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8 23:25:16瀏覽333|回應0|推薦1 | |
師德 淨域 2014.03.28 (五) 晴 韓愈〈師說〉云:「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此一〈師說〉早成千古文章,其本意在於鼓勵人「好學又不恥下問」,然而根其究而論,「師不必賢於弟子」一語,是有大問題的,因為論述是建立在「術業專攻」上。我們可以多方向人請益,也可恭敬地稱人為師,但是真以教授為職志者,弟子所要師學的是什麼呢? 韓愈說:「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夫子被尊為萬世師表,所謂的「賢」又指什麼呢?夫子學生三千,成就的十哲七十二賢。十哲出自《論語·先進篇》,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此四科雖是學習中的術業專攻,但能在夫子的心目中列位,乃是學而皆依「文行忠信」四教。 夫子認為師學在培育德性及待人處世的方法,要以「文行忠信」四事,做為學習基礎。所謂「文」,乃學習努力好求,又不恥下問。所謂「行」,為做事敏捷且貫徹執行,事成後謙卑地分享經驗,決不藏私。所謂「忠」,係端莊嚴謹的風範,主動承擔羞恥憎惡,為上克忠為下竭誠。所謂「信」,是誠實不虛偽。此四教全在德性上發揚。 〈師說〉起首便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吾人尊師也必稱師學於何人,惟此師學是以術業為先,抑或以德性為尊呢?春秋時魯大夫叔孫豹,云:「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顯然三不朽以德為尚。師之傳道授業解惑,盡在一師德中,師之德必要賢於弟子。概若師無德,其生必不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