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東三日 7。海岸公路-被擊碎的記憶印象
2012/03/04 01:15:31瀏覽199|回應0|推薦5

.

七。海岸公路-被擊碎的記憶印象

 

臨睡前少爺有交代,他要看日出,誰叫老頭開口閉口的推薦“陽光黃金海岸公路”,而少爺已經用他的“唉瘋4”看了,明天臺東會有太陽。而他們住的這個房間,正好面對著太平洋,日出時雖然不能看見太陽跳出海面,但是霞光萬道的景象想來不會少。

所以老頭將他的手機鬧鐘時間訂在了五點一刻,只是他要去睡覺時,都已經快凌晨2點了。

鬧鐘響的時候,窗外還是黑的,而且窗戶的玻璃上凝滿了水氣。

5點半,老頭不等了,他將少爺叫起床,達成所交代的任務後他就去睡他自己的覺了。

7點半,老頭的手機鬧鈴再次響起,房間裡的其他三人已經在梳扮之中,預定8點去吃早餐。

至於太陽出來的事,少爺說沒看見,他等到六點半,只有天亮和滿天的“白”雲。

早餐不能說特別,但符合這種旅游性質的旅館高標準。昨晚擔仔麵的位置上了稀飯和8項小菜,讓老頭窩心的是“去邊土司”和牛角麵包,烤面包的設備,除了自走網架式的外,另外還準備了2個小烤箱,以供涂了奶油的麵包烘烤用。其他的當然包括了生菜和水果沙拉吧。

老頭享用了烤土司,奶油是在餐桌上涂的,炒蛋加荷包蛋,還有1杯拿鐵。老頭賴著很想再喝它2杯咖啡,但是出門的考量讓他還是離開了座位回去拿行李。


出了飯店左轉接那個名稱古怪的“馬亨亨大道”,接著上海岸公路,第一個目標是“都蘭”,不是去看水往上流,而就是要去看“都蘭”。

 

只是快樂總是不在期待之中出現,而是在驀然的看見路標去了計劃外的景地時,“小野柳”就是這樣。

在北海岸的野柳,觀“浪濤”是俯瞰,總缺少那點“臨場感”,但是在臺東的小野柳,卻能夠趴在巖背,經歷一個又一個的歡喜,在歡喜中,驚懼這不要是“瘋狗浪”來了!

 

然後,在車上老遠的就看見了都蘭路標,更看見了停在半山腰上的游覽車群集,然後一行人就“經過”了都蘭而去,因為老頭沒有感覺到他認為的或是他印象記憶中的都蘭,除了那個展示在店門口的超巨大“都蘭”的紅色書包外,老頭甚至對今天的都蘭有什麼殘存印象都說不出來了。


“海岸公路”,這是老頭記憶中最深刻的景點。

當太陽從太平洋升起,那一片光芒打在公路另一側的海岸墨綠山壁,在車頂劃過的海風,和那清新的空氣味道中,劃過路側樹林後的隱約山居人家,這是老頭的印象,包括了都蘭,都沒離開過這個印象的範圍。

但是,昨天在縱谷公路,老頭已經知道他再也尋不回縱谷公路上那種“人間美境”的“鄉村感覺”,今天,進一步的,他也知道,陽光下的“黃金海岸公路”也將不再是現實中的存在,而只是失落的記憶,是即使描述也難以讓年輕人再能體會的那種失去!


在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中心前,一行人驅車進了停車場。

逛了一圈之後,老頭在魚池前聽見了坡下的阿美族文化中心的熱鬧聲音,少不了的立即招呼各方聚集。他以為是表演開始,走到近前看見的,除了一群盛裝的阿美族美女外,舞臺前還正經八百的有上了椅套的三排座椅,以及其他坐滿了加上圍繞著的站立群眾,舞臺正前方是面對著舞臺的二個人,一男一女,帥哥穿著典型的白色西裝禮服,美女是白紗禮服。舞臺上高歌表演的是即將去德國的歌者,喔~ 原來是唱詩班加牧師加“新人”一對,真的假的?

 

還真的是“真的”!老頭四人只是巧遇阿美族一對新人的婚禮,舞臺另一側是桌子連桌子的圍繞,上面擺放的是一盤靠一盤的餐點,是自助餐!

祝福你們啦!

 

“成功”,名字夠大吧!

這裡早就是老頭知道的漁港,既然是有規模的成名漁港,當然就必定會有熱鬧的魚市和海產料理的食舗,所以午餐預定了在這裡。

從海岸公路轉進了成功市區,一路冷清。只有在加油站的對面有2間海產料理,其它一直到漁港邊, 就只看見一個傳統的海產攤,四個人決定回頭去加油站那兒。

加油站斜對面,申明不能提供素食條件的那家沒位子,所以在對面的這家坐了下來。等啊等的,店員始終在忙亂中就是沒有人來招呼。

老頭是打從在成功沒看見熱鬧的海產食舗開始,就沒有了在這裡用餐的興趣,所以他始終沒說話,倒是少爺第一個表示:“走吧?”

然後四個人就出門上車了。


小姐搞不懂為什麼會這樣?

老頭認為,以這麼一個有名的漁港,如果只剩下這麼有限的海產料理食舗,那就表示連臺東本地人都沒有興趣來這兒用餐,不管是位置太遠還是什麼的,只要有名堂,就會像澳底竹圍那樣的熱鬧,但是從今天成功鎮的商鋪市容來看,很明顯的她是在退化和沒落中,服務態度,應該只是惡性循環中的一個環節因素。

沒有了計劃中的午餐,這事可以將就,但是沒有了“海產大餐“,四個人的“無力感”就都明白的寫在了臉上。


“三仙台”原來的成名是因為潮涌潮退之間的“機會”!

當潮退時,有心的人可以踩著巖石走到遠處的巖灘高地上,但是小心,別走過去了之後開始漲潮,那是十二個小時之後才能回頭的噩夢!至於巖灘高地上那三個“仙人”留下的履跡,反正是神話故事!

然後有人提議三仙也是仙,八仙都到齊了更好,所以就建了那有著八個拱弧的橋來連接它,從此不論潮涌潮退的,隨時可以過去看看那三位仙人留下來的履跡還在不在的。

少爺停好車,抓了相機就跑,因為那道拱弧他慕名太久了。老頭對小姐說:“我帶你母親走過去,或許站在第一個拱弧上就會回頭,待會再電話聯絡。”然後就扶著老奶一步步的走過去了。

等站上了第一個拱弧之後,老奶卻執意要繼續的走,她說她走的動,等沒力氣了再說。老頭就是這樣的攙扶著老奶,一步步的,一個梯階又一個梯階的,雖然斷續,但也逐步的走完了來回的全程。


石雨傘沒去,而是直接去了八仙洞。

但是這個景點,卻是徹底而殘酷的擊碎了老頭所有對陽光黃金海岸公路的記憶印象。

“八仙洞逰客中心”當然是衙門的,路標指上了停車場,停車收費這是另一個概念,幽默的是就在公路的對面,官方繪押的白線框格免費停車位,沿著公路整排,這是什麼樣的規矩?

“八仙洞”,逰客原來是站在公路邊的空地上仰望觀摩,高興了就去攀登,去參訪其它的洞穴。但只有最顯目的最大的就在路邊的那個,是它的地標,是讓人充滿暇思傳說和描述的焦點,其它的7個洞穴,只是讓它湊足了八仙這個名字而已!

不論取名八仙的由來,也不論其它的荒唐附會,簡單的事實就是,八仙洞的範圍不是私人土地,是“國家風景區”,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實,是早先那麼多年都存在的明白事。但是今天呢?

宗教的建筑為什麼可以占據了最顯眼的位置?為什麼可以就這樣的任憑那個圖騰一樣的主體被擋住?為什麼可以讓八仙洞這樣號稱“國家風景區”的地盤上,被四處任意而雜亂的遮蔽占據,和相鄰的管理局衙門建筑一樣的平起平坐?

如果這就是“國家風景管理”,或許新公園裡的游民也可以依樣畫葫蘆的占位,就如同蘇花北宜那些公路上的景觀一樣,扛著宗教的旗幟,就可以肆意的在路邊占地挖壁的搞些佛像上去!菩薩沒有香火照顧是否還能保住自己的都沒人知道,卻任憑駕駛人在暗夜的車燈廻轉中,倏然面對漆黑一片中的白墻和反光,在反光中的塑像還沒有保護駕駛人,卻先讓不明就裡的駕駛人面對瞬間的驚恐!


這是什麼管理?

除了“我們不知道有這事,因為沒人舉報”以外,帶烏紗帽的還能提出什麼“合理”的從“管理”辦法中揪出來的條款做回答?


所以在面對新的長虹橋時,老頭也並沒有更多的失望。

新的長虹橋是現今一切旅游訊息上的地標,但是“長虹橋”不是它,而是在它上游的那個平面橋,當年所指的漂亮弧形是指“長虹跨溪”的那道長拱型的“橋座框架結構”,今天既然要保留長虹橋的本尊,那麼是否也應該拿出對待本尊的態度來,但是看看那個“長虹橋”,與棄置的距離還能有多遠?

 

少爺辛苦的駕車了兩天,雖然老頭知道他也是駕車狂,但是精神和體力,加上回臺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所以從長虹橋開始的回程,老頭坐上了駕駛座親自操刀。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616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