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失的主人翁
2020/07/07 16:31:31瀏覽270|回應0|推薦0

少子化海嘯來臨?!

教育部最新統計顯示,但全台有10校無新生報到、39校僅1人入學。國教署組長武曉霞表示,108學年度有21萬多名小一新生,無新生或僅1人入學的國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無新生入學的校數,從去年7校增為今年的10校;僅1人入學的校數,從去年34校增為今年的39校,意味著有更多學校正在萎縮當中。

另外,108學年度全台大專校院,共有172個系所停招,包括一般大學的96系所及技職校院的76系所,其中不乏有知名的頂尖大學科系。不過學界認為這只是一次小型的高教海嘯,因為未來還有更大的海嘯等在後面。

低生育率的原因

台灣出生率墊底!「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列出2019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排最後一名,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再次凸顯少子化問題。台灣超低生育率的原因不外乎:

一、有偶率下降。就是年輕人結婚意願下降、離婚率升高,且社會又不接受非婚生子女,連生育補助都不給,使墮胎率偏高,生育率也下降。

二、婚育年齡延後。結婚年齡延後,生育頭胎的年齡也延後,可生育的年齡就縮短。婦女到了快三十才結婚,能生育的歲數就只剩下不到十年了,能生一、二個孩子就不錯了。

三、兒童照顧負擔沈重。生兒易,養兒難。私立托兒所、幼稚園貴,私立高中職、大學學費也很貴。誰要生小孩來自找花錢?

四、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女人要工作,但是,誰來幫女人紓解家事與就業的雙重壓力?

五、社會價值觀快速改變。沒有立業很難成家,立業重於成家,而不是成家立業。男性傳宗接代的傳統文化壓力也降低,社會接納單身貴族,也羨慕頂客族的生活享受。不婚性愛或結婚不孕成為一種習慣,加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當然不想生孩子禍延子孫。

少子化帶來之衝擊與影響

首先,由於出生人口減少,老人的比率就越來越高;未來青壯人口就越少,扶養老人的負擔就越來越重。同時,由於勞動力逐漸不足,政府可能舉債照顧銀髮族,將會增加財政赤字和年輕人的負擔,大大動搖國家和社會的根本,估計將有如下衝擊:

一、由於人口成長驟減,勞動供給減少,勞動成本上升,造成勞動生產力降低。

二、納稅人口隨之降低,政府稅收減少,將排擠社會福利支出,人民生活水準下降。

三、社會基礎建設將閒置浪費,例如婦產科、小兒科、托嬰、幼兒園過多;接著是各級學校、師資、教學設備過剩,進而大學逐年關閉,最終導致各種產業的消費緊縮。

四、GDP成長停滯,投資機會減少,失去成長動力,導致難以擺脫的停滯局面。

因應少子化的對策建議

台灣少子化問題確實比歐洲有些國家還嚴重,而現況的低薪、高房價、小孩托育及小孩教育等,是四個主要課題。低薪跟高房價造成年輕人經濟的負擔,導致晚婚甚至不婚,降低生育意願;至於高房價的問題,必須由政府透過社會住宅跟公共住宅來解決。而托育及教育問題,有賴政府健全的公托和補貼。

一、首要解決低薪問題

台灣長期對大專院校教育人力過度投資,學生就讀學系以服務相關產業居多,致使服務業人才過度供給,薪水自然難以提升。政府宜配合產業發展趨勢,鼓勵拓展服務業市場與國際化,開發新創產業、互聯網絡及發展電子商務平台,以壯大國際競爭力。此外須強化語文教育,培育國際行銷尖兵,宜向世界市場發展,以擴大產業對高階人力需求,年青人才有可能贏得高薪機會。

二、針對高房價的對策

積極推動社會住宅,讓青年和弱勢族群有合宜住宅可住,推動都市更新及老屋加速重建以解決房屋老化問題,建立實價登錄制度促進資訊透明化,通過租賃法並提供租稅誘因,以及專業機構介入,鼓勵屋主出租房屋以健全租賃市場等。另有地方政府除負責自建社會住宅外,也將推動租金補貼、房屋修繕補助等相關住宅政策,協助當地青年勞工朋友減輕居住負擔。

三、有效的托育政策

就低生育率對策而言,可靠、鄰近的保母托育,具有關鍵性功能,讓育齡就業家庭敢於生育。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自2005年成立至今,持續致力於推動建立具有「讓幼兒、家長、保母、社會共贏」功效的公共保母制度。一旦公托公幼的容量及普及率提高,立即可增加幾千、甚至近萬個全職及半職的工作機會。

其次,普及率提高後,家長才有更多選擇將小孩放在離家是離工作地點近的公托公幼。再者,只要公托公幼的經營時間,稍微調整配合上班族家長的下班時間,數以幾萬計的家長,就可以從照顧嬰幼兒的家庭任務中獲得喘息,並可以盡快重回勞動市場求職。一旦養育小孩的難度降低,政策上成功地鼓勵生育,新生兒人數即可增加,還能帶動後續醫療、育樂等相關產業鏈。

四、育兒教育的建議

當育兒成本居高不下的時候,降低育兒成本有兩種對策,第一,促使適齡學生提早就業,投入勞動市場。提早就業的附加效益在於,可降低家庭繼續供輸子女的教育經費,且促成子女提早就業分擔家計。第二,從分流教育著手,當國中生進入高中職學校系統中,應有不同分流管道。不穩定的工作環境將是未來的就業常態,雇員需要頻繁轉職,分流教育規劃透過選擇的途徑,使每一個人各依能力、興趣、性向接受其最適切之教育,一方面可使個人適而用,另方面政府也可據之充分運用有限的教育資源。

結論

教育部提醒,少子化壓力還在擴大,學校一定要及早因應。目前各方的研議與討論只是開端,更複雜的議題包括基層行政區以及公共服務是否需要重劃以因應人口減少的現實,仰賴人口成長作為動力的基層餐飲零售將何去何從,各種社會保險福利體制是否需要重整,生育率的低迷如何遏止反轉,以及台灣土地分區以及都市計劃的規範要如何訂定等等,都會是未來幾年的諸多課題,也需要台灣社會更深刻地面對。

 【參考資料】

1.教育部(2019)/全球資訊網。

2.林子軒(2019)/台灣導報。人口高齡化、少子化已成討論議題

3.謝青龍(2018)/大學快報第174期。私大如何因應少子化海嘯

4.趙俊人(2017)/立法院議題研析。台灣少子化對策建議

5.Iung(2010)/痞客邦財經觀察。少子化的影響與當前人口政策

6.鄭力軒(2019)/生育率比日本還低!台灣準備迎接「縮小社會」了嗎?

7.林萬億(2011)/痞客邦作者專欄。再論臺灣的超低生育率

8.李宛諭(2019)/台灣英文新聞。綜合外電報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f2016&aid=14195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