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2 10:59:13瀏覽230|回應0|推薦1 | |
(本圖載自江逸子所繪"地獄變相圖卷") 84 第八十二圖覽 金橋 金橋,顧名思義便是由黃金打造的橋,凡是賢人君子過金橋,橋體一片祥雲燦爛圍遶,冠蓋飄飄意氣逍遙,平步青雲直上天界。佛教所言的天,計有三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二十八重天。天有多義,或名晝,以晝長故;或名無愁惱,以常樂故;或名燈明,以無黑闇故。天人無憂慮沒煩惱,只有在臨終前七日,五衰相現時苦惱才生。天人是化生,所以沒有隔陰之迷,六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漏盡)之中,除漏盡通外,其他五通具足。天界一片光明之相,沒有黑暗,世修上品十善業者,升色界、無色界等二十二天處。 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士人、君子、賢人、聖人。」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見小闇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 所謂士人者,心有所定,身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率也,雖不能備百善之美,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必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必審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則若性命之形骸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此則士也。 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通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 所謂賢人者,德不踰閒,行中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苑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則賢者也。 所謂聖人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地,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此謂聖人也。」(見於《荀子》〈哀公篇第卅一〉)此五種人格,高低分明,人人皆可成為其一,端看吾人志取於那端。 聖者德配天地,明並日月,化行若神,故六道不存。然究竟賢人君子為何?就儒家所示,當是一套修養心性的流程果諦;簡言之,也就是《大學》所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修養方法。若能循序漸進,窮了事物之理,尊崇三綱五常,心無邪思惡念,知禮守分愛眾,改過積善培福,謙讓厚德載物,無我利益群倫,則為賢人君子矣;此如晏子、屈子、諸葛武侯、范文正公等是也。 晏嬰為春秋齊相,莊公荒廢國政,晏子退隱鄉野;崔杼弒莊公,晏子奔喪撫屍痛哭;景公即位,治理東阿有政績,辭受賞祿;出使楚國,不卑不亢,贏得尊崇;居家粗衣、瘦馬、淡食,樂在其中;其君子之風,連司馬遷著《史記》時,都自言甘為馬伕。 屈原乃戰國楚人,剛阿正直,受小人中傷,雖有「入則與王圖國事,以行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之才,卻不為懷王所用,著《離騷》以自憤。 諸葛亮為三國蜀漢相,忠心勤主以復漢,鞠躬盡瘁,病死於五丈原。杜甫造訪蜀相廟,讚其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感懷賢君不再,出師未捷身先死,杜甫當下淚滿衣襟。 范仲淹係北宋名臣,胸懷天下,敢言直諫,屢黜屢晉,經略陜西,夏人不敢犯。仁宗朝推行「十事疏」,史稱慶曆新政;一生愛國寫照以「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留名青史。 在中國除了孔聖人外,范文正公仁德庇蔭後代八百餘年,迄今不輟,想來當於天曹護祐孝子賢孫,此即利益群倫之殊勝善報。 (淨域 2006.12.06)
下文接 85 第八十三圖覽 銀玉石橋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5963145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