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開放式創新與社會系統的開放模式
2011/09/28 21:42:18瀏覽315|回應0|推薦1

 自從開放式創新的倡導者伽斯柏於2003年在哈佛管理評論期刊發表開放式創新議題,很明顯地,創新的研究有了新的觀點與思維!在開放式創新的主軸中,打破了企業的組織疆域,創新可來自於外界,因此,鼓勵策略性資產的外包與授權。另外,創造了開放式經營模式,促成技術發展的多元性,以及創新活動存在比較利益,透過有效的創新分工體系,達成更佳的專業化效能與多樣化產出。

   在研究領域上將界定新的視野以區分克里斯多福的破壞式的創新,形成新的理論發展基礎。而後起之秀亦跟隨發展植基於開放式創新的模式導入的企業領域。筆者在身為營運模式與創新服務的追隨者,自然細究了這約15載的相關著述。深深感受所有海內科技服務學者的努力與實踐,方能促成科技創新的理想境界。

     不過,有趣的是從來沒有任何學者從社會學角度落筆。就連開放式創新的鼻祖伽斯柏也未曾連結社會系統。如此,有可能掉落在以過於經濟的繆誤。基本上社會系統的理論提供一個方法去觀察組織目標間的關係。這理論代表正式和非正式組織間不斷地交互作用,而且組織成員尋找維持組織中最理想的平衡層次,以及其中的各種組成份子。

在社會系統中的開放系統堅持系統的內部和外在的交互開放、發展的不可逆性及系統對環境的反饋與物質/能量的互換。認為反饋亦可通過資訊來進行,而且系統構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交換,將導致系統本身意義的改變,及影響到系統結構的轉換。換句話說,系統的起始互動與之後衍生的結構之間是不連續的、權變的,系統與環境處於不間斷的輸入--轉換--輸出的循環中,使開放系統呈現出多樣性,而更接近事物複雜性的本質。

   

另外,開放系統的特徵在其具有自我組織性與自我適應性。指的是系統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時,系統本身相對於環境有一定的獨立性,或可說系統有其內在的目的性。自我適應指系統順應環境的變化,而自動調整自身結構和功能的過程。這必須系統本身能辨識資訊、交換資訊與根據資訊作出決策,庶可致之。

 

如此開放式創新的inside-out 與 outside-in 概念是資訊流動的並在疆界領域上的模糊性所以社會系統的開放模式與開放式創新有著異曲同工的巧妙! 倘若我們在開放式創新能夠更深入發揮則筆者不違言真是幫伽斯柏找到了一條連接社會概念與經濟的創新之橋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ngchienyuan&aid=568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