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鄧麗君這三張照片該是同一天所拍 蕭之華
2013/09/14 01:09:44瀏覽679|回應0|推薦4

鄧麗君這三張照片該是同一天所拍    蕭之華

 

之華按:因歷經《葛樂禮》颱風蘆洲水患,財物幾乎全毀。這是目前在網站所得,童年鄧麗君與《僑大先修班》僑生合影,僅見的三張珍貴照片。

從衣著修飾上看,鄧麗君身穿短袖白襯衫,短花裙,腰繫寛皮帶,腳穿小皮鞋,頭紥馬尾,三張照片所見完全相同,其他影中人之穿著,三張所見亦復如此。由此推定,這三張照片,應是同一天且幾乎是同時所拍。時間應在一九六二年夏天。在這三張照片中,皆見鄧麗君表情落落大方,親切自然,與僑生互動,親如家人。因有大陸網友提出相關疑問或作不同之揣測,茲就所知,作如上說明,以供參考。如有錯誤,請識者不吝指正。

其時台海兩岸軍事對峙,台灣屬戒嚴的戰爭時期,老百姓生活普遍清苦,正是監察院長王建煊所說,用美援麵粉袋做內衣褲穿的時代,(詳見另文,《鄧麗君與美援麵粉》),小學生多赤腳上學。鄧麗君有此等衣著,應屬中上水平,到《僑大先修班》交誼遊走,誠穿著整齊,亦算是時髦。而僑生的穿著,襯衫西褲皮鞋,已入其時高級服飾行列。

此外,五公頃大的《僑大先修班》,學生只有幾百人。因亦算是同學,蕭之華與僑生大多認識,三張照片中人都相熟悉。其中徐雁聲與蕭之華還是後來《政大》的同學,且同住一棟學生宿舍,徐為教育系,蕭為中文系。徐雁聲大學畢業後從事成衣業,頗有所成。一九七七年,由蕭之華作詞,林家慶作曲,江蕾演唱的流行歌曲《楓林小橋》唱片出版,徐雁聲即大手筆訂購五十張,分送其員工,以表對老同學的捧場,盛情可感。畢耀堂據悉現旅居加拿大,為當地之僑領。

 

 

 

                                          

  

                          來自畢耀堂的照片和冼師傅的說明:

                        ( 照片左起)

                         張文日、徐雁聲﹝畢耀堂表哥, 第一屆僑大先

                          修班 )畢耀堂、梁圻輝、前排小女孩是.鄧麗君

                         請注意 當時小小年紀,已經知道擺 Post成丁字

                          腳,大有巨星風範。(道南中學網站原照片說明文)

 

                          蕭之華補充說明:

                          拍照地點應為"僑大先修班"大門口右方空地, 照

                           片背景山影是觀音山與林口台地的接連處,隱約

                                可見田野竹林直連山邊,電線桿旁泥土地面 的公

                                   路,不見車輛, 往右直通成仔竂到 五股、

                                  八里。觀音山高61 6 公尺。

                                                          (轉貼道南中學網站)                                    

 

                  
 

                 本照片拍攝地點應為《僑大先修班南院的男生宿舍門口。

                  左為鄧麗君,中為畢耀堂,右為徐雁聲,拍攝時間應在一九

                  六二年夏天。(轉貼道南中學網站)

  

              
 

                                       

             本照片拍攝地點應為《僑大先修班南院的男生宿

            舍門口。左邊拉小提琴者是徐雁聲,中間站立者是

            畢耀堂,右邊端坐階梯專注聆聽的小女生即鄧麗君。

            拍攝時間應在一九六二年夏天。(永恆的鄧麗君網提供)

 

                 

 

              

                         鄧麗君的童年時代,正是台灣吃美援麵粉,穿

                        美援麵粉袋內衣褲的年代。(取自網路)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849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