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7 12:02:42瀏覽1048|回應2|推薦7 | |
念養兒防老如討債
淨域 2013.04.23 (二) 晴
新竹一位羅姓婦人,到法院對兩個牙醫兒子提告民事求償,依先前所簽定的「歸還扶養教育費契約」,計算栽培一個牙醫兒子要花五千萬元,惟考量後分別提出求償九百萬元。近日法官判決:孩子成年前屬扶養義務與贈與,之後的學費與生活津貼,次子應賠付母親二百二十四萬八千元。至於長子部分仍在調解中。
母子關係最終成為「金錢與消費借貸」關係,雖母親獲得了金錢的補償,但此後雙方關係形同陌路,也陷入老年無依無靠之境。也許有人要怪「子不孝」,但子何以不孝呢?事出必有因,有因便生果;聰明反為聰明誤,不外因果循環之理。
此位母親與夫離異後,或受離婚陰影所籠罩,雖望子成龍極力培育成材,但也生怕心血付諸東流。是以在孩子高中時,便先簽定一份「日後償還補習費」之契約;這或是母子關係出現罅隙之導火線,當母愛缺真暖便成冷光。兩子果然皆讀牙醫系,孩子成年離家愈形獨立,母親自是難再緊緊繫縛,對於未來更有深層的不安。所以,又要孩子簽下如此內容的契約書—「……結交不良異性,對羅婦視同路人,恐老而無法生活,……甲、乙均得在開業後,迅速攤還費用(扶養、教育費等)。」
孩子須仰仗母親才能完成學業,但簽下契約也意味親子關係不再無價,便走上今日求償九百萬元的難堪路。當親子關係以價來衡量時,最終的大輸家是親方,誰都不願來到如此境地,但何真為「養兒防老」呢?
多年來廣傳〈無價的聘禮〉一故事,說的是「親子的心聲」。信中母親對未來女婿說:「有一天你的父母會來提親,我們的女兒美麗有才氣,像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想跟我談聘金嗎?我想你是付不起的。」其中細數教養的心血與花費,又說:「即便付我們五百萬元都無法全部抵償掉;更何況我們不要把女兒『賣』給你,所以,你不可能用錢買到我女兒。在我們的心裡她是無價之寶,她的一個微笑與手勢,貼心按摩與衝突淚珠,都使我們更緊密於相愛中,女兒與我們之間的愛,是拿數億金錢也無法切斷的。我們的女兒不『賣』也不『嫁』給你,她只是與你結婚共組家庭。即使結婚另居一處,她仍然是我們的女兒,我們仍然是她的雙親, 我們之間的愛永遠不會消失。既然我們不是要賣女兒,而你也不可能買得起。你們立下婚約,是宣示兩人彼此相守,而不是簽定某一方的奴隸條約,雙方要互相寬諒體貼。我們仔細想了想,還是想要一樣聘金,那就是你的心,願意用良善、同理心、無限的愛,來對待我們女兒的心。」
這是一封給未來女婿的信,最後說:「雖然,我們的女兒現在只有三歲,不過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到這篇文章的。我怕等你來提親時,我已經老邁的想不起這些話了,所以先寫在這裡。請你準備好那份聘禮—『你的心』。」母子同心須同理,否則心無法入理。
東漢末年朝政敗壞,黨錮之禍尤其嚴重,范滂為氣節之士,雖官位不高,但直諫彈劾權豪高官數十人,因此得罪於宦官。靈帝建寧二年,宦官專權大誅士大夫。時范滂罷官居於汝南,督郵吳導奉詔捉拿,其跪別老母說:「仲博(滂弟)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道:「我教你為善,而我不為惡,死亦何恨!」此母子同心也!世人多念養兒以防老,惟所防者何?概於討債之上。親子簽約償付,無異討債,又怎得同心呢?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