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題文章】兒童環境教育 啟發關懷自然
2023/11/08 16:44:59瀏覽180|回應0|推薦0

【專題文章】兒童環境教育 啟發關懷自然

文字整理/編輯室 呂學智)

2021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是自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後最重要的首次評量,以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5 度為目標,敦促各政府提出減碳期程與積極路徑。

2023年初,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指出,過去82015-2022年)為史上最熱的8年,比工業革命前時期1850-1900)高出 1.15°C,形容《巴黎氣候協定》控制升溫1.5°C的目標已經「幾乎觸手可及」barely within reach

面對人類生存所的環境危機,以及世代永續發展的挑戰台灣正跟隨著全球腳步朝向零碳排邁進。環境教育喚醒每一位世界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保護環境責無旁貸,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國教的重大議題之一

 108年學年度開始,臺灣實施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教育。同時列出19項重要議題,其中性別平等、人權、環境與海洋等四項議題,為延續九年一貫課程之重大議題,有關「環境教育」的學習目標為:

l  認識與理解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對的環境危機與挑戰。

l  探究氣候變遷、資源耗竭與生物多樣性消失,以及社會不正義和環境不正義。

l  思考個人發展、國家發展與人類發展的意義。

l  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在「環境教育」中則分為五大主題(如表所示),其中倫理的涵養為環境教育的根本,故將環境倫理列為首要主題,學生於各階段的學習重點如下:

推動環境教育 落實於活

環宇基金會的兒少服務據點,除了提供照顧陪伴及補救教學之外,也長期投入環境教育,包含水資源、再生能源、動物保育、資源回收再利用等,辦理營隊,培養兒少環保意識。

因為教育的力量能夠有效地改善貧窮、飢餓問題,更是永續的一把關鍵鑰匙。它不再只是為了減少文盲的識字,更關注於終身學習,著重在培養改變獲得資源的能力。

古亭兒少據點長年致力於環境教育,培養兒少環保意識及環保習慣的養成,經過多年的薰陶,兒少們均會隨身自帶環保餐具,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隨分隨力的作環保。

期望透過教育與宣導,培養節約、環保之精神,促進孩童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其環境認知、環境倫理與責任。

營隊設計理念:尋找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去年我們響應金車文教基金會「你減碳,我種樹」活動,就是在一周內減少碳的排放量,以每減少100公斤樹種一棵樹的方式,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心。

通過引導兒少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進行環保,取得減碳排209公斤成果。藉由簡單的任務,鼓勵學生落實減碳的生活習慣,讓保護環境理念深植心中。此外,還邀請家長一起參與淨灘,共同親身體驗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第一、引導孩子看見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認識碳排放對於環境生態的影響,從而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概念。

第二、培養5R的環保意識:Reduce(減量)Reuse(重複使用)Repair(維修)、Refuse(拒絕)、Recycle(回收)

第三、「垃圾變黃金」,引導孩子對再生垃圾的利用,親自動手體驗,透過創意思考創造新的價值。

第四、讓孩子於落實環保理念之後,可以進一步宣導環境教育,鼓勵成為宣導講師,將所學的知識向外推廣。

當兒少能落實環境教育,自發向外推動宣導如維護生態平衡、尊重生命等理念時,那麼,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的意義就更加具體了,環境永續發展理想的種子,已開始生根發芽。

環保意識與生活習慣的養成

今年度則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辦理環教營隊「環保生活器材DIY」,了解古時候的人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媒材來生活,體驗古代人沒有塑膠、石化工業,僅用植物作為材料,也一樣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中,達到相同的效果。

我們透過製做「竹編收納盒」、「香蕉麻繩」、「葉拓方巾」等,讓兒少親自動手體驗,感受古代人的智慧與巧思,以及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竹編收納盒】無論是古代或現在,竹子經常性被拿來當作材料使用,它具備強度高、彈性佳、性能穩定及密度小的優點,強度也優於一般木材,被廣泛當作家具的材料。如果我們以竹代木,就可以減低砍伐樹木次數,進而減少家具生產的碳排放量,因此竹子被視為是一種綠色生態材料。

【香蕉麻繩】快速生產的塑膠製品取代了麻繩,為大自然帶來無限危機。塑膠製品可能流入海洋,成為海洋生態的殺手;當不再使用時也無法回歸自然,反而化成各種塑膠微粒,進入到食物鏈中。香蕉是草本植物,它的莖是沒有木質部的假莖,所以假莖可以做成繩子。必須不斷用湯匙刮,刮出纖維來,用來編織麻繩;一條編成手環,一條用來綁米飯糰。

【葉拓方巾】首先尋找葉子,用蠟筆塗上顏色,再拓印到方巾上面,把葉子的形狀跟脈紋,拓印到方巾上,成為一條大自然風格的手帕。

訓練兒少在困難中砥勵前行

問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收穫是什麼呢?他們最常說的,不是「好好玩」,而是「好累喔」「好煩喔」每一項活動其實都很花時間,不管是竹編或是用槌子敲香蕉,幾乎敲一個多小時。做香蕉繩也是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我覺得他們很厲害,每個人都很厲害,最後都沒有放棄,最後都完成他們的作品。

在體驗活動中看見了孩子們很大的成長,特別是更有「耐心」、「細心」與「面對挫折」,例如竹編,如果不小心編錯,很可能就要拆開、重新開始;製作香蕉繩時,也需要長時間不斷的重複,才能將纖維取出,在這一系列的手作課程中,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花費時間與體力,以及專心投入才能完成。

完成目標似乎相當挑戰,幾乎沒有一個孩子能順利地一氣呵成,大家發出「好累」、「好無聊」、「老師,我可以不要做了嗎?」的心聲,好幾次都想放棄,中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明顯。

然而,越是最後時刻,每一位孩子堅持到底,克服了內心的煩躁,一步一步完成作品。雖然只是短短兩天的活動,但藉此培養出孩子們堅持不放棄的心性,相信這也是他們人生中,一個難能可貴的學習與收穫。孩子們能夠「在困難中砥勵前行」,真的是讓人非常感動。

親自動手做 意義大不同

一個保特瓶流入大海,可能千年不化,造成生態污染與危害。我們通過「環境教育營隊」,利用自然素材製作生活器具與玩具,讓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從小紮根。

自然素材的第一個優點,就是有溫度的、有感覺的,所以很多不管是玩具或是工具,我們都可以取之於自然,提升它生活的樂趣,也可以减少孩子,一直專注在電動玩具的過程。

其次,就是親自「動手做」帶來思考,其實很多學校的美勞課,很多都是材料包,一般都是固定設計好了,只要拼貼,這樣減少了很多孩子可以發揮創意與判斷思考的步驟。

通過手作,孩子利用各種不同自然素材,靈活發揮創意,也認識許多植物及其特性。今天我們利用血桐葉包午餐便當去公園吃,就有孩子發現說:「咦!那邊的葉子,是我們今天包便當的葉子耶!」「對呀,你發現了,你很會觀察,很厲害!」

感人的回饋與學習心得

l  品汝:我覺得以後出門買東西,要自備環保袋,不要浪費太多塑膠袋了。

l  阿強:以前回到家很熱,都會馬上開冷氣,但真的太浪費了,所以現在回到家,我會馬上開窗通風。

l  曉鈴:以前洗完手用衛生紙都會隨便抽很多張,但現在我會用手帕或毛巾擦手,因為衛生紙是用樹木做的。

l  秉浩:跟爸爸、媽媽出去買東西時,我會提醒他們要用電子發票,這樣比較不會浪費紙。

l  君怡: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多使用環保或是大自然的器材,地球與人類會更美好。

啟發兒少對環境與人文之愛

環境教育是一項具有很重要使命的課程,不僅促進學生對環境倫理的理解與落實,而且應首重態度和行為的建立,而非零星知識的灌輸。希望帶給孩子,不管在生活裡面,能保持對環境的細心觀察還有用心生活,進而慢慢關心環境。

有一次孩子說:「老師!他都用環保袋不用塑膠袋,很環保!」我很驚訝孩子的發現,因為我自己也很少自備環保袋,內心感到些許慚愧。

總之,環境教育盼能啟發孩子對環境的關懷,當孩子長大或更有成就時,就可以對環境保護提供或貢獻更大的能量,當更多人關注環境議題時,就讓整體的生活環境與人文品質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

2023年/中央社/聯合國:過去8年全球氣溫創有紀錄以來最熱8年

2022年/綠色和平/精讀 2022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焦點

2019年/許美惠/從十二年國教談環境教育的契機與挑戰

2016年/高翠霞、張子超/環境教育的發展脈絡與融入十二年國教的方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f2016&aid=1800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