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外來統冶者以政治力強勢介入,以漢化、皇民化的過程、為配合統治者的需求、巳使得平埔族群已漸成隱性族群。更為了適應潮流追求更合宜的生活而擷取外來新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此涵化的現象,更加速原有文化的流失,而族群凝聚力喪盡、認同感亦更疏離。
曾經中斷50多年的噶哈巫傳統過年慶典,歷經921震災後,在族人努力下,開始找回過去的傳統慶典,每年輪流在四庄舉辦聯合盛大的新年慶祝活動。噶哈巫族人更在91年5月結合眉溪四庄族人,成立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爭取台灣社會及政府能重視噶哈巫的存在。
〝噶哈巫過番年節慶活動〞!是平埔族群少數保存的傳统祭典儀式之一,從前噶哈巫人在歲末農田收割後,舉行「收穫祭」和「祖靈祭」,後來逐漸演變,各社祭典集中在農曆11月 15日舉行,俗稱「番仔過年」,不同於漢人,除了做「阿拉粿」宴饗,主要活動有「走標」(賽跑競技奪標旗)、「牽田」(族人在田間圍火唱Ai-ian母語曲調歌謠),紀念祖先、祈禱平安,凝聚族人感情。為此紀念先人付出血汗、開墾土地的艱辛奮鬥歷程,希望所有噶哈巫族人一起記憶阿公阿媽的話,共同凝聚族群意識。
元宵節這天屏東萬巒的平埔族群,馬卡道族會舉辦傳統祭典「趒戲」也稱為夜祭,在村落先帝廟舉行,透過祭司獻上米酒等祭品,希望能保佑馬卡道族人在新的一年的能夠平安。 每年元宵節下午,屏東縣萬巒鄉新厝村,加匏朗,馬卡道族人會聚集在村落裏的「先帝廟」廣場,舉行跳戲「趒戲」也就是夜祭,透過祭司獻上米酒等祭品緬懷祖先,並與祖靈一起歡度新年,希望能保佑馬卡道族人在新的一年的能夠平安。每個人頭上帶著樟樹枝環,由乩子焚香迎請祖靈,族人稱呼祖靈為「仙姑祖」,而祭師旁帶著的是兩個小仙女,是要紀念仙姑祖,也象徵著世代傳承。【如下圖】 接著會場的馬卡道族人,手牽手圍成圈跳舞,【如下下圖】由女祭司帶領,並且分送象徵驅邪的羌草,獻上小米酒後,再分送給大家食用,祈求平安。接著移往位在村落外的仙姑祖廟,再進行一次「趒戲」儀式,這次必須用米做的米團,稱為仙蛋,據說「仙姑祖」是由一粒大蛋孵化出來的。 馬卡道族的祭典「趒戲」,在經過幾百年來時代的變遷,不管外在文化如何的改變,元宵節的時候,屏東的馬卡道族還是遵循傳統舉辦「趒戲」,保存文化,並祈求馬卡道族人在新的一年的能夠平安。
【後記】這點滴的平埔族群過年習俗是珍貴的族群文化遺產,是需要熱心的族人参與及紀錄,才能有所傳承,並且留下族群的共同記憶。但前提條件是有足够的經濟能力為後盾。政府頤花耗數以千萬計來辦大型的天燈、蜂炮、燈會--等活動,却吝惜給少數族群文化財保存的資助。唉!笨到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