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14 – 靈裕法師
2012/06/20 22:32:08瀏覽390|回應0|推薦0

114 – 靈裕法師

 

    靈裕法師之講經說法,有時在一個字上琢磨發揮,一連解釋好幾天;有時才一會兒工夫,便將數卷經文的大意都銷釋了。有時科文之分判已定,等講到後文時,又更改前文的科判;有時補充說明很詳細,有時又省略的過於精簡;有時講解的很明白,有時又說的很隱晦;總是隨機而出,沒有一個固定的講經模式。有人對這種講經的方式提出疑問,靈裕法師說:「這乃是大士度生宏深的規範,怎可以用常情來論斷呢?」

 

    其實,靈裕法師已得無礙辯才,幾乎可稱得是於法自在了。至於「拘名著相」、「以文害辭」、「以辭害意」及「參死句」之類的人,又怎能體悟這個中的道理呢?是以,現今的人不可固執已見而蔑視古德先賢,甚至隨意輕談橫議前賢,更不可自不量力冒然模仿先德,妄自採行他們講經說法的方式。

 

:靈裕法師於法自在

   

   靈裕法師生於北魏熙平二年(517),定州巨鹿曲陽(河北)人,俗姓趙,幼年即有佛緣,每見沙門心生敬仰。七歲要求出家父親不許,便嘆說:「不得七歲出家,一生壞矣!」遂遍覽群籍,深契幽旨。年十五,潛投趙郡(河北邯鄲)應覺寺隨明寶禪師出家,持經對天發誓說:「我要真心誠意學法,窮盡三藏的微言大義,絕不為中下流等。」

 

    年二十,慕釋慧光在鄴都(今河北臨漳)弘律,前往請益;慧光圓寂,改從道憑學《地論》。年二十二,受具足戒。北齊文宣帝高洋召天下英才弘揚佛法,靈裕借機前去學法。他跟從安、游、榮三法師聽《雜心論》,向嵩、林二法師學習《成實論》,自己則專門研究《華嚴》、《涅槃》、《地論》等。每學一經,都要搜尋多種版本,探討其間的異同,從善而學。

 

    此後,於鄴都大開講筵。靈裕宣講佛法,主重意旨、契入佛理,而非僅於章句。有時講一字,要用幾天的時間,有時一次講幾卷;他揭示佛理的玄妙意,務使聽者心領神會,為此前來投奔者眾,人稱為「裕菩薩」。

 

    靈裕一心只在佛法,不關心世俗的名利之事。文宣帝屢召其主持新建寺院,他推辭說:「此事意義重大,我的德行不夠。陛下以此利相賜,受者可以榮耀一時,可非我所欲者;若賜我利於眾生的道法,將毫不猶豫接受。」

 

    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時,靈裕扮成俗人的樣子。他穿著縗衣,頭戴絰麻帶,就如同死了父母一樣。靈裕發誓,在佛法復興之時,他才要恢復舊裝。隋朝建立後,佛教得以重振,靈裕繼續他的弘法志業。文帝開皇三年,下詔設僧官都統,相州(今河南安陽)刺史樊叔略舉薦他,靈裕推辭說:「都統所需非我才德所能,難以從命。」

 

    靈裕名滿天下,開皇十一年文帝請其至長安弘法,住於興善寺中。期間文帝請高僧們商討佛教統一之事,惟靈裕卻認為:「佛家各派本來相通,只不過各奉佛典不同,哪裡用得著這樣呢!」覺得在長安弘法有所不利,便上表請求回去。有門人不明白他的作法,便說:「帝王大臣,我不想離他們太近,那樣只會使他們侮辱你,且輕視佛法。離他們遠一點,卻可以讓他們對你尊敬一些。我考慮再三,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文帝知靈裕是個想自在的人,便同意他回去,且為他在山中建寺,親自題寫匾額賜名「靈泉寺」。此後,文帝常去詔書問安,後移居演空寺大弘佛法。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過世,世壽八十八。

 

淨域--2012.06.20

 

   

  接下文  115 – 行腳住山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6566990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65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