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8 01:11:53瀏覽1509|回應5|推薦48 | |
約莫兩三個禮拜前吧?我到台灣優力加油,結帳後工讀生雙手捧來一袋像市場賣洋葱、蒜頭的網袋,說是要送給我的。定睛一看,是袋柑桔。一落七八顆擠在袋中,裡頭同時附了張卡片。老實說,心中除對加油站贈品的不斷翻新,略有所感外,並未投以太多注目。上車後隨手一擱便打道回府。 由於職業使然,回家後倒是仔細地看了看「整個活動」。那張卡片自然就是最好的消息來源。這個事件行銷的主題其實很傳統,就叫:「福橘 福袋 大吉大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活動以台灣優力為通路,陳源河文教基金會贊助。 看到這項活動讓我感觸良深。特別是經濟海嘯以來,幾乎說得出名號的非營利組織(NPO)或非政府組織(NGO),其募款金額銳減至少三成,在此情況下,仍有NPO願意發心這樣做,令人佩服。 從卡片正面說起。一位五十開外全身上下包括戴在頭上的遮陽帽,全白系列裝束的,應該是「老板」--或者該說他是活動的真正資助者,坐在柑園林內自若的笑著,閒適的表情,很容易引人打心裡盤算著,是該來趟鄉村體驗行了。特別是身旁結實纍纍的柑橘,每一顆都飽滿黃澄,在在給這樣的想法下起厚實有力的註腳。真是有說服力啊!心裡這樣一想,不經意將卡片翻過一看,竟是另個可感可想的世界。很明顯那是因為卡片背後的這則廣告: Catch:人間處處有溫情 為善最樂 愛要及時 甘仔伯的兒子因肝癌而離開 結實壘壘的果園等不到人採 祖孫三人望著一片黃澄澄的橘海 生活卻無以為繼 柑仔伯的故事在台中豐原 珍惜這片土地 台灣優力一直默默與台灣一同努力 請大家一起為柑仔伯 加油 廣告主: 台灣優力 陳源河文教基金會 (資料來源:2009.02,台灣優力) 廣告的整體製作水平,其實遠配不上廣告主在社會中被期待的水準。更何況文案撰寫仍有相當進步空間(後來Google到整個故事,故事還有許多動人的點),甚至還出現幾個錯別字。但是,即使如此,我仍覺得企業願意站出來,為自己所看到的需要,適時適切提供協助,像這樣,便是這個島上,一直以來最迷人的所在。 這個故事的本身,很臺灣。我記得小時候只要行經偏鄉僻野,便常見「奉茶」。散居在山野間,這些誠樸的奉茶主人,料想路過行人的不便與需要,主動提出協助,予人方便。不過現代人聰明了,像這樣能設身處地看到別人的需要,從而力行捐助的行善進行曲已較少聽聞。老實說因為這個活動,讓我想到德蕾莎修女;想到她說的:「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台灣優力和陳源河文教基金會究係如何看到自己的責任,發心幫柑仔伯,我不確知。但即便這個活動是基於提昇機構形象或企業社會責任的踐履;甚或只是公益類的事件行銷都無妨,因為這些都無損這類活動在社會主動互助的善循環中,所扮演與該扮演的行善角色。 如果加油搭送贈品,已屬常態,那麼,所有位於這個行銷管理線上的從業人員,何不發想,像奉茶的主人,去體察這個社會上人際互動的實際需要。從行銷觀點來看,企業和社會建構緊密關係(tie)極其重要,特別是服務業。更何況,社會上像柑仔伯這樣有骨氣,願意自立自強的人,為數不少。即便是身心障礙者,他們在乎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勝過純然的悲憫與施予。 企業行善對社會大眾的襄助,無疑是直接且正向的。在這個遭逢經濟海嘯的年代,在網路去機構化的自主流傳下,每個人都是守望天使,相信更多柑仔伯的故事,一定也會像這次由中部幼稚教育圈流傳開來的模式,透過網路傳布於市。我認為企業應該對這些傳愛的故事,要有深知之知:這種萌芽自我們生長的土地,再明顯不過的共同背景( common ground),不但是最好的獨特銷售賣點(USP);同時也是互動訴求的基礎。以這個行善活動為例,如果細心觀察,認真體會,我們之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同意,送水、送油、送面紙,在許多意義層面上都比不上這個和臺灣休戚與共的真實脈動。 社會上會說話的人越來越多了,但真正能夠幫助這塊土地成長的,卻未與時俱增。其實,如果位居要津的官員、企業主、行銷主管,甚或只是初階企劃人員,只要能夠靜下來傾聽社會上不同需要的聲音,便能掌握社會趨勢,在舉手之勞間,帶著愛,在工作中行善,從而得到工作和心靈上,至高至深的滿足與快樂!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