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臺灣官網上是怎麼說的:
(引用自:行政院農委會 農糧署東區分署 資訊網)
“【野苦瓜、短果苦瓜、假苦瓜、小苦瓜】這些都是山苦瓜的別名”
從別名就可以知道,“山苦瓜”是個外型短小醜陋的傢伙,所以在菜市場裡,阿嬤是絕對不會買它回來找挨駡的,就憑它【果長 3-15公分,果寬2-4公分】,這個不比“芭蕉”大到哪裡去的塊頭,不要說是“涼拌苦瓜”了,連“苦瓜炒魚乾”怕都不會有賣相!
芭蕉的塊頭、外型固然比不上旗山美濃的香蕉,但至少在嬌小外它還有看相,可是這山苦瓜比起苦瓜來,就真的是除了內在美以外,還真沒有看頭!
就因為這山苦瓜的“內在美”,而讓它在今天成為橫跨“醫藥、美容、健身”三大界的珍品,但它可卻實是“物以稀為貴”下的寶貝。去問問農委會吧,全台灣可查證的山苦瓜產量是多少?
潑上來的這張照片,同樣是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資訊網上的,這就是:"山苦瓜"的本尊!
國科會拿了銀子死命要那些學術單位研究的,已經有成果的,也已經進入商業領域的,就是來自這玩意兒!
所以,你花了銀子去買的、已經進入商業領域的、出現在“瘦身”產品的“山苦瓜萃取”,是真的萃取自“山苦瓜”還是“苦瓜”?
請記得,山苦瓜是苦瓜,但是苦瓜卻未必就是山苦瓜!
.