種挑戰。 裝扮大俠的姿色 新世紀武俠劇判定「大俠」的標準中,「姿色」已經占了很大的比重,男主角非但要儀表堂堂,造型上還要保持個性,比如:男主人公是一個浪子,髮型則必定是風中凌亂,服裝也會以深色粗布搭配,形成『真是有型』的觀感。 接著大俠與對方交戰,多半都會從嘴角中吐出深紅的鮮血,這樣又可以給女觀眾一個心疼的機會。 不過,張衛健主演的系列武俠劇中的造型與表演形式都十分另類,恐怕就不能與上述的武俠劇模式類比。此外,王晶近年來導演的幾部武俠劇從《鹿鼎記》《小魚兒與花無缺》《天下第一》等青春偶像武俠劇,均採用了剃光、結髮、帽子掩傷等手法,在武俠劇中也算是一大奇觀。 成就大俠的身手 所謂大俠,武功亮出來必得響噹噹,「如來神掌」成為了港片中過時的招式,「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則是永不退流行的上乘武功。 劇中的男主角若不身懷蓋世武功,又豈能行走江湖?出招之前若不具備足以威嚇敵手的武功名稱,如何克敵呢?所以,新世紀武俠劇的武功類別五花八門,來顯現大俠的身手不凡。 之後再分別介紹新世紀武俠劇的佳作、21世紀頗具好評的古裝大俠等。 待續……… 玫瑰江湖MV-英雄寞(背景音樂)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