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際服務】教育脫貧・帶來一線希望
2022/02/21 15:21:45瀏覽898|回應0|推薦1

教育脫貧・帶來一線希望

(尼泊爾坦巴塘村 實地考察報告)

/副董事長 林景德 (202111)

環宇在「雪巴育幼院」的孩子,大部分來自尼泊爾北部靠近喜馬拉雅山脈的坦巴塘村地區(Temba Thang),這地區的教育資源極度匱乏,曾經被尼泊爾知名電視台Kantipur TV報導過。

目前育幼院出缺兩個名額,一個是因為孩子行為缺失被家長召回,一個是孩子的母親在國外工作,收入穩定,就把孩子接回去跟姊姊一起住在加德滿都,於是就預計坦巴塘村招募新院童。

我要求育幼院院長DM,趁這機會去見地方政府、學校、社區,說明環宇願意跟大家一起合作,照顧坦巴塘村的孩童,提升當地教育。剛開始DM很猶豫,想延後再說,原因是九月底坦巴塘村前山,因為強降雨,發生嚴重水災與土石流,政府動用直升機空降食物、衣物、藥物救助災民,這是當時媒體極其關切的重大新聞。

 上圖紅線部分,是九月發生水災與土石流的區域,黃線則是從加德滿都到坦巴塘村的行進路線。這黃線有一個90度往北的轉折,如果不要轉彎,繼續向東直走,就會抵達環宇常年服務的吉里(Jiri)與車瑞卡(Charikot)地區。

 

後來DM想通了,就決定帶明瑪(社工)以及了解當地狀況的育幼院男童,一起走這趟實地考察路程,並於十月下旬從加德滿都出發。

難以想像的路程 遙遠且艱辛

這趟旅程來回都各要花整整兩天的時間,每天都要用九個小時趕路。第一天是搭四輪傳動吉普車,在沒有柏油鋪面的山路上,車子行經泥濘坑洞導致顛簸,這樣的景況在尼泊爾是常見的典型,不算是最壞的,因為至少還有馬路可走。

最惡劣的情況是,車子必須順著溪谷而上,並在溪谷的大小石堆上找路前進。在最危急之際,司機只好讓乘客全部下車,一方面減輕重量,一方面協助指揮引導,遇到車子在岩石上打滑的情況屢見不鮮,驚險場面不斷。

第二天徒步行程,則是另一種挑戰,一天當中包括上走懸崖峭壁,下穿急水溪流,中越土石流覆蓋區,九個小時下來,對精神和體力都幾乎是不堪負荷,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和體力,恐怕很難度過。

抵達坦巴塘村,此地真是世外桃源。這裡位在2500公尺之上,百姓全都務農,種馬鈴薯、小麥、玉米、小米;飼養家畜、犛牛、乳牛、山羊。另外山上可以找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冬蟲夏草,這是居民賺外快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村落,1500位居民,大約150戶住家,零星散布在山區中。

村裡唯一的學校坦巴塘小學,編制只有一到五年級,全校學生名單有一百餘位,但當時實際在課堂的學生僅有65名,因為貧窮之故或學校辦學品質差,多位家長不讓孩子上學。雖然學校有五個年級,可是師資嚴重不足,除了校長為正職老師以外,只有一位志願老師跟另一位助理。

環宇的提案 為居民帶來曙光

環宇一行人到了坦巴塘村的消息,立刻傳開。隔天,環宇就在學校與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許多村民也都來旁聽,而且都很專注。DM代表環宇介紹機構在尼泊爾十年的服務過程,以及2015年大地震後,在加德滿都成立「雪巴育幼院」,照顧這裡的孩子至今。現在,環宇願意跟社區、學校等各方共同合作,照顧坦巴塘村孩童,提升在地教育。此話一出,現場氣氛立刻火熱起來。

校長說:「不能讓孩子受教育,是弱勢父母心中的痛,有辦法的父母就把孩子轉出去讀書;無計可施的,就讓孩子待在家裡牧牛羊、做農事,孩子變成父母的壓力。平均每年有15名學生離開學校,只有少部分繼續留在學校,滿足上學的渴望。」                                             

一步一步來,從幫助孩子度過嚴寒開始

坦巴塘村地處偏遠高山地區,交通不便、資源匱乏,長期缺少外援,確實有協助之需求。如果環宇將之列為服務的社區據點,好好協助當地孩童的生活與教育,這將對該地區幫助甚大,解決大部分家長心中的痛點。

社工在訪視期間,發現最急迫的就是趕快給孩子夠暖的冬衣,因為地處高山氣溫低,如遇下雪更是寒冷,孩子臉上常掛著一條鼻涕,清晨頂著冷冽的空氣,出去拾柴、放牛,令人不忍。

因此,我們邁出第一步,先為120位高山孩子募得禦寒衣物,確保他們健康成長。並計畫一步一步,提供學童助學金,以及從事社區、學校、家訪工作,相信未來可服務的空間會更廣。

雖然疫情使服務的挑戰更大,但只要對孩子有幫助,我們願意承擔。希望有心的資助人,一起共襄盛舉,完成這項有意義的計畫,讓這份愛擴散至偏鄉,去到遙遠的國度。請您一起參與,感謝有您!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f2016&aid=1717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