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1/28 20:45:51瀏覽254|回應0|推薦3 | |
166 – 三事練磨 雪公說:「菩薩修忍辱度,遭大楚毒(酷苦),而能自我善加調攝,安住於佛法中,也令眾生同得此法者,正如《疏鈔》所引無性攝論,以三事練磨其心,所以能不退屈。 所謂三事練磨:第一、聞菩提法門廣大難學,義深難悟、成佛遙遠而思退屈。那時當引已證大菩提者,用以練磨自心;如《攝大乘論》頌云:『十方世界諸有情,念念速證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 第二、聞六度(波羅蜜)萬行難修而思退屈。該當自省所修之法終能成就,於是意樂而不退屈;如《攝大乘論》頌云:『汝昔惡道經多劫,無益勤苦尚能超,今行少善得菩提,大利不應生退屈。』 第三、聞諸佛圓滿轉依(轉所依,乃轉劣證勝法之所依)甚難而思退屈。即當引他人粗善(一點殊勝),況己(自比)妙用;如《攝大乘論》頌云:『博地一切諸凡夫,尚擬遠證菩提果,汝已勤苦經多劫,不應退屈卻沉淪。』此就修學《華嚴經》來說,勤修苦學多劫至十行位,仍是要如此練磨。 我等雖是博地凡夫,果真能念佛不退轉,當生即在此土(娑婆)橫超至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再而橫超至常寂光淨土,而證一生補處(盡此生補佛位)圓頓之法,哪還有超越這個的呢?發願得此大利者,其於三事練磨,怎能有絲毫的懈怠呢!」 註:無性攝論 古印度無著菩薩攝集一切大乘之要義而作論,名《攝大乘論》,簡稱《攝論》,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最重要的論典之一。日後天親、無性二菩薩作釋論通其義,梁朝真諦法師譯天親所造之釋論,唐朝玄奘法師譯無性所造之釋論,故有五名。此言之《無性攝論》,即無性菩薩通釋無著之本論。 感想:此生之大利,即是了生脫死,往生極樂淨土。吾人信有一西土,又願得生彼處,但還要行不退轉才可。好事多磨,淨土也非想去可去的,當要老實持名心不退屈。 淨域—2014.11.28
接下文 167 – 精進行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19434875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