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善財童子參學的啟示- 02 -參訪德雲比丘
2007/09/18 19:42:36瀏覽980|回應1|推薦1

善財童子參學的啟示-02

淨域 2007.08.11

二、參訪德雲比丘

    善財童子辭別文殊菩薩,向南行走七日,來到勝樂國境。此時,德雲比丘正經行於妙峰山;在距此峰不遠的別峰,善財童子見及德雲比丘,恭敬請法說:「一位行者應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行,以圓滿普賢行。」德雲比丘說:「以我所修的『智慧光明普見法門』來說,就是要『老實念佛』,佛不離口,念從心起,如此供養諸佛,於一念間便可完成。」

    善財童子進一步問道:「要如何堅定信念,增進念佛的功效。」德雲比丘答說:「常懷念諸佛的偉大,及成就的種種功德,便能增強信念,這就是『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並謙虛地說,欲深入了解佛法,可南行至海門國去參訪海雲比丘。

    德雲比丘是善財童子參訪的第一人,說其修習法門無他,就是「老實念佛」而已,只要老實便能於一念間成就諸行,為使善財童子能契入老實之境,進一步又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這一「信」字便是他所欲傳授的心法。

  法,能信難信,所以求者多,成就者少。佛法之究竟導歸極樂,末法唯淨土成就,淨土念佛又分多種,持名為易行之道;雖蕅益祖師言:「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雖其簡易,人多疑信。許多人拜師學藝,即便老師無私傳授,一句「就這樣,全憑工夫」,然大多數的人仍誤以為老師留一手未發,或嗤鼻拂袖而去。

  古德云:「信願行三,如伊三點、鼎三足;言其不可或缺也。」事之功成須身體力行,腳踏實地還得心悅誠服,欲使心甘情願則唯信能入。就德雲比丘所修之法門而言,最終即在「老實念佛」而已,一句老實真簡單,但萬修難有一二可成;其因即是順印大師所云:「無信則壞,是生滅故;無願,則念佛縱至一心,亦不得生;無行,則等說食數寶。」故而信之不立,於修法難出生滅之間。

  宋朝有一位瑩坷法師,雖入佛門,卻不守清規、破戒造作罪業。某日他細思所作所為,死後必墮地獄受報,心生大恐怖,求問於同參道友,友人送他一本《往生傳》,看後痛哭流涕,發心求生淨土。此時他關起房門,一句佛號念上三天三夜,終於將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好好修行,臨終時自會來接引。」瑩坷法師自認根性頑劣,經不起塵世的誘惑,未來不知還要造作多少罪業,於是對佛說:「將來往生靠不住,十年壽命我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好嗎?」佛聽後點頭說:「好吧!三天後我來接你。」

  瑩坷法師興高彩烈地向寺眾宣佈此事,寺裡的人都認為他胡言亂語,如此的惡人,佛怎會在三天後來接引他。第三天一早,他淨身更衣,跟著大家一起作早課,但此回他要求大家早課念佛送他往生。早課畢,他又念上十幾聲佛號,轉身告訴大眾佛來接引他,他要走了;說完話,便無病往生了。這是歷史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老實念佛,信佛往生」真由不得我們不相信。

  信、願、行是修行淨土法門的三資糧;何謂資糧?簡單地說就是「隨行必備的東西」。信又為三資糧之首,顯見它是多麼的重要。信,是信心,衍生開來便是「自信、信他、信因、信果、信理、信事」。所謂自信便是不看輕自己,信他是相信西方有一極樂世界,信因是相信往昔曾種下菩提之因,信果是相信所種菩提子終會發芽,信理則是相信眾生皆具佛性,至於信事是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往生。

  相信是在念頭裡,還僅是一個影子,所以還須透過願力來促發,當一個人發「大願力」­時,這時機器便連上了電源線,有了電力的供應,尚需起動來使機器運轉,這時才會有具體的行動出現。德雲比丘以其所修告知善財童子信之難入,因為起信後仍仗願力之有無,所以進一步建議他去參訪海雲比丘,海雲比丘所證得的正是「發菩提心」,至於如何發心,就留待下一章參訪之旅再說明。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1240958

 回應文章

初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發願往生
2007/09/19 18:10
每每看到前賢大德的事蹟,都讓小弟感動不已!
投石水起波,無爭豈招過;有意心不定,無煩須無惑!
夢嚮桃花源 - 淨域(huagong0501) 於 2007-09-19 21:01 回覆:
願已發,就直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