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屆仁班(10) 空小憶往
2007/08/20 06:18:50瀏覽1751|回應6|推薦70

.

. 文  :  李錦江   屏東空軍子弟小學1957年仁班 學號: 40282

.

1. 戰火奇緣

在一個變革的偉大時代裏,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男生和小女生隨著父母親,由天南地北、江頭河尾的來到屏東空軍子弟學校相聚,於仁班就讀,這是『緣』。有的,由一年級唸到六年級,有的,則半途插班到畢業。再經初中、高中、大學或軍校等教育的洗禮,均成長而茁壯成為有為的青年,各俱其文韜武略與術業專精,更有一顆愛家衛國的赤子心,投身軍旅效命疆場者有之,或在職場打拼,繁榮社會振興經濟。然四十餘年來,各個有其成就,現今已一甲子了。當午夜夢回時,回望來時路,雖年少無知,天真無邪的國小生活最值回味。每當同學聚會餐敘時,亦津津樂道那童年往事,有笑有淚,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

記得1949年仲夏的某天,媽媽帶著妹妹與我由成都搭乘空軍之C-46運輸機飛往故鄉湖南時,父親及時收到家鄉的來信告之己淪陷。父親隨即採取行動,以無線電告知母親,在重慶落地下機、暫停回鄉之旅。如這過程中任何事情晚一步發生,我們就回到湖南老家去了,很可能我們不是成為紅衛兵、就是黑五類,再經過另一類洗煉,不知會變成什麼德性,更不可能與各位同學相聚了。這不是造物弄人、就是冥冥中命運的安排,要與各位相聚,有『緣』嗎!?

我們一家人由重慶、西昌、海南島、高雄、虎尾,到嘉義市白川町住定下來,才開始幼稚及小學教育。當時,空軍子弟小學均面臨著相同無校舍、缺師資、短經費的窘境,嘉義空小草創之初係借用大同國小幾間教室,開啓教育空軍子弟入德之門,而後,再尋校址遷至溶劑廠後面(這是我個人的記憶),另起爐灶。大妹和我在那唸到四年級,父親因調職屏東,我們亦隨之驛動,但因房舍未搞定,而學籍己遷出,因之又到垂陽國小讀了五年上學期。最後,房事定後再舉家搬遷屏東,與各位仁班同學相涉。你知道嗎?『緣』者相涉也,一位老長官告訴我的,信不信由你哪。來到座落建國路大武町邊的屏東空小,也聽到遷校同樣的故事:借仁愛國小,再到屏東空小。再看仁班的同学中又有好幾位也是由嘉義空小轉過來的,如桂勝德、李勝芳、閻國樑等。由此可知,我們這群小鬼頭,在這兵馬倥傯、顛沛動蕩的大時代中,有緣千里來相會共聚一堂,唧唧讀書,諄諄受教,是何其的不客易啊!是何其有幸啊!更是『風火戰亂中』再加的『奇緣』!

.

2. 學習遊憩

1.)國語篇:

我剛加入仁班時,己是五年級下學期,1955年秋。江德源老師安排我和卜啓珏併坐,開始了與仁班同學的共同生活。江老師評量了我的各學科的程度,告知家父擔心我的課業跟不上,我這顆幼小的心靈聽了,著實忐忑不安,再加上家父對我嚴加要求,我確實努力用功,希望能迎頭趕上同學進度。苦頭吃了不少,當不在話下。我自認資質不高、理解力尚可,回想當時背誦『怎樣作文』裏的文章,對我這個記憶力很差的小孩可頭大了,不知道比其他同學多花了多少倍時間與精力,才記得住小小段。對我而言,背書是天下最痛苦的事。看到別的同學很快就能朗朗上口,正背如流,真是又羨慕又嫉妒。就背書而言,背得多記得多再融會貫通,就相對地容易應用而得心應手,國學修養與造詣亦能随之提升。不是嗎?今天文章寫不好,都怪當年背得少,有影麼!

.

2.)數學篇

本班有幾位數學理解力相當好的同學,如湯水易、楊祖怡、陳本平、卜啓珏(女同學數學好的請自行加入,無重男輕女之意)等族繁不及記載。這些聰明絕頂的同學,在趙凌霄老師的教導下,論植樹問題,植(直)過來、橫過去、左轉圈、右彎鉤,都難不倒他們。不知他們現在真的絕頂了沒(頭上無毛)?還有雞兔同籠、兩隻腳四隻腳的問題,著實打翻一杆人。那時想,大人的世界怎麼那麼麻煩複雜,兩隻腳的、四隻腳的,分開兩籠放就好了嘛?幹麼要擺在一堆,讓我們算過來算過去?到底那幾隻兔子幾隻雞,有那麼重要嗎?真是起肖(請用台語發聲),幸虧沒人變做雞,當過兔子的卻不少。小弟我就有這種經驗,當兵的時候用酒把別人灌倒後,自己也抓了兔子一大堆。唉!人真是難搞,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如再將之同籠解題,一定更好玩了,趣事一定一蘿筐。我們都快三條腿了,管他什麼雞兔同籠不同籠,殊途同歸就是了,不同歸也沒関係。不是嗎?我還記得,趙老師最愛對全班同學,若有所指地以山東話講:『上山容易,下山難』。不知湯同學有什指引或導引,請發表意見,其他同學好像有點瞭解,又有點不瞭解。我這個小瓜呆,完全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今天可才領悟到:『上馬容易,下馬難』,『請神容易,送神難』。這是生活中的體驗吧,本人意見僅供參考,有賴同學繼續添油加醬,發揮或發揚光大。

.

3.)史地篇(社會)

 記得老師自磐古開天講起,說黃帝、堯、舜、禹、夏、商、周、秦、漢----元、明、清、中華民國至今。各朝興衰原因,典章制度建立,思想派別興起,文化之蘊育,均在歷史的溶爐中千鎚百煉傳承五千年。老師說:朝代順序重要,年份重要,儒家思想重要,社會制度重要,這重要,那重要。我們的小腦袋瓜子裏要記要裝的東西可真多,煩死人了。現在才知道,這些東西對我們往後的人生觀建立及現代史事發展的看法,是有很重要的影響的。『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得知興衰』之道理,就在歷史課程。我們生於此顛沛流離的時代,成長於興衰起弊年代,我們都曾經奮發圖強過(含小學補習升學),為了個人、為了家庭、為了社會、為國家,都曾犧牲奉獻過;也曾正點地道出『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之經典名句,更是正氣凜然。曾幾何時,再來撿視此道理與理念,才發現那都是不正確,而不適合現今的社會觀與國家觀。難道是我們錯了嗎?不 這不是對錯的問題,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尤其是同學的我們,何其幸運曾經身為『仁』班過,當知「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無欲則剛、有容乃大」,當來做歷史的見證者,看今朝主事者,領導我們何出何從。
    
 在我的印象中,教了很多的中國地理,北起大興安領,南至曾母暗沙,東起台灣,西至新疆,那長江、黃河,那秦嶺、長城,那天山、戈壁,那三湖、四嶽,五湖四海,均要背得滾瓜爛熟。想到自己是湖南人,這才對自己家鄉有趟地圖之旅,瞭解到第一大湖洞庭湖及湘、資、沅、禮四大水。我家就在禮水上游的石門縣,聽說離張家界很近,迄今未返鄉過,故不知正確否?有待考證。由於對地理有了認識,對地圖判讀確有莫大幫助,『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一般通則。今之教育部長杜正勝曰:『台灣地圖可轉90゚,使台灣成地理的中心。』簡直是太酷了。將一般通則改為『上東下西、左北右南』,這不是回到從前,老祖宗有的地圖就是這樣畫的,是進步還是退步,哇不宰!如是,國人以此貫之,那好了,如何與世界接軌。到時候,雞同鴨講可能經常會發生。沒關係,還好都是兩條腿的問題,可以溝通。這是多元化的社會嘛!嘜操煩哪!如果叫外國人躺下來看地圖,那可臺誌大條了,萬一躺下去起不來,搞得滿頭大汗還搞不通,那才真要命呢!這時,就要有聰明如王陽明儒者才行,由他孩提時發表的詩:『山高月遠覺月小,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覺山高月更闊』,就可得到答案了。我們的子孫或孫子也好,都要有顆天的眼來看地球,管你正看、反看、上看、下看,攏也通。我們更要有一顆開闊的心,任他如何的顛三倒四,均逃(跳)不出我們的手掌『心』。

.  
4.)體群篇
 

記得我們好像沒有體育課(不對請同學指正),雖然教室中庭後面有操場,可是大家很少去,只在中庭地方活動。跳房哪,打躲避球,男生在那砸得你死我活,女生則喜跳來跳去。女生是不是買了很多房子,還是舞都跳得很捧?都是在小學練的吧。
    
在我的腦海中好像沒音樂課,也沒有學什麼唱歌,有無音樂課亦不可考。記得有乙次愛班那邊傳來歌聲,及用口哨吹歌,吹得滿捧的。打聽之後,是位黃姓女生,住勝利路,名字已忘。LKK記憶力不好,請同學補正、補強本篇吧。本班沒出什麼歌舞大明星或體壇健將,可能其來有自。

. 

5.)放學篇

晚間放學時刻,大家到中庭(操場)集合,分為三個梯隊(兩隊交通車、一隊走路)排好,這是小學生們最高興與快樂的時刻。然後歌聲響起來,歌名我己不記得了,歌詞還知一二:“功課完畢要回去,老師同學大家要分手,明朝會好友、明朝會好友(分兩邊輪唱),大家齊學習無限好。”歌唱完、話訓完,開始放學,路隊的走路,車隊的上軍用十輪大卡車。我們那一交通車可繞得遠了,由學校、復興村、通海新村、空軍醫院、勝利路,再回機場,真的是繞屏東市一圈。同學們在車上嘻嘻哈哈,有說有笑;經過自由路、看到萬年溪畔的酒家茶樓時,男生更狼嚎四起,再胡說八道一番,好像對男歡女愛的成人性事甚為瞭解(故作大人狀)。那才怪哪!其實是似懂非懂,狗屁不懂。

.

6.)補習篇
 

在那個四十年代,對我們這群少不更事的少年就有著升學的壓力,升初中(國中)就有入學考試,還分為省中、縣中、私中等考試。學校對高年級加強課業復習,每日課後補習二時至晚上八時。住遠的同學,都帶兩個鐵(鋁)便當盒,卜同學的晚餐通常是一個大饅頭裏面夾牛油,聞起來好香。我常要求他分一半饅頭給我,我分一半便當給他吃,兩人吃得津津有味。想起來還滿有意思的。有些同學沒帶便當,則跑到大武町眷村內的麵攤去,幾毛錢買一碗麵條吃,味道還挺不錯的,有人特加一大匙辣椒,吃得滿頭大汗,辣死人了。星期日上午,再來校半日補習,真是累人,還沒交通車,有勞父母來個溫馨接送情。邊克平的父親和家父是機場的同事,两家又住得很近,所以二老常同時來校接人,並且還併排前進。邊克平和我則傻傻地(我哪)坐在後座,話都不敢講幾句。現在才知道,豬是怎麼死的。換今天的話,早就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追得滿場飛,損得滿地水(口水)。

.

7.)畢業篇
 

當我們這群天真頑皮的小孩完成六年國教,即舉行畢業典禮,儀式如何,有什麼感人場面與故事,同學我沒什麼記憶,請同學由小學畢業照去回憶後,再加註。
     
跟著,就是考省中。待省中放榜時,人生才第一次體會到『金榜題名與名落孫山』的真意。當然,幾家歡樂幾家愁,小弟我當是孫山外的弟子。考上省屏中和省屏女的及弟者,自動報上名來,以便名留青史(空小史)。落弟的弟子們,在校方要求下,每天繼續到校上課溫書,直至縣中聯考。這也是家長樂意見到的。唉!我們這批小可憐,繼續努力吧,初中尚未考到,同學仍需努力。那懂得孫中山那句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苦啊!苦啊!繼續苦讀吧!最後,大家終於都有學校讀了。驪歌初唱,勞燕分飛,各自進入所屬初級中學,在另一個學習領域中尋尋覓覓,累積個人的知識與道德的修煉。進爾追求與實現你(妳)夢想,『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真的嗎?不知道也!

.

3. 再續前緣

自1957年進入初級中學,再而高級中學、大專院校,走入社會。個人頭上一片天,有的教書,有的護理,有的銀行工作;有航海者,有航空者位居總機師。

班上最傑出者,當推謝大將軍,我們都與有榮焉。在他的太極導引下,我們同學有機會再相聚,甚至還請到江德源和李仁坤老師參加,真是快樂得不得了,高談闊論舊園往事。時過甲子,來日方長否?願同學身體硬朗、闔府安康,期盼下次再相聚,屆時再共襄盛舉,踴躍參加,再續前緣,圓我們曾經擁有的『緣』,共唱『往事難忘』。    ( "我們這一班"文章轉貼 )

.

.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ayu&aid=1172678

 回應文章

OLD TIEE
幸聞音訊
2009/07/06 11:44

我雖非空小但我是屏省中,我在八七水災時正好被困在嘉義,因此認識了國樑,後來她當上了金馬號小姐我還見過她,如果能重逢也是人生一樂也1


happy flor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羡慕
2007/11/13 15:55
真羡慕貴班同學歷久不變的情誼. 我也曾是空小的一員...... 

pipp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棒了
2007/08/25 21:19

偶喜歡(我們這一班)

真感謝泥们分享.

Chen Mimi(hwayu) 於 2007-08-31 20:54 回覆:

我的一位朋友也叫PIPPEN,20年前我 們一起在公牛隊打NBA籃球並聯拿世界冠軍,你有看過我嗎?我不是麥可佐登  是那板凳球員,可是有多枚冠軍戒子,你相信嗎?

哈哈!以上所言純屬虛構。

看到你名字想你一定喜愛籃球,我也一樣,初高中都是校隊,一直打到五十歲,而後改到網球,高爾球,球越大越小,從中瞭解平常心之道,想打好越打不好,一捧竿進洞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打球處處皆學問,想你也是個中高人。
                                                                                   ( 李錦江 )


晨曦Catherin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空小憶往
2007/08/21 17:05
您照片中的花是台灣萍蓬草嗎?
Chen Mimi(hwayu) 於 2007-08-21 21:46 回覆:

 這是我們2002年夏天自助去Alaska的Juneau旅遊拍到的, 當時我妹說叫Yellow Water Lily. 回來查過資料顯示:  "萍蓬草英文名稱為yellow water lily(黃睡蓮)",所以應該就是吧! 我也曾在高雄澄清湖看到過, 阿拉斯加的個頭比台灣的大兩三倍以上. 喜歡花, 歡迎妳看看我那次拍的其他的花. http://travel.webshots.com/slideshow/51390444ubwnFf  (陳華瑞)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的記憶力真的很好
2007/08/20 08:23

甜美的回憶

千迴百想

都是成長的點滴


Chen Mimi(hwayu) 於 2007-08-31 13:28 回覆:

是的 “過去的忘不了,現在的記不著,躺著睡不著,坐著睡著了……”

恭錄名嘴于籣山同學在恒春滿州鄉小墾丁渡假村屏東空小10屆畢業50週

年慶晚會上所言。現在知道蒼海乙叟己垂暮老矣!應驗了名嘴之言

“過去的忘不了”罷了,記憶真好,妳誇獎了,真是不敢當,不敢不

當,老人更敢當。 ( 李錦江 )


Chen Mim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8/20 07:00

錦江同學:

寫得真好, 願同學身體硬朗、闔府安康,期盼下次再相聚,屆時再共襄盛舉,踴躍參加,再續前緣,圓我們曾經擁有的『緣』,共唱『往事難忘』。

Chen Mimi(hwayu) 於 2007-08-31 13:32 回覆:

小學我曾對某位同班女同學有份淡淡的仰慕之情,隨著升学之後早就煙消雲散了。經過歲月的洗煉,大家早己成家立業多時,現今三代同堂有之,含貽弄孫者有之,曾幾何時轉眼己過一甲子,不再煮酒論英雄,休談美人虞姬西施,那就多為我們小學緣哥們情,多著點墨上點彩吧!為天真無邪,童言無忌的青澀歲月與往事乾杯!

又想起了另一件與緣有関的事,在我腦海中永誌難忘,不吐不快;在兄弟我烏龜脫殼(解甲歸田,軍中退伍之意)那年,我的老長官請小弟吃飯,席间酒過三巡他起身拿了圓葫瓶酒說:中國人最喜歡圓,吃飯要圓桌,其意在圓這個緣,今天錦江退伍,我沒什麽好東西送,特別選這圓葫酒瓶送他,祝福他龍歸大海,更祝他事事圓圓滿滿,稱心如意。最後两句話送給他 “葫中日月長,葫外天更寬。”那情景至今歷歷在目,真的我好感動,差点掉眼淚。

葫中之緣(軍旅生漄)是在軍中能和同事一起打拚做些自我肯定、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共同工作與生活。葫外之緣(進入社會)能在社會上結識更多的朋友,互相幫忙創立事業高峰,是非常快怡人生的事。總之處處皆有緣,事事皆為圓,我們應多多惜緣,更要努力圓緣,不是嗎?     (  李錦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