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卍台灣新竹縣横山華嚴寺2019年2月25日(周一)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三十七道品~前言) :
2019/02/25 08:05:26瀏覽518|回應0|推薦1

今天開始,我們來研究探索「三十七道品」,就是指三十七種到達明心見性的修行方法與見地,可以當下釐清學佛之人,不正確的輪迴邪見與世俗心態,才能逐步超越六道生死,小我個體意識向上淨化昇華到四聖道,更高層次的大我宇宙意識「超越自我」之境,進而抵達修行者夢昧以求内在究竟涅槃的極樂之境,亦能隨順個人不同心境與根器大小的體悟,來印証各種不同修行層次的證量。

換言之,佛陀所說的法,適用於各種因地修行之人,雖然法無定法,但皆能滿足各層次不同根器之人的實証實修。

大智度論云: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無量修行的方法,都在其中,皆能通達吾人內在清淨智慧的佛覺之性本心。

法師為了讓大家在閱讀時,都能藉由淺顯易懂的現代文譯,來親近佛陀的金剛智慧,所以用詞簡潔,儘量減少多餘的引申,其目的就是要讓讀者們皆能一目了然,不僅能深入體會,更能修正先入為主的錯誤修持見解,並次第體悟小乘、大乘、無上乘佛法的精髓關鍵所在,最終發出大菩提心的如實了知自心,也就是了知一心十種法界的心靈層次與樣貌,才有可能破迷顯正的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的宿世糾纏。

修學一切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先成熟自己,才能去利益他人,並渴求激勵自我,自動自發的融入五弘誓願的大慈悲之心。

如下 :

眾生無邊誓願度,

福智無邊誓願集,

法門無量誓願學,

如來無邊誓願侍,

無上菩提誓願成。

學佛之人,除了用心追求佛法、真理、智慧的實踐力行之外,更要能勇於面對現實生命劇情的考驗。

因為佛法不離世間覺,離開世間更沒有佛法可言。

學佛之人必須將自我所學習淨化鍛鍊的經驗值,實際用在生活中,積極面對命運劇情的考驗和追根究底,而不是處處逃避和視而不見。

只有在面對艱辛的困境中,才能真正體悟出心靈覺醒的力量。

若是想深入經藏的智慧大海,就必須廣學多聞,這對修行學佛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若能將各部經藏智慧互相串連,實踐力行印証修多羅的智慧如華時,就能一法通暢,萬法皆通暢。

故,修行求道之人,不只是要努力精進而已,還要能勤學多聞,融會貫通經藏智慧,這樣才更能體悟佛陀的慈悲智慧。

就像面對世俗之人即用苦、集、滅、道四諦,來引導其靈性的覺知;在面對修行之人時,也是要用四諦的道理,來讓他們看破生命的無常與不實在﹙諸法實相﹚,進而產生出離無量煩惱的貪、嗔、痴三界。

期望三十七道品現代文譯,能為修學求道之人,帶來正確的修行指南。

三十七道品共分成七品如下:

1.四念處品: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2.四如意足品:

欲如意足。

念如意足。

進如意足。

慧如意足。

3.四正勤品:

已生惡令斷。

未生惡不生。

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長。

4.五根品: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5.五力品:

信力。

精進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6.七覺知品:

擇法覺知。

精進覺知。

喜覺知。

除覺知。

捨覺知。

定覺知。

念覺知。

7.八正道品: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未完待續) (文圖 : 春雨綿綿,嫁接桃花島的桃樹,改良品種大雪桃~)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 阿彌陀佛 #學佛的法益45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2499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