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人關懷據點,能為高齡化社會貢獻什麼?
2020/07/07 16:01:05瀏覽3315|回應0|推薦0

雖然老人關懷據點的服務對象,但我們希望,他們不只是被動式的接受,而是也能成為據點的主體,可以成為志願服務人力,甚至是相關課程的師資。當然,這樣的作法,可以達成減少高齡歧視與活躍老化的目標。

(整理/編輯室)

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已成為重大議題,所產生的現象與問題也逐漸浮現。就在台灣幾年後將從「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1),如何維護高齡生活的品質與尊嚴,以及訂定健全的社會福利和健康政策,已是政府刻不容緩的挑戰。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國民健康局表示,一個國家人口老化速度的標準,是以65歲的人口比率從7%增加到14%的「年數」判斷;瑞典花了85年,美國73年。台灣老人人口已達到14%,內政部在今年4月宣告,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國家,老化年數約25年,遠比歐美國家快好幾倍。

國民健康局還估計,到了2026年,65歲以上人口會占總人口20%,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45人當中就有一位老人,人口老化將是社會一大隱憂。

老人最擔心健康和經濟問題

另外,研究中發現,國內65歲以上老人對於未來最擔心的問題以「身體健康」比例最高,其次是「經濟來源」,第三是生病時的「照顧問題」,顯然健康與經濟是目前老人最重要的需求。為迎接高齡化社會來臨,未來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勢必要向老人傾斜,老人福利相關預算所佔的比例也將越來越高。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建立

目前老年問題,除了有沒有足夠生活費、健康醫療資源,大家擔心的就是一個人老了之後,會不會嚴重衰弱,生活會不會不安全,會不會被社會隔離、排除。

2005年,行政院核定了「台灣健康社區六星推動方案」,此方案規劃的社福醫療,即希望透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劃」發展社區照護服務,以達成促進社區老人身心健康,發揮初級預防照顧功能,建立連續性照顧體系的目標。

推動並結合有意願團體參與設置,由當地民眾擔任志工,發揮社區自助互助照顧功能,落實在地老化及社區營造精神,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使得生活照顧及長期照護服務等工作可以就近社區化——由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建立社區照顧自主運作模式,以符合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並將長期照顧制度與社區照顧連結。

現在有多少關懷據點呢?根據衛福部資料,截至201610月底,全國共有2,593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如果跟全國四大便利商店體系比較,數量比萊爾富加OK還多。(表一)

說明:便利商店統計資料摘自維基百科台灣便利商店列表(擷取日期:2016/12/2),關懷據點點數資料取自衛福部統計(擷取日期:2016/12/10)。

 服務項目的管理與效能評估

十多年來,關懷據點廣泛佈建,因此不論在服務人數、據點數量、涵蓋地域而言,可說是我國極具影響力的老人福利服務項目。關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一開始主要提供老人「餐飲服務」、「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健康促進」等各項服務,現在也增加了各式各樣的服務。

這些據點多數由社區發展協會辦理,或由其他人民團體設立,包括村里辦公處、農會、志願服務公益團體、老人會、婦女會、宗教背景團體等,背景相當多元。關懷據點是由志願或是民間團體擔任第一線的服務提供者,透過社區內相關資源的連結與開發,期望能夠提供符合當地社區老人無距離、無障礙且完整、連續性的初級預防照顧服務;而公部門則扮演一個催化、補充、督導者的角色。

目前有很多研究,在探討社區照顧概念是否可由社區提供相關服務加以落實,想了解在據點推動休閒、社交、健康與健康促進、成功老化等方案,對長者是否有具體成效?甚至研究據點關於服務品質、經費運用、社會工作專業、非營利組織角色、志願服務人力規劃運用等,是否達到應有的效益?

 據點能提供多少服務

我們有這麼綿密的據點佈建,是否足以善用以減輕高齡化社會的照護壓力?就目前看來,據點的服務能量,可能未達極限。關懷據點屬於私部門資源,但接受公部門補助與輔導,目前主要由社區中的非營利組織單位,如社區發展協會、財團法人、福利基金會、社團法人、協會及社區的教會廟宇等提供實際服務。

據點可向政府申請業務費、活動費及志工相關費用的補助,不過金額不多。各據點須接受各地縣市政府舉辦的評鑑,並接受輔導,雖領受補助並接受公部門輔導,但經營相當辛苦,承接業務的組織需動員當地志工、籌措不足經費、規劃課程、組織資源、應付複雜表單與核銷,以及維持長者服務的量與質,因此對於公部門的服務品質要求與補助經費核銷壓力,往往會有反彈。

各縣市也提供各種經費與人力給據點,希望關懷據點能承接更多方案,例如補助廚房設施設備食材人力擴大共餐、結合樂齡大學、開辦失能長者日托、搭配健康營造、提供資訊課程等等,但是關懷據點受限專業人力、空間、社區文化等,無法因應政府盼望提供更多服務。

 關懷據點具有多項任務目標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兼具提升老人生活品質、推廣志願服務、促進社區發展等多項任務目標。關懷據點為了提升老人生活品質,規劃據點空間讓社區長者平日有活動、休閒的場所;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增加長者有社會參與、健康管理、休閒娛樂的機會;進行電話問安、關懷訪視、諮詢、轉介,協助在家或失能長者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大小問題。

餐飲服務的提供也增加不少老人與社區互動的機會,甚至協助有特殊飲食需求的長者。因此關懷據點服務的推動深受各社區肯定,一但據點順利開辦,只要公部門積極協助與輔導,據點幾乎都有永續經營的打算。

再者,若據點能組織社區資源來滿足社區長者需求,轉介需協助者到適當服務機構,並將健康促進活動與社區文化結合,則當地社區可因據點而更具凝聚力,建構出在地資源網絡,更可將服務擴及到對其他弱勢社區民眾,由此觀之據點亦具促進社區發展的角色。

 據點的角色,緩解高齡化社會壓力

近年來老人福利服務品質提升的重點,已經由專業、成本考量,轉變為以提升個體自主為原則擬定服務與政策。

老人雖是關懷據點的服務對象,但更進一步,希望老人也能成為規劃據點服務的主體,成為經營團隊的一員、成為健康促進課程的師資與志願服務人力,最好能透過老人參與據點營造,提供高齡者更豐富表現舞台,當然,也可以達成減少高齡歧視與活躍老化的目標。

2015年衛福部說明,對於關懷據點發展的策略,除了在政府支持之下持續增加佈點數,並希望以據點為基礎,透過友善老人服務方案的政策平台,結合政府各部會、企業、NPO組織,進行簡化行政、整合資源、厚植人力等策略,開發創新服務,活化據點能量,導入多層次服務活動方案。

在中央持續挹注資源,各縣市政府扶植的氛圍之下,關懷據點必然承載著更多的期待,持續在第一線擔任緩解高齡化社會壓力的重大任務。

 **1: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

 【參考文獻】

一、李琢《人口高齡化,社會福利大挑戰》外交部NGO雙語網

二、邱泯科(2016)《高齡化社會的一帖解方?我國老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現況與願景》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f2016&aid=14194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