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9/22 16:38:00瀏覽510|回應0|推薦4 | |
善財童子參學的啟示-03 淨域 2007.08.18 三、參訪海雲比丘 善財童子見海雲比丘說:「我已發菩提心,入無上智海,現在該怎麼做呢?」海雲比丘說:「欲發菩提心,先種善根廣福德,以修身心。所謂發心者,以大悲心救眾生,以大慈心視眾如己,以安樂心除滅苦惱,以饒益心遠離惡法,以哀愍心守護恐怖,以無礙心、清淨心、智慧心使眾生捨離障礙。」接著又說:「我修『普眼法門』一千兩百年,凡能發菩提心者,能容一切眾生所作所為,能使眾生起歡喜心,照見心行諸根,使之豁然開朗。」並建議善財童子,若欲進一步了解佛法,可南行經六十由旬,到愣伽道邊一聚落海岸國,去參訪善住比丘。 人老實心就安定,心定於一則不胡思亂想,不胡思則絕不會為非作歹。德雲比丘教授善財童子老實之法,其實就是要他安心。禪宗達摩祖師遠從天竺至中土傳法,慧遠大師協同高僧等於東林寺聽法,一群人於座下引領渴望,然達摩祖師卻不發一語而含笑下座,這可真把大家給搞糊塗了。其實這法就在笑裡,祖師所傳之法便是「老實」,也是「定工」,因為大家像傻子一樣枯坐而未哄堂起亂。 老實人表面看來很吃虧,實際上是善根深厚,所以少與人爭鬥,心自然就清淨,福德便廣積。《阿彌陀經》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此言往生淨土須具備足夠善根福德。何謂「善根」呢?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卽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卽助緣。聲聞獨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故人的最大善根便是發心求生淨土,一心持名念佛而不散心,則可使有漏之福德成不可量之福業。 能往生淨土者皆是發菩提心之人,所謂「發心」者,海雲比丘特別點出要「以大悲心救眾生,以大慈心視眾如己,以安樂心除滅苦惱,以饒益心遠離惡法,以哀愍心守護恐怖,以無礙心、清淨心、智慧心使眾生捨離障礙。」這發心不是只求自了生死,其心念還要使眾生念佛求生西方;是以,自了漢即便發心往生,其善根曰「少」,少善根自然少福德。 善根福德為因緣法,應如何使其具足呢?《阿彌陀經》中,世尊首勸我們發願往生;所以,發起「願生心」而不變異者,即是具足善根。其次,世尊勸行「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臨終時心不顛倒,即是廣積福德。綜言之,具足「願生心」與堅定「念佛行」者,即能往生極樂淨土,便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 《淨土聖賢錄》載:唐朝人張善和以殺牛為業,臨命終時見數十頭牛,化作人聲對他說:「你殺我。」趕忙要妻子迎請僧人為他念佛。僧人來後對他說:「佛經上說,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若能至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則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張善和說:「地獄已快到了,來不及準備香爐了。」便左手舉火,右手拈香,向著西方大聲念佛。還念不到十聲,張善和急速地說:「佛來了,已給我蓮花寶座。」話才說完便往生了。張善和臨終發菩提心一心念佛,這乃宿世因緣和合所成,此所種之善根為「無礙心」,故往生障礙能立即滅除。 前書中亦載:宋人金奭以捕魚為業,後改行絕腥葷之食,每天持名念佛萬聲不間斷。徽宗政和六年某日,他告訴家人說:「我看見西方三聖都來了,我將要往生極樂淨土。」隔天又說:「有金色蓮花來迎接我。」然後焚香供佛,結印安坐而往生;此時滿室異香天樂鳴空,歷一晝夜始散去。宋奭生前發饒益心遠離惡法,起智慧心放棄捕魚之業,吃素念佛守護恐怖,如此不間斷行來,終於具足善根福德往生淨土。 發心很簡單,但要達成卻很難;吾人的發心,多見諸於滅除煩惱一端。曾有一位法師問我:「如何才是修行得利?」我說了一大堆學理,都未擊中要害。他淺笑說:「只要觀照自己的習氣毛病便知,若壞習氣愈來愈少,便是修行得利。」原來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言行」。菩提心不在高遠,拔苦予樂雖然好,但此心還是先從改習氣毛病做起方是,如此善根自能漸深,福德便可愈廣。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