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習於潛移默化中
2010/07/29 13:36:58瀏覽211|回應0|推薦7

學習於潛移默化中

 

淨域 2010.07.28 ()

 

    昨夜到國家音樂廳聆聽劉忠欣先生的鋼琴獨奏會,他是師大音樂系博士候選人,為第十屆(2006)台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曾錄製三張鋼琴獨奏專輯,倍受各界推崇與好評。今夜的獨奏會取名為「舒曼狂歡節」,思其名便知所有演出曲目都是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鋼琴作品。

 

    表演的曲目有三,依序是「Kinderszenen, Op. 15《兒時情景》,作品15」、「Toccata in C, Op. 7《觸技曲》,作品7」及「Carnaval, Op. 9《狂歡節》,作品9」。前後兩曲是舒曼最有名的「套曲」概念,他將文學素養融入音樂中,創作出一首首精緻的小曲,每一個獨立的小曲透過音樂的聯繫,成為一整套的樂曲,將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念貫穿於整個作品中。

 

    《兒時情景》一曲計有十三小曲,源於舒曼夫人常形容他像個孩子而起。1838年他有感而發寫下30多首憶兒時的小曲,後來從中選出一些集成現今的《兒時情景》作品。當他巡迴演出此曲時,總要提醒自己「忘掉已是知名的鋼琴演奏家」,如此才能真切反映作品的內涵;小曲包括〈捉迷藏〉、〈請願的孩子〉、〈爐火邊〉、〈木馬騎士〉、〈嚇唬人〉……等。」

 

    《狂歡節》的小曲多達二十首,演奏者不看樂譜流暢地彈奏出,其間所費心力外人難道。據聞其無女友,人既俊秀,藝技超群,此非不能,乃不為也﹗概心力都投入其間吧﹗此曲創於1834年,那時他與朋友創辦《新萊比錫音樂雜誌》,倡導浪漫音樂的風格,《狂歡節》一曲便是他在創作上的理念實踐。這套作品描寫在狂歡節舞會上,各式各樣人物的輪流出現,以幽默的方式傳達音樂理念,如〈小丑〉、〈歐賽比斯〉、〈琪雅莉娜〉、〈蕭邦〉等小曲。

 

    中間穿插的《觸技法》,雖是三曲中最短者,但也是難度最高的曲目,演奏者需要具備絕佳的演奏技巧。此曲原是一種帶有即興風格的樂曲,它創作的時間更早(1829-33),乃舒曼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時,受到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840)炫技風格的影響所創作的練習曲,帶有常動(指樂曲從頭到尾以快速演奏的方式來呈現)的特性;後經舒曼多番的修訂後,成為現今的《觸技曲》。

 

    一個半小時的獨奏會,扣除中場休息與零星的時間,實際表演不足一小時,但所演奏的大小曲目共34首,全場一氣呵成未翻一譜,其背譜彈奏的功力真是令人讚歎。俗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讓也學琴的孩子見見他人的真本事,該是出席音樂會最大的潛移默化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427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