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7 14:10:45瀏覽1033|回應0|推薦7 | |
定陵地宮的玄祕-03 淨域 2007.05.19 伍、地宮的發掘 熟悉世界考古史的人都知道,埃及尼羅河西岸的帝王谷是著名的皇家陵地,埋葬著古埃及自中王朝以後的60多位法老;但中國的明十三陵,無論從規模、出土文物等來看,都不遜色於帝王谷,且在陵園佈局與設計上更勝一籌。 十三陵從建成到今已有四、五百年,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得比較完好的一處,而且建築雄偉、體系完整、歷史悠久。自中共政權建立後,中國政府即對此一文物古蹟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世界教科文組織將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十三陵的皇陵外貌,一眼便能識得壯麗,但地宮實情如何?卻一直是個謎團。這對考古學與歷史學家來說,一直是個躍躍欲試的探索。 1955年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六人(文化部部長沈雁冰、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科院史研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祕書長張蘇),聯署一份開挖長陵(明成祖)的報告上呈政(國)務院,認為「地宮的發掘,是研究過去帝王墓葬的最完整史料,可使這個古代帝王陵墓,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名勝。」政務院主任林楓批註「同意此信意見」後,上呈周恩來總理。11月,周恩來原則上同意,並批示「由北京市人委會協同專人議定開挖計畫後送批」。吳晗依工作需要,籌組「長陵發掘委員會」;經反復勘察研究,為保證長陵發掘工作順利,決議先對定陵進行試掘;此一試掘計畫,於次年4月11日獲得周恩來的批可。 5月,工作人員進入定陵,試掘工作計開挖三條探溝。第一條探溝,位於寶城右側城牆之內,長20公尺,寬3公尺;在此探溝中找到磚砌的券門-「隧道門」與「磚隧道」。第二條探溝,依磚隧道的走向,於明樓正後方、寶頂前開挖,探溝長30公尺,寬10公尺,深7.5公尺;此處為磚隧道的盡頭,掘出一石碑,上寫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16丈,深3丈5尺」。依照此石的記載,向寶頂方向推挖第三條探溝;此溝整整開挖一年,出現一條兩側由花斑石條壘砌的「石隧道」,隧道盡頭便是「金剛牆」。 定陵金剛牆,實際上是橫在地宮外的一堵磚牆,是地宮最外端的門戶,牆基由四條石壘砌,牆體由56道城磚壘砌,頂部覆蓋著黃色琉璃瓦,中間開口呈「圭」字形,以23層磚封住。1957年9月,封磚被拆除,地宮石門一一被打開,沉睡四百餘年的定陵地宮,終於展現在世人的眼前。1958年7月,地宮文物清理完畢;隔年在原址上建立「定陵博物館」,並於當年9月26日正式開放給世人參觀。 ---待續 ( 地宮的布局 ) (詳細圖解請至 http://tw.myblog.yahoo.com/golden-2007/article?mid=1211&prev=-1&next=1203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