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2 23:51:23瀏覽731|回應0|推薦0 | |
(本圖載自江逸子所繪"地獄變相圖卷") 50 第四十八圖覽 望鄉臺 「望鄉」者,顧名思義即是「離鄉背井之人,心中對故里的思念之情。」唐朝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一詩云:「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訴盡軍士遠征邊地思鄉之苦。唐玄宗時,日本人阿倍仲麻呂(玄宗賜名「晁衡」)來中國留學,與李白、王維相交甚深,因船難無法學成回國,終死於長安;其〈望鄉〉詩云:「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離鄉四十餘載,猶能憶想三笠山頂的皎潔明月,其思其念之情,可謂至極。 五殿中罪人離魂喪之日已近一個月(四七日),雖身歷各獄處受盡苦報,然仍心懸在世親眷與家財,轉來閻羅天子殿前,各個無不絞盡腦汁、編羅巧語,低聲下氣地懇求回陽處理未盡事宜。對於罪魂們的懇求,生性仁厚的閻羅天子,命牛頭馬面等押解罪魂至望鄉臺處,讓渠等一睹在世親眷的遭遇,好面對接受這世的情緣。 望鄉臺位於刀山地獄之南,而刀山獄恰為望鄉臺之北坡,此坡垂壁千仞,上砌有六十三階,每階聳立崢嶸。望鄉臺高四十九丈,東、南、西三面敞開,彎若弓弦,臺面闊長八十一里,以劍樹為扶牆,牆前煙霧縹緲,崖深不可窺測,心動念起即現塵影,登臺駐足可洞覽陽世家眷的一言一行。 唐代王勃於〈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一詩中云:「九月九歷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其於重陽登高之日旅居四川,於玄武山中抒懷旅外思鄉之情。二零零六年十月,四川省江津市發掘出一古建築,與客家移民文化及習俗有關,此一建物即是真(玄)武山頂的「望鄉臺」。望鄉臺位於真武場後陡坡之上,佔地面積 所謂「志業無繼」者,係指一生辛苦建立的事業,竟遭他人計奪,即便生前已預作規劃與安排,仍抵擋不住相關業者的侵併,其因正是「有廟無道是非多」,部眾離析還圖他抱,所成竟是「乞丐趕廟公」。中國歷史上,王莽竄漢建立「新」朝,是一件極不尋常的事,他雖獲得大部分漢室的支持,然而儒士、文吏與外戚的分化,卻是官僚體制的最大病兆,加上崇古復古措失背離現實環境,令社會迷漫著不安的情緒。地皇四年(西元二三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杜吳擊殺王莽,公賓斬奪其首,懸首於宛市之上;若此首級俯望所建十五年新政,豈不感歎志業無繼。 所謂「兄弟鬩牆」者,係指血出一脈的同輩親族,因利益紛爭終致反目成仇;其因多是「爭產」與「終養」,前者貪求家族遺產,後者吝於奉養雙親,一個全力爭取,一個盡力免除,總是在「利」字上打轉,到頭來親人成仇家,噓寒問暖變惡言相向,最終難逃家業紛亂一途。中國歷史上兄弟鬩牆之事不勝枚舉;春秋時期齊桓公為爭王位,殺了哥哥公子糾;秦二世胡亥假傳聖旨,毒殺了哥哥扶蘇;漢明帝時,弟廣陵王劉荊時刻欲謀反,明帝劉莊屢遷之,後自殺身亡;魏文帝曹丕,忌妒弟弟曹植的才學,令作「七歩詩」欲殺之;西晉司馬家堂兄弟間互相殘殺,形成「八王之亂」;隋煬帝楊廣為固帝位,殺死哥哥楊勇;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亦於玄武門誅殺兄弟後即位;至於奠定乾隆盛世的清世宗胤禎(雍正),登基後也是對兄弟們大加殘害。此中最後的「玄武門之變」與「清皇子爭鬥」二事,算是唐太祖李淵與清聖祖玄燁兩人,在世即見證的「兄弟鬩牆」心酸苦事。 所謂「遺族受欺」者,係指當事人亡故後,父母子孫遭受他人欺凌,或是上門討債,或遭侵佔祖業,或受叫罵訕笑,或是挾離居處;此些身後遺惡之事,皆因前人邪念惡行所致,此邪惡或是交友不善,或是威嚇恫人,或是強凌暴寡,或是豪奪強取;當一息不來時,未即安排後事即撒手人寰,生前所據一切頓遭侵刮,瞬時化為烏有,遺族則飽受還報之苦。後周殿前都點檢兼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受命出伐遼與北漢,大軍行至陳橋驛,部屬兵變黃袍加身,旋廢恭帝柴宗訓,另建宋業,定都開封;三百一十五年後,元軍攻入臨安,擄宋恭帝趙顯北還大都,宋業至此已明存實亡;因果照鑑的是,趙匡胤當年廢七歲的後周恭帝,三百一十五年後,元相伯顏擄六歲的宋恭帝與全太后,即便貴如帝王之家,當風光不再時,孤兒寡母亦同受人欺侮。 所謂「產業烏有」者,係指平日勞心費力汲汲營取的產業,或受天災,遭水淹火化而全無;或因人禍,受計謀篡竊而轉移;或隨環境變異,而縮水減值;或遭子孫揮霍,而敗壞歸零;凡此天時、地利、人和盡失,即便一時家業興旺,到頭來潰堤決水,財銀寶物一泄千里。清乾隆朝和珅得寵,官拜軍機大臣兼九門提督,對上阿諛奉承,對下玩弄權術,凡欲升官晉爵者,莫不強加巴結賄賂,上行下效,一時社會風氣敗壞。嘉慶帝即位後,對和珅貪枉之情極為厭惡,待乾隆死後五天,即宣佈和珅二十條罪狀,賜其自盡,家產充公,沒入財產竟達朝廷數年歲收之多,民間普傳「和珅倒,嘉慶飽」之諷語。綜觀和珅權傾一時,雖有乾隆稱腰寵信,然念邪行偏,導誤民情風俗,所作不但被逼自盡,死後家業還遭充公,也算是現世報應的明例。 所謂「妻離子散」者,係指男女因前世因緣結合為夫妻,或來「報恩」、「還債」,或來「報仇」、「討債」;前者相知相許、恩愛互持、白頭諧老;後者陰陽不調、有情無愛、爭吵一生。佛典故事中提及,一女子暴屍河灘,一男子過而望之,第二男子以物蔽之,第三男子掘洞葬之。後世中,女子還情於第二男子,但許身報恩於第三男子;此中差別即在於「感情」與「真愛」,若夫妻因緣結合一時,有情無愛,究竟擋不住現實,大難來時猶是「東勞西燕各分飛,青燈白煙情斷絕;琵琶別抱負舊恩,遺子棄女開新頁。」長篇小說《金瓶梅》中的西門慶,為一市井無賴,斂財好色,無惡不作,奪寡婦財,誘弟兄妻,霸良家女,害姘婦夫,納一妻五妾,各自爭寵吃醋,勾心鬥角。西門慶被武松打死後,妻妾死離分散,遺腹子孝哥遁入空門,一場荒鬧歸於無形。 所謂「女墮火坑」者,係指故人生前性欲無度、昏亂妄為、邪淫人女;其欲盛貪色多是「腦大無知缺觀念」、「心小無恥亂倫常」、「眼貪美色睜睜瞧」、「鼻住香息近身靠」、「嘴嗜脂粉張口咬」、「手觸凝軟攬身抱」;此類人等從不管他人感受與喜好,只求自己意滿身心舒放;惟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若不淫人婦,人不淫我妻,此乃因果循環之理。北齊文宣帝高洋荒淫無道,調戲大嫂、姦殺父妾、恫母嫁胡、抽打岳母、淫逼后姐,對於親族女仕毫無人常之倫,一般百姓姿色那能免災避禍。高洋荒淫無道,終日只以些酒度日,三十歲便死於昏醉之中。長子高殷十五歲繼位,有仁德熟經教,然被太皇太后廢為濟南王;叔父高演篡大統,密令高歸彥害之,高演受冤厲所磨一年病逝;弟高湛即位,亦荒淫無道,以戮殺高洋(兄)子為脅,逼淫兄嫂李太后,其皇后胡氏則暗通給事合士開,一場兄弟叔侄權鬥,卻伴隨著親族亂倫,怎不令人感歎警惕! (淨域 2006.10.22)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