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63 – 萬法無自性
2014/10/19 23:55:17瀏覽269|回應0|推薦0

163 – 萬法無自性

 

    雪公說:聽聞佛法,必要思維且行修,才能獲得實益。《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讚品》中勝林菩薩所說的十頌,前三頌乃讚佛之德,後七頌在示修三觀,正是所謂觀「生無自性、勝義無自性、相無自性」;亦即觀「依他起、圓成實、遍計執」三性皆無。此七頌古註解義理豐澈,現今簡述其梗概。

 

    初三(第四、五、六)頌修「生無自性觀」;次二(第七、八)頌修「勝義無自性觀」,後二(第九、十)頌修「相無自性觀」。這三者先修依他,而後圓成、遍計,因為此二者不離依他的緣故。

    所謂的「生無自性觀」,乃觀萬法皆依他起,而無自然性。頌曰:「諸法無來處,亦無能作者;無有所從生,不可得分別。一切法無來,是故無有生;以生無有故,滅亦不可得。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若能如是解,斯人見如來。」這三條偈頌,一者明無生,次者明無生故無滅,三者明無生滅故見真如本性。

    所謂的「諸法無來處」,乃諸法不自生。舉凡山河大地、動植礦物何來何生?如問繩的來處,可以說從麻來;再問麻的來處,就無可回對了。既沒有來處,何有生呢!這是世間所謂的有生,乃依他而起。

    所謂的「亦無能作者」,乃不從他而生。大如山河小如芥子,一切法皆不從他生,即是沒有能作萬法者。如果說扇子由人所作,然其自性究竟由誰作呢?外道稱說萬物生於造物主,然而造物主又生於何人?

    所謂的「無有所從生」,乃不共生。例如:以兩手合拍成聲,此聲似由兩手所共生,然而不合拍,任何一手皆不獨生(成聲)。既不獨生,何能共生?由此觀之,動物生子、植物結果無非依他,只是有假相,皆是無生。因為無生,所以次(第五)頌云:「滅亦不可得。」因而能解一切法無生無滅,故三(第六)頌云:「斯人見如來。」吾人發心修學,必須深植其木,這個根本即無生之理。不解無生,但求無滅,即是外道。

 

    次二(第七、八)頌曰:「諸法無生故,自性無所有;如是分別知,此人達深義。以法無性故,無有能了知;如是解於法,究竟無所解。」此就著依他兼修「勝義無自性觀」,即於依他起無生之義,觀圓成實無自性。所謂的勝義,即是圓成實,亦即真如本性。勝義無自性,即是真如無自性。佛說:「萬法無自性。」若允許真如有自性,那就不合因明(邏輯推理)了。

    惟所謂真如無自性,並不是說無真如,這須要加以明辨。各種生滅法,凡生必有種;自性譬若種子,此無自性,即是無生。了知無生無滅,方達真如深義。不學佛不解如是深義「學佛依法能解,究竟亦無所解。」若稱說我能了解,這就是我、法二執,實際上未能解。究竟之義,能解、所解雙亡。參禪固然不許著於所見之佛,念佛者到了見佛時,也不許起能見、所見的分別,否則就不是一心不亂了。例如:彈琴寫字,心與琴合,神與字化。真了解圓成實,心中一無所有,從未有證道的祖師自己誇稱:「我已證道了。」

 

   後二(第九、十)頌曰:「所說有生者,以現諸國土;能知國土性,其心不迷惑。世間國土性,觀察悉如實;若能於此知,善說一切義。」此相無自性觀。即觀遍計、所執無自性。萬法依他而起假相,凡夫迷之,周遍計度,執為實有,這即是遍計所執性。於依他起觀無自性,乃知遍計執無自性,而解圓成實;此圓成實由二無性所顯,故亦無性。如是三觀皆成得證真空,再觀妙有。

    所說有生者,惟有現相而已。器世間、有情世間,無非四大五蘊因緣和合,生住異滅皆依他起,無增損於圓成實。能知此性則其心不迷惑,觀察世間國土之性,悉知其為依他圓成,乃能善巧方便說一切義。

 

    如此三觀義理深微,要在三性皆無,方契真空之理。真空即是妙有;有人稱妙者,為「不可見,不可觸,最微妙之有」,此即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執有否定空,執空否定有,皆是邪說。二邪執中,以空執為害最烈。所以若不能頓悟真空,但且信其有,或可求致漸漸了悟。

 

註:勝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十頌文中已列後七頌,前三頌如下:一、譬如孟夏月,空淨無雲曀;赫日揚光暉,十方靡不充。二、其光無限量,無有能測知;有目斯尚然,何況盲冥者。三、諸佛亦如是,功德無邊際;不可思議劫,莫能分別知。

 

感想:常聞:「我執深重。」世人多以為執有是錯的,而落於一切皆空,進而一切造作無所忌憚。佛陀曾說:「寧可執著『有』大如山王,也不能執著『無』小如芥子許。」可見空執之可怖

 

淨域—2014.10.19

 

 

 

 

 

接下文  164 – 十行品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18811812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1831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