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識珙桐
2021/07/18 20:25:39瀏覽916|回應0|推薦0

初識珙桐

文/幼藍 |2021.07.18

看似一排排井然有序的白鴿隊伍。圖/幼藍

苞片柔軟似薄絹,德文稱珙桐為手帕樹(Taschentuchbaum)。圖/幼藍

文/幼藍

奧斯陸植物園裡有一棵十多公尺高的落葉喬木,每逢春末夏初時節繁花怒放,基部有兩枚大小不一的心形鋸齒邊緣乳白苞片,裹著由許多雄花和一朵雌花,或兩性花合成的球形頭狀花序,宛如一隻隻按部就班藏在樹葉裡歇腳的白鴿,挪威文因而稱之為「鴿子樹」(duetre)。

一如其他遊客,仰望花瓣般的苞片隨風飄揚嘆為觀止之餘,亦在標示牌前停留閱讀說明。令我訝異的是鴿子樹來自中國,1869年法籍傳教士阿曼德.戴維(Armand David)在中國第一次發現它,故以戴維神父的姓氏,將鴿子樹的拉丁學名命為Davidia involucrata。

鴿子樹的中文芳名是「珙桐」,野生種僅生長在中國湖北、四川、雲貴高原等邊緣地帶,是中國國家一級的野生保育種,原因在於珙桐乃一千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存活下來的孑遺植物,素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譽,難得且珍貴。

英國植物採集家歐內斯特.亨利.威爾蓀(Ernest Henry Wilson)於1900年受託前往中國尋找珙桐植株,排除萬難在1904年引進歐洲試種,讓珙桐變身成受歡迎的觀賞樹之一,威爾蓀功不可沒。他描述親眼目睹珙桐之際,驚豔微風吹拂時,珙桐像被滿滿嬌小的白鴿振翅圍繞,也像成群的大型白蝴蝶翩然飛舞。自此威爾蓀鍾情珙桐,據說他出殯時,棺木上放置一根珙桐枝葉,陪他入土。

珙桐在歐洲植物界中竟有如此的歷史身價,直教我瞠目結舌。國家一級的野生保護植物,若非本身特有堅韌的生命適應力,很難成為當今的植物活化石。一世紀前的威爾蓀不惜遠渡重洋踏上中國,千辛萬苦尋獲後引進歐洲培植;而我卻是落腳歐洲在挪威生活後,不經意地初識珙桐於奧斯陸植物園中。

花瓣般的乳白苞片裹著球形頭狀花序。圖/幼藍

儼然一隻垂頭打瞌睡的白鴿。圖/幼藍

十多公尺高的珙桐樹。圖/幼藍

本文刊登於2021/07/18人間福報創藝綠生活
延伸閱讀:夢築濱田
( 休閒生活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klemsdal&aid=16544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