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世紀城塔傳奇(上) 51~55
2012/10/03 09:06:10瀏覽197|回應0|推薦0

新世紀城塔傳奇() -51-

亞歷山大定都巴比倫,為的就是想完成寧錄那功敗垂成的『單一共同體』之志業,因此亞歷山大生前致力建立個東西合併的『單一軍政、經濟、宗教、文化共同體』,他採取的手段是『通婚』、『通商』、『通才』。亞歷山大鼓勵歐洲部屬與亞洲女子成親,他更以身作則娶東方偏遠山地部落的公主為后,企圖藉東西方各部族間相互聯姻混種,以消弭各文化區塊間的隔閡;亞歷山大活絡三大洲的商業交流,讓各行省藉貿易的彼此高度依存以維繫凝聚帝國之團結(有的行省專務農牧漁業,有的負責採礦冶煉,有的生產布料紡紗,如此一來唇齒相依。『新世紀運動』打造的『世界新秩序』之『大計劃』中,就仿傚亞歷山大的分工作法,強制分配各國生產供應單一品項,例如:美娛樂業、阿根廷牛肉、澳洲小麥、英魚類、日本電器、以色列水果、德車、泰米、南非礦、大馬橡膠、烏干達咖啡、斯里蘭卡茶、巴基斯坦棉花、西班牙皮革----)

亞歷山大每征服一地,都會挑選當地優質的孩童送往希臘集中教育,學成後派任各行省擔任官僚,單波斯就派三萬名兒童接受希臘學術的薰陶,如此一來,希臘文化自然成為當時的『侵略性單邊文化』。雖然亞歷山大短命,帝國於他死後分崩離析,但以希臘文化為領導主體的態勢,並未因亞歷山大的殞落而中斷,在接下來六百年間,歐、亞、非三大陸間的文化交流有增無減地混雜融合。西元前二世紀,羅馬帝國以其鐵蹄征服了希臘人的全部江山,但羅馬人依舊沿用希臘文為官方語言,並全盤接受希臘哲學思想,就連希臘神殿裡頭的神祇都只改個名字就一併保留,更甚者,新朝大量起用俘虜自前朝的希臘學者擔任教職,以致當時充斥著『羅馬學生公然毆打希臘教師』的暴力現象,但到了耶穌那時代,『希臘俘虜將野蠻的征服者變成俘虜』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由於羅馬帝國控制的疆域遠比希臘帝國還遼闊,因此,希臘文化搭乘羅馬軍威的便車遠傳近播,形成影響無遠弗界的『泛希臘文化圈』。

在希臘文化的強勢滲透下,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擺脫不了濃濃的希臘味,在此,筆者特別要提印度的佛教為例,因如果連未被亞歷山大給征服統治的印度佛教,都難逃希臘文化的染指了,那麼,憑什麼自信身處希臘、羅馬帝國轄境內的猶太教、基督教能確保『原教旨』不被滲酵呢?

眾所皆知,佛祖釋迦牟尼始終不言靈魂,他只相信物質的存在乃典型的『唯物論、無神論』,其主張基本上不屬宗教層面,反倒像處世的人生哲理。釋迦牟尼既認為『諸法皆空、緣散即滅、身灰智滅、不復存在』,故生前再三叮囑門人,於圓寂後切勿為他建廟、立像、禮拜,故『原始佛教』起初三百年間,根本不見築寺造像。《佛經》有載,以『佛教護法』自居且將佛學廣傳海外,令佛教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的重要人物『孔雀王朝』阿育王,有日因見花子城的苦行僧偷畫佛像,於是下令屠城,在短短一天內就殺僧侶18,000人,由此可見,『原始佛教』是如何地排斥偶像崇拜。但『不蓋廟、不塑像』的佛教傳統,卻被以『建築、雕刻』見長的希臘文化給打敗了。目前發掘出的早期陶偶佛像皆屬西元前一世紀左右的作品,其明顯呈現西方臉孔、穿毛衣、長鬍

 

新世紀城塔傳奇() -52-

鬚、袒胸露臂的濃厚“希臘風格”,到了西元二世紀後,佛像逐漸改以黃銅為材;另,『蓮花』與『卍字』也非『原始佛教』的創作,全都是抄襲自『泛希臘文化圈』的產物,所以佛門有識之人才稱:『西元前是講“心法”的正法時期,西元後“像法”當道,乃正法迷失墮落的時期』,一語道破東西宗教雜糅交融之內幕。令人錯愕的是,在佛教近年響起『破除偶像』之聲浪的當兒,基督教反倒彌漫了股『偶像是古玩藝術品』的歪風,對《申命記第七章25~26節、第九章21節、以賽亞書第卅章22節》等對付偶像不留情面的聖諭視而不見。

由於希臘民族起源自印歐族系,而印歐族系正是來自城傾塔頹的巴別(『出巴別』時,雅弗族裔先抵歐、亞交界的土耳其高原居住,史稱印歐族,爾後才由此分奔東西),故希臘人的宗教觀乃嫡傳自蘇美時代的『恩利爾』與巴別時代的『巴力』。希臘人自詡是一位叫『希倫』的巨人之後代,實乃受『前世代天使守護神與人類女子交合生下巨人』所影響,這和華人自稱是『炎黃子孫』異曲同工,因洪水前的神農氏、軒轅氏之身上皆有『異人類』那人獸合體的特徵。

希臘人觀念中的神與凡人之差別,只在於神會飛天遁地且長壽不死,其它和凡人並無不同。因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會娶妻生子組織『神仙家庭』,這全拜『前世代』那段不倫記憶深烙於潛意識所賜。希臘神祇之數量超過六萬尊,因此一年到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熱鬧廟會,既然諸神彼此有血緣關係,因此想像大家長『天神宙斯(原名巴力斯)』每四年會在奧林匹克山上召集諸神舉行家庭聚會以聯絡感情,於是乎,希臘人就每四年定期舉行一次最盛大的慶典來『迎神』,其中必有歌舞演出及體育競賽以助興,沿革至今,成為全球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世運會』,而『娛神』用的詩歌舞蹈,後來逐漸演變成戲劇及歌劇以『伶人』,而這原本是希臘人用於祭神的輔具。為了取悅眾神,希臘人建造了宏偉的神殿及雕刻巨大的石像供瞻仰,因此,當我們讚嘆希臘文化在戲劇與建築雕刻工藝上的成就時,別忘了,這些世人心目中的瑰寶乃上帝眼中的可憎物,一大堆所謂的珍貴古文化,實是『前世代』與『巴別』之淫穢宗教的遺產,日後將盡焚於『哈米吉多頓』的大火中。巴別的『占星術』傳到希臘人的手中後更行繁複。希臘人直接把千多顆夜間閃亮的星辰,當作所創造出來的眾神之化身,眾神的名字就成了星星的名字,並發揮想像力,為每位神明編造淒美的故事,這些神話就成了日後歐洲文學藝術創作的題材智庫。

既然,孕育基督教神學理論的溫床是西方文明,而西方文明卻又奠基在希臘文化之上,那麼,希臘文化對基督教的內涵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要列舉教會中隱藏希臘異教風俗的酵可多了,但再沒有比『耶穌是誰』這事更叫我介意的。於《上集》就曾提及,猶太教死腦筋地認定『上帝是獨一的』,因此『只有一位上帝,即天上的父』乃根深柢固的觀念,是斷不容挑戰的大禁忌,為此,初代教會面臨定位耶穌之身份時不免慌了手腳。想想,在牢不可破的『上帝只有天父一位』之前提下,初代教會怎可能直呼『耶穌是上帝』呢?如此一來,不就擺明了『耶穌就是天父』嘛!

 

新世紀城塔傳奇() -53-

這在當時可是攪顛覆的“大異端”,通常,大逆不道的逾矩者只有被石頭砸死一途,您沒看見司提反不過才說:『我看見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就已慘遭毒手了,他還不是說:『人子就是上帝』哩!就連保羅也一樣無法跳脫『上帝只有天父一位』的窠臼,只稱基督是『主』【林前八6】。

『本土化神學』可不是廿世紀的新鮮產物,打教會誕生之始就已『希臘化』了。為告訴世人耶穌是誰,身處『泛希臘文化圈』中的初代教會別無選擇,不得不採用當時天下人普遍理解的『神之子』概念來介紹耶穌,尤其是,當耶穌要扮演『君王』這角色時,『神之子』實是當代人唯一能接受的稱謂,而這全是淵源自異教信仰的『守護神娶妻生子』觀念。

視人間領袖乃『守護神之血統後裔』乃自古以然的習慣,故各國君主皆被視為『子神』(君權神授),那埃及的歷代法老王不也自稱是『太陽神之子』嗎?甚至連『泛希臘文化圈』外的華夏民族,其君王不也愛稱『天子』嗎?所以嘍!亞歷山大在進軍埃及一役時,他勢如破竹未遇絲毫抵抗,埃及神殿的僧侶們夾道歡呼亞歷山大是『神之子』、是『埃及王』。因此,三百年後耶路撒冷合城百姓高喊耶穌是『神之子』、是『猶太王』時,一點也不用覺得奇怪。

個人以為,初代使徒們會以『上帝的兒子』之頭銜來稱呼耶穌,對他們而言實乃天經地義的事,其應非貪生怕死,看他們殉道一向前仆後繼,他們只是『沒真知識』,但這也怪不得他們,因當時受的教育只有希臘學術一門別無他校可供選擇,腦袋被灌輸的是『人間就以“神之子”最尊貴』的刻板觀念,雖然先知以賽亞早就說:『這童女所生之嬰孩是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但一縷微音終究不敵迴盪數千年,那自蘇美、巴別、埃及、迦南、希臘一脈相承的『天神生子神,人君由子神擔任』之漫天濤聲。

憑良心說,『聖子論』在飽受希臘文化薰陶的初代時期已是對耶穌的最高禮敬了,因只要再向前跨越些許就得收屍。幾個世紀後,教會大膽提出『三位一體、共榮同尊』的劃時代破天荒見解,已然正視『基督也是上帝』了,只是異教『子神』的酵依舊盤旋不去,且最不可原諒的是,竟容讓『母神馬利亞』進入教會裡。今天,那想朝真理之終極目標更邁進一步的,就請把以賽亞對耶穌那至高無上的尊崇給吶喊出來----『耶穌就是亞威上帝、基督正是天父親自降世成為人子』。再囉嗦一次,台語教會稱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已把耶穌貶成天使等級了,更糟糕的是國語教會,一句『神之子』把耶穌糟蹋成『天使之子』,而『神之子』不正是《創世記第六章1~4節》中的『異人類』嗎?現為基督正名、正身實刻不容緩。

另外,希臘文化中還有顆鮮艷欲滴的毒蘋果,那就是『人本哲學----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是人而非神』。『人本』並非新鮮事,也不是人發明出來的念頭,早在始祖還在伊甸園時,『蛇』就以『人本』來試探夏娃了。『蛇』向夏娃詭稱:『吃了不一定會死,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

 

新世紀城塔傳奇() 54-

【創三4~5】。還記得《上集》曾約略提及,經文中的『善、惡』,有時非指『作好事、作壞事』,『善、惡』代表的是『決定遵照或決定悖逆旨意去行』的意思,而『蛇』就是以『人可以擁有如上帝般的裁量決定權----可擅自作主不受拘束』來引誘夏娃,通常,這等『暢所欲為』的主權,僅屬有能力預知後果的造物者所獨享,若交予無預知能力的受造物使用,往往只會闖禍釀災。

『人本』是通往『極端個人主義』的門戶,所以『泛希臘文化圈』中,曾一度彌漫了股『倫理道德沒有一定的尺度,須隨各人身處的環境與利益而作改變調整』之浪蕩風潮。這種大肆抨擊『傳統倫理綱紀違反人性』的所謂『新道德觀』,於廿世紀的『基督教情境倫理神學』中舊調重彈,『情慾』被換個名詞叫『聖愛』,強力鼓吹『只要出發點是愛,手段正當與否便不重要』,因此『性解放、離婚、墮胎』均『自我決定即可』,並視『認罪悔改為幼稚行為』,自然絕口不提『永火審判』,故深獲基督教世俗派的歡迎。基本上,『人本』揚棄了『天啟誡律』之效力,並否認有絕對真理的存在,強調『是非對錯全憑個人裁量決定(始祖吃下肚的“善惡果”之效力)』,故希臘人對『濫交、同性戀、殺人』等行為不視為傷風敗德,而是抱持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反正會這麼作一定有其苦衷與理由,不明究理的局外人何必插手多事』,如此極端的『人本』完全不在意上帝的感受,只要當事人OK就一切OK。當然,『暢所欲為』的流弊,極易讓社會缺乏黏合而頹廢,故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首的另派『新人本』應運而生。

『新人本』主張『倫理道德有其絕對的標準』,但強調『人性本善』,故只要『人愈發瞭解自己的本質,就愈能趨善避惡』。『新人本』專注在人類精神面上,而非定睛在上帝的層面上,其訴求簡單地說就是『知識能豐富精神層面,也能塑造出優良的德行來,至終必能領悟永恆的至善境界』,故『新人本』非常重視辦校教學,對後代的數理、科學、天文、生物、醫學、政治、藝術美學之奠基供獻良多,英文的『學院Academy』一詞即取自柏拉圖建校的地點阿卡登彌Academy,『講堂Lyceum』一字即取自亞里斯多德建校的地點利西安Lyceum

『新人本』之後,希臘哲學分『斯多噶噶、伊比鳩魯』兩大流派,後來羅馬帝國取代希臘後,這兩派依然是羅馬學術思想的巨擘。『斯多噶學派』認為宇宙間有超自然的造物主宰存在,祂於人間設有律法,故一個人須經由學問研究來探尋這套律法(非指摩西律法,較傾向於自然界的定律法則)。又,該派認為肉體物質慾望常障礙智慧發展,因此主張『禁欲』;至於『伊比鳩魯學派』,其篤信『宇宙中的物質與靈魂皆由原子聚合所構成,一旦原子分散,生命就結束毀滅』,因此該派不認為有超自然的神靈存在,更否定天堂與地獄。該派主張人生最高目的即『享樂』,不過正統的『伊比鳩魯』認為快樂來自一顆正直寧靜純潔的心,故還不致走到放浪形骸的地步,但以後不少擷取該派理論的異端派門,就全都往『縱欲』鑽。『不管相信有沒有上帝,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自己的主人』,似乎是希臘、羅馬哲學諸派別的共通點。

 

新世紀城塔傳奇() 55-

由於耶穌降生前的羅馬以不信神靈的『伊比鳩魯學派』為主流,耶穌降生後的羅馬則是以相信神靈的『斯多噶學派』為大宗,故初代教會時期,『斯多噶』的理論被有心人給融入教義中,成為混進基督教的頭個異端即『諾斯底主義』;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就是教會重新重視『人本』的重要轉折點,它意味著『人切斷與上帝間的臍帶』(仍信有上帝但不理會祂,注意力轉移至人身上)。佛羅倫斯學院的晝廊擺放米開郎基羅的一組名為『人要從石頭中掙扎出來』的雕像,它向世界宣告:『人可以使自己偉大。人不再需要上帝,人屬他自己』;至於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其『人本』可不單是切斷與上帝的臍帶而已,而是將上帝的位格給模糊,將祂的存在給否定,其成為廿世紀『基督教新派自由派神學』與『新世紀運動』的理論基礎,後文會敘。

還有,『希臘化』造就了東西方古老宗教的板塊挪移現象,例如:埃及人所崇拜的『母神愛希斯』(寧錄之妻),就搭上文化交流之便車在羅馬帝國全境風行蔓延,幾成一個全球性的秘教信仰。公元前,該秘教雖因其『廟妓』制度曾惹動官方清勦,但絲毫不減其在民間大受歡迎的程度;公元後,該秘教深得羅馬貴冑的喜愛,官方反過來為『愛希斯』蓋廟殿,還一度在金幣上鑄印『愛希斯』的肖像,甚至幾位逼迫初代教會最力的羅馬皇帝,都還是『愛希斯』的虔誠信徒,如豆米仙皇帝就自稱是『愛希斯之配偶的化身』。正因羅馬人對『母神』的痴迷,埋下日後『聖母』入主羅馬大公教會的禍根。另,東方的波斯『拜火教』被龐貝引入西方世界,其『光明之神馬自達』就蛻變成羅馬人的『無敵太陽神』,也成為日後羅馬大公教會為『聖子』定裝的樣本素材。

拾柒‧兩約間沉默時期--法利賽形式主義

新教改革宗的聖經學者認為,在《瑪拉基書》擱筆後,上帝透過舊約先知向百姓默示的時代暫告一段落,直到上帝最偉大的救贖計劃付諸行動----祂親自降世為人並犧牲為祭,這之間上帝噤口不言四百年,學者稱之為『沉默時期』。這四個世紀間,出現十多部反映當代宗教思潮的傳記文學作品,猶太教將之收錄於希臘文體的《舊約七十士譯本》中,爾後,天主教也將之納入『正典』範圍內,稱之為『次經(旁經)』,但以馬丁路德、加爾文為首的新教改革宗並不承認其具『正典』的地位。另,同時期還有約卅部來源可疑的『冒名著作』被劃入『偽經』。

由於部分的『次經』記載有關『彌賽亞、千禧國度、天使、鬼魔』等末世及靈界的訊息,學者稱之為『啟示文學』,故『次經』又有『奧義書』之別稱。正因『彌賽亞』於『次經』中的扮相一概是『領導選民於戰場上擊潰仇敵的得勝君王』,因此,當『出生馬槽的木匠之子被極盡羞辱地釘死在十字架上』有違猶太人原先的期待時,他們無不失望地掉頭就走,卻對以賽亞筆下的『彌賽亞』同時具備『代罪羔羊』與『得勝君王』兩種身份視若無睹【賽五十三、九6~7】。

先入為主的偏執觀念,常令人與真理擦身而過,甚至與真理正面為敵----無名語錄7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bertcc&aid=691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